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影响

2020-06-25 07:42胡亦华梁莉雯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疗法心功能心脏

胡亦华,梁莉雯,金 蕊*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 昆明 6501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因多种慢性心脏疾病的终末发展阶段,冠心病属于其中常见基础疾病,是导致老年患者病死的主要因素之一[1]。该疾病要求卧床休养,因活动受到限制会使患者活动功能衰退,加大致残率、致死几率。相关研究报告指出[2],给予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适量运动措施,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此次研究对我院门诊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心脏康复运动疗法,观察其改善心功能情况,总结报告如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到我院门诊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2.53±8.75)岁。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63.05±8.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予以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办法如下:

全面评估患者运动风险,制定康复运动计划,指导其完成3个月的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初期,主要引导患者完成低强度活动,在室内完成肢体运动,30 min/次,2次/d,每周不低于2 d。根据患者病情恢复调节运动强度,适应1~2周后,开展热身运动、有氧运动、穴位按摩和拍打、抗阻训练以及平衡训练等。首先通过5~10 min的热身运动将全身肌肉放松,改善关节活动度,以免发生肌肉拉伤。有氧运动、穴位按摩和拍打训练难度逐步加大,由弱至强;穴位按摩和拍打时应使用空心掌,保持适宜力度,以患者自身耐受为宜。有氧运动每周不低于3,40 min/次;抗阻训练时合理控制牵拉弹力带,引导患者牵拉时吸气,松开弹力带时呼气,对肌群进行训练,30 min/次,每次3次。平衡训练时使用平衡垫等辅助器械完成,15~20 min/次,2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主要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射血分数(LVEF)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0对相关数据开展统计学分析,(±s)代表计量资料,经t检验,(n)代表计数资料,经(x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功能水平对比

观察组LVDs与LVEDD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LVEF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对比(±s)

组别 例数 LVDs/mm LVEDD /mm LVE/%对照组 47 51.24±3.5253.56±3.4041.75±4.53观察组 47 46.75±3.8647.27±3.6349.43±4.86 t 4.586 5.960 5.707 P<0.05 <0.05 <0.05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因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炎、血流动力学负荷超量而导致心肌受损,心肌结构与功能出现异常,进而引起心室泵血功能与充盈能力衰弱。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效果与运动具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老年患者各项身体机能衰退,引导其完成适量运动,以此能降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风险,改善临床症状。

此次研究对到我院门诊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康复运动疗法。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LVDs、LVE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该疾病患者因长期心脏受累而心室功能低下,循环功能衰竭,实施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加强风险评估,关注心功能水平,密切监测心率、心电图等[3]。治疗期间结合患者具体病情,为患者拟定相应运动方案,并及时调整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收缩压与静息状态下对比,若上升>40 mmHg,或降低>10 mmHg,且室性与房性心动过速,出现胸痛、气短时应停止训练。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对于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促进患者心功能,可在临床中大力推。

猜你喜欢
疗法心功能心脏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心脏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