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效果研究

2020-06-25 07:42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分析仪公共卫生

于 泳

(公主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科,吉林 公主岭 136100)

现代检验技术的提升促使人们对于突然的公共安全卫生事件中理化检验水平关注度显著提高。如何提高有关部门对于该类型事件处理中,理化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及快速性是目前关注的焦点。通常情况下,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事并不准确,如何提高检验准确性是目前研究的关键,而质量控制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重要方式[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9年2月本地区86例公共卫生安全突发食物中毒事件为研究样本,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之间发生的42公共卫生安全突发食物中毒事件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统计;2018年2月~2019年2月之间发生的44例公共卫生安全突发食物中毒事件作为研究组,采用精密的电解分析仪进行统计。2018年2月引进精密44B电解分析仪检测仪器并应用,两组患者均为随机入选。

1.2 方法

在出现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后,检验人员将锁定目标物带入检验室,取样过程中样本由三人同时采集,将样本的基本信息进行标注。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理化检验与管理。研究组采用精密44B电解分析仪检测并进行质量控制。(1)检验前对于家宴仪器进行质量控制,检验前调试好仪器性能,确保检验过程中可良好运行。(2)完善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检验科室需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建立细化的规范制度,保证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的操作标准性。(3)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成立质控小组,不定期对理化人员进行检查,对于不当之处进行记录,并进行处罚与培训,深化质控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理化检验结果偏差进行对比。

1.4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法。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实行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后,44例公共安全卫生食物中毒突发事件中仅有1例(2.27%)出现偏差,显著小于对照组12例(28.57%)偏差,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理化检验偏差对比表

3 讨 论

实施理化检验质量控制需在日常中不断深化对于理化检验人员对于流行病学最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于突发事件中在理化检验人员达现场开始直至最后检查报告结果出具的整个过程的质使用量控制,可确保突发安全事件其检验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实行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后,44例公共安全卫生食物中毒突发事件中仅有1例(2.27%)出现偏差,显著小于对照组12例(28.57%)偏差(p<0.05),说明实施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可在突发食物中毒事件中起到良好效果有效的减小理化检验中的偏差率,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分析仪公共卫生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社会组织介入公共安全管理的策略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