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牙髓联合治疗重度牙周炎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2020-06-25 07:42苏彦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菌斑牙周袋患牙

苏彦娟

(黑龙江省呼玛县人民医院口腔科,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100)

牙周炎是由于牙菌斑微病菌对牙周支持组织造成感染,进而引起的一种口腔疾病。其在临床上有较高的罹患率,其中多数病情程度较轻,仅10%左右的患者属于重度牙周炎[1]。重度牙周炎对患者的口腔健康及咀嚼功能有严重影响,争取尽早妥善的处理非常必要。为明确牙周牙髓联合疗法的实施价值,本研究就64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了相关分析和比较。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本县医院口腔科治疗的64例重度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患者均由临床确诊,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无伴发其他口腔疾病(如隐裂牙、牙体牙髓疾病等),近期无相关治疗史,近1年无牙周治疗史等。其中男性37例,女性27例,年龄在22~59岁范围,平均年龄(32.48±6.05)岁;以随机抽签的模式进行研究分组,A组与B组各32例,采取统计软件处理组间基线资料,P>0.05,适合进行统计研究。

1.2 方法

两组均在确诊后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科普口腔健康知识、详细检查了解牙周患牙状况等。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单纯牙周治疗,无需根管预备及相关处理。B组给予牙周牙髓联合治疗,于局麻下为患者开髓和髓腔根管清理,测定根管长度后给予根管预备;操作过程中采用3%双氧水、0.5次氯酸钠对根管进行交替冲洗,完成根管预备且根管干燥后,取适量Ca(OH)2糊剂对根管进行为期1周的暂封,此后使用牙胶尖及糊剂对根管进行侧向加压充填。给予患者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处理,每周给予1次牙周袋填充,共4次。

1.3 评估项目

记录两组不同治疗阶段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①牙龈指数(GI),②菌斑指数(PLI),③牙周袋探诊深度(PPD),④龈沟出血指数(SBI),⑤龈沟松动度(MD)。

1.4 统计数据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程序对研究数据执行处理,计数类数据经卡方检验后,以[n(%)]的形式输出;t检验计量资料后以(±s)的形式输出,P<0.05,说明数据间差异值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两组的GI、PLI及MD等指标值比较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患者的GI、PLI及MD等指标值较A组降低均更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A组与B组相关临床指标的记录结果(±s)

表1 A组与B组相关临床指标的记录结果(±s)

观察指标 A组(n=32) B组(n=3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GI 2.60±0.48 1.49±0.41 2.58±0.51 0.82±0.35 PLI 2.38±0.57 1.43±0.35 2.40±0.52 0.92±0.27 SBI 2.71±0.51 1.16±0.25 2.69±0.52 0.74±0.21 PPD(mm) 4.97±0.58 3.15±0.51 4.99±0.60 2.63±0.45 MD(mm) 2.21±0.13 1.65±0.33 2.23±0.14 1.02±0.28

3 讨 论

重度牙周炎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单纯牙周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重度牙周炎的牙槽骨受损较严重,加上普遍有牙髓病变、牙松动等问题,单纯牙周治疗往往无法完全解决牙周病变问题[2]。有研究认为,对牙周袋较深、牙髓尚有活力但已迟钝的患牙,除牙周治疗外还需给予牙髓治疗,以更好地解决牙周病变问题,促进患牙组织恢复[3]。

龈下菌斑是导致牙周炎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该类菌斑多存在一层生物膜,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配合机械手段(如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能够更好地去除菌斑,同时借助牙周袋充填对细菌的生长、繁殖进行抑制,能够更有效的清除感染。本研究显示,B组患者按照该牙周牙髓联合疗法处理后,该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得到更明显的改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牙周治疗。

综上所述,对重度牙周炎患者实施牙周牙髓联合治疗,效果较单纯牙周治疗更理想,更利于控制炎症反应、促进牙周组织恢复。

猜你喜欢
菌斑牙周袋患牙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磨牙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留价值分析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抗菌肽应用于不同牙周袋深度患牙的效果评估*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两种修复方法对已做根管治疗并单端游离缺失前磨牙折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