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2020-06-25 07:42郭家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探查胆总管胆道

郭家超

(藤县人民医院,广西 梧州 543300)

胆囊结石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结石为胆固醇结石/胆固醇为主的混合型结石、黑色胆色素结石。发病机制:肥胖、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妊娠、女性激素、肝硬化等。临床症状:胆绞痛、右上腹隐痛、胆囊高积液等[1]。胆总管结石为处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大部分为胆色素结石/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一般在胆总管下端出现,常见肝脏对称性及弥漫性肿大、压痛、高热、黄疸等表现[2]。本文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120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不同方案(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方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情况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我院2016年初~2019年初收治的120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男性人数为26例、女性人数为34例;最低和最高年龄分别为:20岁、89岁,平均年龄(54.5±2.3)岁。对照组男性人数为27例、女性人数为33例;最低和最高年龄分别为:21岁、88岁,平均年龄(54.2±2.1)岁。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处理两组上述资料,没有发现对比的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手术前接受超声、MRI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3]者、结石直径为20 mm/20 mm以下者、胆总管直径为10 mm/10mm以上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4]者、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并发重症胆管炎者、心肺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血液系统疾病者、对本研究手术治疗禁忌者。

1.2 方法

(1)实验组接受腹腔镜胆道探查方案治疗,构建CO2气腹后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分离处理,完全显露胆囊动脉、胆囊管,并将胆囊动脉切断。然后,剥离胆囊床并在取出后送检,将胆囊管开放,对内径情况进行观察,若是内径较粗可置入胆道镜;反之,内径较细需顺着胆囊管长轴剪开到胆总管的前壁0.35cm。这时探查右肋缘下腋前线戳孔位置情况,借助取石网篮的作用取石。手术的过程中,作以常规胆道造影,对结石是否取净加以观察。最后,缝合胆总管切口,经温氏孔放置腹腔引流管,完成手术。

(2)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方案治疗,于右上腹经腹肌作切口,通过胆囊切除、胆总管切除探查取石,以及T管引流等方式处理。手术后4周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实行T管造影检查,如果胆总管下端没有发现结石且为通畅的状态,可拔除T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①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②术前、后CRP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与处理的方法

本研究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输入于SPSS25.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术前、后CRP水平的对比,均采用均数差±s代表,经t加以检验处理。如果对比为(P<0.05),可判定对比差异突出。

2 结 果

2.1 实验组、对照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差异对比分析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如表1。

表1 实验组、对照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差异对比分析[n=60(±s)]

表1 实验组、对照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差异对比分析[n=60(±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d) 住院时间(d)images/BZ_51_967_2910_974_2916.png实验组 95.1±39.8 42.5±10.3 1.8±0.3 7.7±2.5对照组 118.7±53.2 79.1±20.4 2.9±1.2 12.8±3.7 t 2.7514 12.4055 6.8884 8.8467 P<0.05 <0.05 <0.05 <0.05

2.2 实验组、对照组术前、后CRP水平的差异对比分析

术前两组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 d、3 d、7 d两组CRP水平比较,均存在明显对比差异性(P<0.05),如表2。

表2 实验组、对照组术前、后CRP水平的差异对比分析[n=60(±s)]

表2 实验组、对照组术前、后CRP水平的差异对比分析[n=60(±s)]

组别 CRP水平(mg/L)术前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7 d实验组 3.3±0.9 21.1±4.3 15.2±5.2 6.9±2.1对照组 3.5±1.2 30.1±6.4 21.5±5.6 12.2±3.7 t 1.0327 9.0415 6.3857 9.6496 P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使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胆囊结石发病率不断提高,并且容易并发胆总管结石。临床方面多通过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然而开腹手术对患者机体会构成非常大的创伤,使患者承受较大的痛苦,手术后不利于患者恢复[5]。主要表现:使用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处理,对患者括约肌构成的损害较大;距离胆总管开口位置较远,无法保证结石取出率。针对于此,本次研究应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腹腔镜下进行胆道探查术,具有切口小、术野清晰、操作精准等优点。同时,手术中不会对胃肠构成较大干扰,利于手术后患者及早恢复肠功能、下床活动、进食,降低手术风险。CRP属于敏感急性时相蛋白,能够直接反映出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情况、程度[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前实验组、对照组的CRP水平比较,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后1 d、3 d、7 dCRP水平实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采取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对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确切,在减少患者手术、术后首次排气、住院的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优势突出,并且能降低患者CRP水平。

总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中运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可获得较好的效果,降低患者的CRP水平。

猜你喜欢
探查胆总管胆道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