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联合早期应用血栓通、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

2020-06-25 07:43王亚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稳定型氯吡格雷

王亚杰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3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相比于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的疼痛感更强,持续时间也更长。在日常生活中,较低的活动量就可能诱发,包括在休息时也可自发出现。因其独特的病理,如果在初发时不能进行恰当及时的治疗,就有极大的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1]。本文针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联合早期应用血栓通、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45~76岁之间,平均年龄(59.32±2.1)岁;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在48~79岁之间,平均年龄(61.52±2.4)岁。以上两组患者是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控制血压、护心等治疗,同时在第一天使患者口服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各300 mg,服用一次;第二天起,要求患者每天口服一次阿司匹林,每次100 mg,每天口服一次氯吡格雷,每次75 mg。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在早期治疗阶段再联合血栓通,按每次10mL,每天一次,进行静脉滴注;同时将低分子肝素5000U进行皮下注射,每12个小时一次[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心绞痛发作情况。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心绞痛发作情况以(±s)表示,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有组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n=60]

2.2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组别 n 发作频率(次/周) 持续时间(分钟)对照组 60 2.01±0.36 17.33±2.16观察组 60 0.76±0.31 6.77±1.25 t/20.3807 32.7764 P/0.0000 0.0000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见病因为较轻劳动或情绪激动,其临床表现为胸痛或胸部不适,这种症状与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相似,但疼痛感比稳定型心绞痛更为剧烈,且疼痛持续的时间往往长达30分钟,有时会在睡眠中发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等都是引发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发的原因[3-4]。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有组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此进行分析:血栓通对于缓解不稳定性心绞痛作用明显,而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地抑制炎性反应,具有较强的溶栓作用。因此,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联合早期应用血栓通、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联合早期应用血栓通、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的减少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

猜你喜欢
稳定型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