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结直肠肿瘤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

2020-06-25 07:42谢明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直肠出血量病灶

谢明辉

(高邑县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1330)

结直肠肿瘤是胃肠道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中比较常见。结直肠肿瘤与人们的不健康生活习惯或者环境污染等有关,伴随着患者病症的加重,会出现腹泻、便血、局部腹痛等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目前,结直肠肿瘤治疗常用的方式就是手术,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创伤大,容易并发不良病症[1]。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肿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探究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此次研究特选取了79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作了相关探讨,相关报道如下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对象

以我院79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时间为2018年8月~2019年3月。按照患者意愿,将79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区间37~66岁,平均(52.05±0.15)岁;对照组:39 例(男22 例,女17 例),年龄区间40~65岁,平均(53.05±0.35)岁。两组患者经临床诊断,均属于结直肠肿瘤。就本次对两组患者统计的相关信息比较,结果无差异,不具统计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的治疗方案为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实施的治疗方案为腹腔镜手术,具体操作:患者取仰卧位,行全麻,麻醉生效后,在患者脐部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 mmhg之间,取4孔进腹。在患者腹部行1~2 cm切口,置入腹腔镜,通过腹腔镜观察结直肠肿瘤部位,然后在腹腔镜的支持下切除肿瘤,采用闭合器将远端闭合,取出标准后将肠管离断,最后缝合伤口,并对伤口作相关的处理。

1.3 效果判定

安排专业护士记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发生的并发症,以这些指标作为本次研究效果判定依据。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分析软件SPSS 22.0处理此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得出的数据结果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以本次选定的指标来看,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统计结果显示有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手术并发症(%)观察组 40 98.5±1.5 3.5±0.25 1(2.5)对照组 39 175.5±2.5 7.5±0.35 8(20.51)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一些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其中就包括了结直肠肿瘤。结直肠肿瘤的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肝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巨大威胁。本院对结直肠肿瘤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取得了显著效果,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

针对结直肠肿瘤疾病,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是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就是在患者腹部行切口,然后切除病灶,这种手术治疗创伤大,且出血量大,患者术后很容易感染[2]。基于传统手术治疗的不足,医学工作者开始治愈医疗技术研究,在这种换进修改,腹腔镜手术也随之诞生,并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3]。腹腔镜手术是借助腹腔镜来完成手术治疗的一种方式,属于微创治疗。对结直肠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可以清晰地将病灶曝露在视野下,从而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手术。腹腔镜手术创伤非常小,伤口只有1~cm,且手术操作是在腹腔镜的支持下完成的,对病灶周围组织伤害小,术后康复快[4]。通过此次研究发现,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肿瘤中有着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直肠出血量病灶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
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