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0-06-25 07:42张景阳刘殊双许焕财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经脐单孔肝胆

张景阳,刘殊双,许焕财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3)

肝胆外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被患者忽视。目前,肝胆外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在治疗的同时应尽可能减少创伤。目前,腹腔镜手术是临床治疗肝胆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从多孔向单孔手术发展[1]。经脐单孔腹腔镜是在传统腹腔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本研究探索了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本院科室收治的肝胆外科疾病患者共70例,入组时间2019年2月—2020年1月,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男/女:21/14,其中肝囊肿有10 例,肝血管瘤2例,胆囊息肉6例,胆囊结石12例,脾囊肿5例。年龄28~63(35.25±2.78)岁。观察组男/女:22/13,其中肝囊肿有11例,肝血管瘤3例,胆囊息肉6例,胆囊结石11例,脾囊肿4例。年龄28~63(35.11±2.21)岁。两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0.05。所有患者无腹部手术史。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三孔腹腔镜手术,观察组给予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均实施全身麻醉,手术体位是分腿头高脚低位。其中,脾囊肿手术患者左侧抬高位,肝脏手术患者根据病灶所在侧选择左侧或者右侧抬高。术者均在患者双腿中间。脐部下缘做1.5 cm弧形切口之后分别穿刺三个5 mm套管,其中,采用的是5 mm的腹腔镜,并用多角度可旋转的分离钳,对胆囊疾病的患者,先解剖胆囊三角,之后进行胆囊管和动脉分离,用5mmHem-o-lok夹闭之后将胆囊分离,经脐部穿刺孔扩大之后将胆囊取出。

肝血管瘤患者采用Tri-Port操作。肝血管瘤患者给予超声刀进行肝脏组织离断,沿着肿瘤边缘设计切线后将肝脏组织分离,促使胆管和血管暴露,之后Hem-o-lok夹闭,对主要血管用组织切割闭合器(因脐部和肿瘤位置距离比较远,组织切割器需要用可多方位旋转较长的)闭合。术后肝血管瘤患者经脐给予1根乳胶管放置。

脾囊肿、肝囊肿给予开窗手术,先穿刺囊液后送检,排除肿瘤和包虫病后经脐部切口取出囊肿包膜。术后给予抗感染。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下床和出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腹腔炎症应激、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6.0软件处理数据,率实施x2统计,其他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下床和出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下床和出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相应的指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下床和出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下床和出院时间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出血(ml) 下床(h) 出院(d)对照组(35) 76.56±2.91 29.56±2.91 25.25±3.18 4.25±1.18观察组(35) 86.21±3.21 16.21±1.21 16.19±2.51 2.19±0.24 t 8.564 8.011 7.355 7.956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治疗前后腹腔炎症应激比较

治疗前二组病患相关指标比较,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腹腔炎症应激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改善程度,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腹腔炎症应激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腹腔炎症应激比较(±s)

组别 时期 C反应蛋白(mg/L)观察组(35) 治疗前 10.13±2.91治疗后 12.56±3.21对照组(35) 治疗前 10.11±2.43治疗后 18.78±3.67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例发热)2.86%低于对照组20.00%(4例发热,2例腹痛和1例感染),P<0.05。

3 讨 论

肝脏和胆囊的正常对维持生理功能发挥重要作用,出现肝胆外科疾病对患者生理功能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一些肝胆外科疾病患者在传统的腹腔镜手术后仍有一些疤痕,影响了患者腹部的美观。有报道称,经脐单孔腹腔镜可使用单一工作通道减少手术切口,脐部隐蔽性好,可保证术后患者腹壁的完整性,以达到更好的美观效果[2]。本研究的成果中,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下床和出院时间、治疗后患者腹腔炎症应激、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显示,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技术具有相同的临床治疗效果,但由于操作的复杂性,医生对该技术的临床经验并不丰富,因此手术时间会明显延长。和我们本研究的结果契合。

但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可保证患者腹部完整,且手术成功,效果良好,表明了单孔腹腔镜肝胆外科疾病切除术治疗肝胆外科疾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术后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少,且腹腔应激小,主要是明显减少了外部器械对患者腹部器官的影响,有效克服了手术器械在腹腔内长度不足、外部碰撞等问题,降低了肠道意外损伤、腹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

同时,术后切口隐藏在脐孔窝内,肚脐周围的皱褶可以覆盖伤口瘢痕组织,更符合微创理念,患者接受度更高,且可减少出血。但需要注意的是,单孔腹腔镜对外科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对手术器械的依赖性较高,外科医生要不断丰富自身临床经验,提高操作技能,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等多种因素,为患者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4-5]。

综上,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稍微比三孔手术长,但减轻了创伤和应激,加速了恢复。

猜你喜欢
经脐单孔肝胆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
3D与2D腹腔镜悬吊式经脐全子宫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