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0-06-29 07:30刘笑吟徐俊增
高教学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刘笑吟 徐俊增

摘  要:专业课是高校实现“三全育人”教育目标,助力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文章以工科专业课“水利工程经济”为例,从如何做好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全局设计,如何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融入路径,以及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以更有效地实现思政教育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和路径。

关键词: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思政教育;水利工程经济

Abstract: Professional cours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all three education" and help students to build core socialist values. Taking the engineering course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Econom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oposes how to desig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pecialized courses,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how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method to real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re effectively.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cours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Economy

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坚定精神信仰、塑造正确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教育活动,应纳入并融入到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各个环节[1]。高校专业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重要实施者,具有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为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专任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专业背景,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优化教育环境、创新教育路径[2]。据此,本文以“水利工程经济”为例,探索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和课程设计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发挥思政教育功能。

一、做好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全局设计

任何专业课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也都有可被挖掘的思政元素[3]。为了实现高校专业课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助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教师应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立足学科的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本身的特色,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做好专业课“课程思政”全局设计。

(一)明确目标定位

“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强调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专业课是高校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隐性环节。要想“润物细无声”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教育的全过程,就必须确立专业课程的育德发展目标,明确专业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发挥专业课程本身的特色,从中提炼出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并将其转移或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具体、最生动的有效载体,然后从小处入手,就细部落脚,注重课堂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和艺术性,力避附加式、标签式的生硬说教,悉心点亮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专注度,最终引发学生对专业知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

(二)把握课程特点

“工程经济”一般为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对于水利类专业,“水利工程经济”是随着科学技术和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对水利技术政策、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效果评价的一门课程,是将“工程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具体应用到水利建设中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概念、水利建设项目的效益与费用计算及分摊方法、衡量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经济效果的评价方法以及方案优选方法等,最终具有从事水利建设项目经济分析及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该门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 将工程学与经济学知识有机结合。水利工程经济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以水利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的经济问题,以解决工程项目在决策、设计、招投标等阶段中关于财务评价、经济分析、优化设计、评标定标等方面的问题;也研究工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找技术与经济最佳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2. 与国家体制及行业制度密切相关。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现阶段最适合我国发展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不同于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是一种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我国的水利行业受多年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约束,现也在慢慢转型,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3)受经济变化影响,并能体现社会发展状况。国家的经济形势,决定着水利工程项目的盈亏平衡,影响了工程投资的回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导向,同样对工程项目的开展以及建设方案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具有重要的社會服务功能。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导向性,以及项目的资金流向充分体现了国家和行业的发展方向;工程建设方案中创新思想、先进技术与高效管理的结合与运用,也反映了当前行业的发展状况。

(三)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在将专业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探索中,应结合行业背景,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树立学生“大思政”的思想[4]。例如,在水利工程经济的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理解它对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对水利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产生认同感与自豪感。在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教学中,形象刻画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并给大家介绍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引发大家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在市场需求和供给关系的讲解时,通过“谷贱伤农”的例子,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宏观调控的优越性。在资金的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的教学中,教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在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教学中,引入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工程经济评价的社会意义。在讲述灌溉效益、治涝效益、防洪效益等时,列举我国三峡工程、都江堰、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等著名工程,强调“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让学生以我国水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为骄傲,并对今后的专业学习充满信心。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要在专业教学中毫无违和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充分掌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把握好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另一方面要全面关注学生的期待和需求,培養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争取让学生主动的学、积极的探究。

(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融入点

水利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我国的政策支持和经济形势,同时,实现我国伟大中国梦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水利正是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伟大事业,水利也正是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工程。因此,针对水利工程经济课程的特点,可整体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这一大背景。水利工程经济中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两种评价方法,体现了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的思想;水利工程经济的发展也正体现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工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密不可分,水利工程的发展遵循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他们的共同发展才能有效解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二)以经典工程背景作为融入点

以水利工程发展中的一些经典工程为背景,编写项目经济评价案例,明确行业发展与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内在联系。例如,在经济效果评价的教学中,大量引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作为教学实例,分析选用国民经济评价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必要性,并通过国民经济评价,体现水利工程不可或缺的作用与价值。在案例的讲述中,融入水利工程造福民生、服务社会的画面与数据,体现水利项目公益性的特点,展现我国劳动人民的水利精神、工匠精神和安全、环保的工程意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国家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以学生关注的当前重大事件作为融入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国家重大事件、行业重要项目以及学生期待与发展动向,将三者巧妙结合,设计并编写符合专业实际情况的案例或习题进行讲解,启发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将工程背景与国家战略结合,将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明确行业重要性,更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与使命。例如,在中美贸易战争的当下,分析当前贸易形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等对水利工程建设投资额、收益率、建设期的影响,以及为了减少损失可采取的措施;分析美国对几千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水利传统行业的影响;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在对抗中美贸易战中展现出来的优势。

三、教学过程的实现方法探索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专业课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优质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自主的学、有兴趣的学,并得到全面的提高,综合的发展,最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等。

(一)因材施教、因时而进

“以学生为本”,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所坚持的理念,其根本应根据不同学生群体、不同学生层面,“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深入学生实际,对学生的相关思想状况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管理和关爱工作,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鼓励他们自尊自强,引导他们勤奋好学,真正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悉心点亮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专注度,引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知行合一,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教学水平,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在不断学习的同时,把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传播新时代的新知识、新思想、新理念。

(二)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和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在处理好专业技术技能和思政元素关系后,通过恰当的教学环节,在具体的章节巧妙灵活地融入隐形的思政元素,营造生动贴切的教学情境,使育人目标和思政思想自然融入而不牵强[5]。以重要专业知识点为依托,确定德育主题,导入案例情境,组织学生围绕案例问题开展讨论与辩论。通过创设情境和教学互动,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直观和生动,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认知动力。例如,在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教学中,通过图片、案例、视频演示,展现了水资源面临的过度开发、水土污染严重等问题,让学生融入情境切实感受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社会现实意义,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进而主动认识到国民经济评价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在经济评价的讲解中,介绍水利工程预算编制软件并进行操作演示,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具体操作相结合。同时,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教师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把握教学关键节点,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客观分析问题、理性看待发展,正面引导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避免单调生硬地“说教”,创设让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情境,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推动“专业理论”与“道德实践”的有效结合。

(三)倡导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后道德引导

一个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课堂教学只是启蒙,课堂学习只是起步。教师应多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课前给同学推荐一些参考书籍和网站,引导学生围绕课程主题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阅读,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化专业认同感。同时,引导学生加强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关注和思考,要求学生关注重大媒体事件、重要业内新闻、行业领导讲话、近期行业发展动态和相关政策目标,跟踪并思考当前经济背景和经济形势对行业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而加深对我国政治经济政策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课程结束后,一方面通过考试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重点是知识的运用与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以论文形式,阐述一个课堂中最有感触的思政教育实例,或寻找一个还没有被挖掘的思政元素,旨在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思政意识和习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爱国情怀。

四、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是“三全育人”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根据不同专业特色,分析专业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做好课程思政全局设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有机结合,改进传统专业课教学过程的实现方法,能保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教育引领。

参考文献:

[1]金浏河,高哲.对“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辨[J].现代职业教育,2017(18):60.

[2]李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研究——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8,188(12):143.

[3]王涵.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J].管理观察,2017(30):138-141.

[4]初文华,张健,李玉伟.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以《水力学与泵》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372(30):41-42.

[5]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64.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英语笔记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