共情护理对急诊患者不良情绪及治疗配合度的作用效果分析

2020-06-24 09:43于秀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共情急诊科分值

于秀华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妇幼保健院护理部,山东 淄博 255400)

急诊科较常收治病情紧急、起病迅速的患者,由于急诊科室的医护人员配备有限,且每日就诊患者过多,导致医护人员工作压力较大,难以周全关照每位患者。而患者认为自身受到忽略后,容易引发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有效治疗。因此,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共情护理属于心理学护理,是以患者的角度进行问题思考,并且将问题处理的护理模式。本文通过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90例急诊患者,评定对急诊患者采用共情护理,对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以及对治疗的配合程度的效果。见正文展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择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90例急诊患者进行研究,利用中心分组方式将观察对象平分为参照组(n=45例)和研究组(n=45例)。

参照组—男性为25例,女性为20例;年龄上限为72岁,下限为22岁,平均年龄值为(46.31±3.27)岁;发病至急诊时间为0.5~45小时,平均值为(11.52±2.63)小时,疾病类型:10例患有脑血栓,15例为冠心病,11例为高血压,8例为上呼吸道感染;1例为其它。

研究组—男性为24例,女性为21例,年龄上限为71岁,下限为21岁,平均年龄值为(45.42±3.19岁;发病至急诊时间为1~46小时,平均值为(12.07±2.42)小时。疾病类型:13例患有脑血栓,9例为冠心病,8例为高血压,12例为上呼吸道感染;3例为其它。

对比2组研究对象的各类基础数据(年龄、性别、发病至急诊时间等)的差异性,P>0.05,具有良好的对比性。

纳入依据:本次实验经医院伦理会批准,且患者和家属对本次实验均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依据:精神障碍;严重的心肾脏疾病等。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后均行统一的治疗方法,参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口头语言鼓励,更加侧重于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由护理人员实施共情护理,具体如下:①耐心倾听:有效的倾诉能够促进急诊患者宣泄消极情绪,同时倾诉也是促进共情的重要基础。护理人员在和急诊患者加强交流时,应当认真地倾听患者的诉求,中途切勿中断患者话语、对内容不作价值评价,且注意不表现出不耐烦的动作及姿态,同时通过眼神或是点头等行为发送鼓励信号。在倾听期间,还应当思考患者所表达的重点内容,及时发现和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并及时表示自我感同身受,提高对患者心态的共情反应,促进患者有效发泄情绪。③信息整合:积极采集及整合有效信息,及时了解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通过自我经验加以理解患者、深入感知患者内在,同时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内心需要,从而实现改善消极情绪的目的,促进患者感受温馨、优质的护理关怀。

④信息反馈:护理人员针对所整合的资料,对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及安慰,在进行共情后促进相互理解,并为患者讲解负面情绪对疾病治疗造成的不利影响。此外,告知患者在接受合理的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可以获得有效改善,并适当讲解疾病的防控知识。借助积极的语言以及非语言行为干预患者,拉近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心理距离,提高共情程度。指导患者有效进行自我消极情绪排解,引导其采取容易实施的心理调节手段,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心理压力。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2组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宗氏焦虑量表(SAS)以及宗氏抑郁量表(SDS)评判患者的心理状态。其中量表中涉及20道题目,并根据4级评分方式进行评价。若SAS分值大于50分则提示患者存在焦虑,若SDS分值大于53分则提示患者存在抑郁。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严重。

②治疗配合度:根据我院自制的治疗配合度问卷调查表评估2组患者的配合程度,内容包含:遵医服药、治疗配合、遵医进餐、卧床休养、心理调节及防止复发6大方面,每个均包含3个条目,在每项条目中,1分表示依从,0分表示不依从,分值区间为0至3分。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s”方式表现SAS评分、SDS评分及治疗配合度,行t检验。结果为P<0.05,则表示以上各个指标有差异性。

2 结 果

2.1 对比2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

干预前,参照组和研究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SAS评分于SDS评分均比参照组理想,P<0.05。见表1。

表1 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s,分)

表1 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s,分)

组别 SAS SD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参照组(n=45例) 51.85±5.63 50.27±5.26 49.29±4.56 46.62±4.37研究组(n=45例) 52.48±5.52 43.76±4.34 48.58±4.29 41.59±4.85 t 0.5360 6.4039 0.7607 5.1686 P 0.5933 0.0001 0.4488 0.0001

2.2 对比2组的治疗配合度

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较高,其治疗配合度更为显著,P<0.05。

3 讨 论

急诊科室的患者发病比较突然,并且临床症状比较严重,病情的变化也比较快,患者的痛苦十分的强烈,也会让患者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急诊科室的患者均会出现焦虑、抑郁、惶恐。紧张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也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让病情不断的加重,痛苦感更明显,甚至因为情绪的影响,造成护患之间的纠纷,患者不再信任医院和护士,对治疗不配合,耽误了病情的治疗,为了更好的维持良好的护患之间的关系,让患者能够主动的接受治疗,共情护理被提出。共情护理能够提倡护理人员换位思考,由于急诊患者需要他人给予关怀,为此,护理人员应当从患者的角度为其着想,尝试换位思考,正确体会患者的内心想法,并掌握患者及其家属的个性特征及心理需求,同时以患者立场感受疾病所引发的痛苦。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研究组的治疗配合度、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比参照组理想,P<0.05。由此说明,共情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焦虑、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并且能够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增强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共情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急诊患者的治疗配合性,同时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其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共情急诊科分值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育考核新方案出炉 项目分值变化大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