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机制研究

2020-06-29 07:30张姿炎
高教学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校企合作

张姿炎

摘  要:在国内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之下,社会经济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同时市场对所需要的人才也有了更高的标准。为满足市场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高校必须依托现有资源加强实践教育工作,应当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此,文章从产学合作及协同育人机制的实质入手,通过对当下高校教育中既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实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个人见解,以供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践;校企合作

Abstract: Under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domestic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social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market also has a higher standard for the talents needed. In order to meet the actual demand of market for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rely on existing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should continue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in the way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and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this regard, starting with the essence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and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ersonal opinions on the realiz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and cooperative education, for the reference of educational colleagues.

Keywords: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actic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十八屆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对高校教育进行创新改革,优化既有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双一流”(一流学科,一流高校)高校的创建。为适应当下社会经济环境对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已经推进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3+1”的模式有效提高了高校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1]。为响应党和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应当对既有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协同合作,以相互促进的方式在提高高校教学成效的同时,为企业提供符合其实际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而从根本上实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育机制的应用革新。

一、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概述

(一)产学合作实质

产学合作与传统意义上的合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区别主要体现在合作目标上。高校开展产学合作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较强职业素养与执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企业则是为了以人才为入手点进一步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但其与传统合作也有着一定的共同点,高校与企业以产学合作的模式,共同为学生提供较为完备的受教育资源,同时也遵守与认可合作过程中的社会规范价值取向意义群体规范,具有较为浓厚的合作氛围。也就是说,通过产学合作,企业与高校以不同的目标为驱动,共同参与到具体实现目标的途径与实践之中,但由于所实现目标的不同,故所采用的方式与实现途径是存在一定差别的[2]。

(二)协同育人机制及其关键要素

协同育人机制也与传统意义上的机制不同,高校与企业本就是两种截然不同且互相独立的社会要素,故在理解其协同育人机制时必须以合作为入手点。协同育人机制受高校与企业目标的限制,在协同育人环节中必须对其内容进行充分认定,必须确保其具备三大要素:首先,高校必须具备较强的主导与主动意识,必须从观念革新入手,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过程中,并依托于校企合作政策,积极主动地寻找合作企业。高校必须确保自身合作的主动性与主导型,引用现今的合作理念,为保障协同育人的质量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在校企合作育人之时,必须具备双赢的特质,以此满足于能量交换原则。应当结合高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实现对育人过程局限性的补偿,继而以双赢的方式保障协同育人机制的实际效力[3]。另外,还应该确保高校与企业协同结构之间的信息通畅,以高效的信息交互加强对学生的监管,避免受学生的双重身份影响而难以发挥出学校与企业的监管效力,同时以信息交互的方式对协同育人机制的应用进行不断优化,确保该育人机制具备较强的实用价值。

二、制约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应用的因素

(一)高校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

现今,虽然国内高校转型发展已经步入正轨,但受传统教学模式限制,部分高校教育仍然过于偏重于理论教学,所谓创新实践教学也只是流于形式,培养人才职业素养与执业能力偏低,不能满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实践应用人才的实际需求[4]。就部分高校的学科定位来看,由于其并未对社会经济、学科发展规划以及产业需求进行系统分析,故对人才的培养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再加上高校扩招与新专业开设等的影响,部分高校并不具备较为充分的教育资源开展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协同育人合作工作,难以突出高校的学科重点与特色,专业间同质化问题极为严重。另外,传统高校教育模式与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于当下学生由于个体化差异所导致的多元化需求,且教育机制过于模式化,其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当下社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

(二)教育者实践能力与行业、社会发展不同步

教育者作为学生发展轴向的直接引导者,其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但部分高校教育者由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故职业素养与执业能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实践应用能力明显达不到技能教学的实际需求。再加上高校在聘任教育者时会对其学历等诸多条件进行限制,直接采用从企业引入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技师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实践技能教学成效往往难以令人满意[5]。再加上高校与企业本就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且校企合作过程中所希望达成的目标也存在根本上的区别,这就难以真正落实长远且有效的校企合作。再加上“双师型”教育者数量的严重缺乏,故难以满足高校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三)高校与企业建立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存在一定阻碍

正如上文所述,高校与企业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工作的驱动目标本就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其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故在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时存在不小的阻碍。一方面现今产学合作多为学校主动寻找相关单位进行合作,企业受时间、利益等各项要素的影响,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明显不足,而协同育人模式也只是停留在提供实训基地、项目支持以及职员培训等的合作之上,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高校与企业联合协同育人的目标,而该类合作模式大多也难以长时间维继,与深入落实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仍然有着极大的差距[6]。

三、优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应用成效的对策

(一)結合地区优势产业,调整专业发展方向

为满足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人才的实际需求,高校必须对其人才培养定位进行革新,可结合地方产业对高素质、强理论、高技能水平人才的需求,引入开设学科对于标杆类企业岗位的能力模型,对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优化,选择专业对口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构建满足于行业人才准入标准的、企业切实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7]。而在对高校专业发展方向进行认定时,应该加强对产业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并根据高校优势教育资源与市场特点对人才培养方向进行调整,确保所开设的专业更具有针对性,避免专业同质化问题。同时,还应该邀请行业标杆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到专业发展方向规划之中,切实结合社会各界意见,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急需专业。除此之外,必须注意的是,专业方向的调整是一个长期性完成的过程,必须定期对市场需求人才进行调研,不断完善高校专业教育方向,以此确保所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相适宜。

(二)基于企业岗位需求,优化教学课程体系

为保障培养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适宜性,应当基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不光需要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确保专业课程的拟定能够与企业岗位需求直接联系,以企业生产活动为基准,优化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教材。在课程体系重新组建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需求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特别需要对现有实践课程、课程设计、认知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与实践过程进行有效结合。可以以“高校理论教学+企业实践学习”的方式,构建两段相适宜的课程结构,以系统培养的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加强校企合作,确保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全过程

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中,为进一步保障协同育人的实际效果,必须确保企业能够深入参与到育人全过程之中,应当组建校企合作教育队伍,以“双主讲”课程体系、“双主编”教学材料以及“双导师”指导模式开展育人指导工作。也就是说,采用高校教师与企业职工联合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之余,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应用技能的教学。而应用技能的教学应该在实训基地等环境中进行,并使用由企业所编制的技能性教材,一方面促进学生对行业规范的了解,另一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继而以优势互补的方式,确保专业教学能够实现“1+1>2”的共生效益,以相互促进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8]。

(四)建立“双师型”教育团队,实现理论实践融合教学

通过建立“双师型”教育团队,能够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接收理论教育的同时,及时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此外,还应该让教育者参与到企业研发环节之中,辅助企业解决现有的技术性难题[9]。而在构建“双师型”教育团队时,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具备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教育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也需要促进高校既有教育者参与到企业定岗锻炼过程中,将其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最终构建起能够满足理论与实践教学需求的“双师型”教育团队。此外,还需要依托于所构建的“双师型”教育团队,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出其对高校教育者职业技能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可施行“双师”带讲师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教育者理论能力强,实践能力弱的根本问题,确保原本偏重于理论的教育者也能够将相应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中,最终以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的方法,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借鉴西方产学合作经验,优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国内现今开展的卓越工程是教育计划多为“3+1”模式,虽然在国内各个高校中已经有了相对较为广泛的应用,且就理论研究来看,其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出产学合作的效果,但其具体实践效果并没有充分的数据支持[10]。故可借鉴将每学年划分为三学期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专业需求用一学期时间用于企业顶岗实践,并对其作学分规定,确保学生能够将阶段性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环节中,加强对固有知识体系的巩固。另外为避免产生学生找不到顶岗实习单位的窘况,高校应该积极主动的寻找合作企业,发展合作项目,确保其能够为学生的职业训练提供足够的岗位。另外高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表现的监督,避免由于其受学生与职员双重身份的影响而在意识形态上产生偏差,并以课程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认定,以此全面发挥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现实效用[11]。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满足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对具备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应用实践技能水平强特点人才的实际需求,高校必须全面落实产学合作工作,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方式,整合既有优势资源,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素养与执业能力的培养,并不断优化校内教育资源,以此在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为市场提供优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乐,李佳洋,肖倩.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转型发展时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沈阳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为例[J].辽宁经济,2016(10):76-78.

[2]徐凤.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05):69-70.

[3]郑毓枫.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基于广州商学院法律系与九龙人民法庭合作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2):94-96.

[4]徐明成,安静.基于产学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以网络营销人才培养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215-217

[5]郭文莉,刘红琳,孟波,等.“共赢共生、融通自为”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3):37-43.

[6]徐冬冬.推进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思索[J].繼续教育研究,2014(04):43-44.

[7]马玲,李宏.高校转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刍议[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81-182.

[8]李红梅,卢苇,邢薇薇,等.产学合作育人机制的改革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3):76-80.

[9]赵韩强,郭宝龙,赵东方,等.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0(04):49-52.

[10]陈玉华,刘建超,熊熙,等.提升产学合作层次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产学合作教育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03):53-55.

[11]刁叔钧,吴勇华.产学合作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87-88.

猜你喜欢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校企合作
加拿大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