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及对策

2020-06-29 07:30葛明星
高教学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创新对策爱国主义教育互联网+

葛明星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施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应该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引,以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为指向。当前的教育环境下,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加上西方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同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拉大,以致于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青年学生相比于其他人员而言,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加上自我控制能力弱,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问题也不断呈现新的样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亟需创新求突破。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强调个性化差异,注重正能量引导,借力重大事件,全方位凝聚爱国主义教育力量,感召青年学生,做爱国主义坚定的弘扬者和践行者,书写新时代爱国志。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互联网+;创新对策

Abstract: Patriotism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of young students and promote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patriotism education, it should be guided by advanced ideas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ociety. Under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due to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educati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tudents tends to be diversified.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unbalance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 wrong value concept has been formed. Compared with other personnel, young students lack the abilit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In addition, they are weak in self-control, and the problems in patriotic education constantly present new appearances. Therefore, patriotic education is in urgent need of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Keywords: patriotism education; Internet+; innovation countermeasures

一、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一)教育形势的紧迫性

当前从网络媒体曝光的各類辱骂谩骂民族英雄、烈士以至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穿戴军国主义服饰拍照等恶性事件、恶劣行为来看,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势很严峻。加上国际反华势力以提供奖学金留学、学术交流等各种方式在高校青年群体中培养反华群体,并通过各类活动制造舆情,国内一些受外来反华势力支持的组织和个人以言论自由的方式鼓动各类“精日”行为,给社会稳定造成了压力,也给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一些地区、部门一味以经济发展盈利为目的,放弃了最基本的民族底线,以河北保定市清苑县冉庄镇冉庄村的地道战遗址为例,无视自身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迎合某些“精日”群体人的需要,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供汉奸服、日本军服拍照等,这些形势说明了目前爱国主义教育的紧迫性,要从思想源头上遏制无视爱国主义的行为,也决定了我们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需要创新。

(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从教育对象上来看,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学校中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思想主线,在教育中不套用说教模式,要把握青年学生群体心理和知识接受的有效性需求,否则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必然不理想[1]。因此,青年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需要创新。

(三)变革形式的必要性

目前,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多数以课堂教学讲解的模式,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一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育中,帮助学生获得就业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点,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就简单成为某种应付式的课程。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爱国主义理念是否重要这一项调查中,有近半数被调查者认为无所谓,在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调查中,超过八成的青年学生觉得太无趣,不接受,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调整方式,用更贴切的形式开展,微视频、微党课等多样的特殊方式来展开。

(四)教育内容的时事性

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因此,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最终指向,同时还要注重教育内容的时代性。

新媒体时代,或者说“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学生从虚拟网络平台获取的各类信息较之以往,无论是量还是渠道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对青年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要在教学内容上涉及到,还要能够从青年学生的综合发展技能指标的各个方面补充新的内容。要关切教育形势的紧迫性、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学形式变革的必要性,同时还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时事性。

二、“互联网+”时代青年学生的特点

(一)网络的便捷性

网络可以实时互动,具有便捷性、及时性、交互性等特点,容易引起青年学生的兴趣,他们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便捷”的自由,各类言论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2]。因此“互联网+”时代青年学生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已经成为一个大势。

(二)网络的依赖性

青年学生在平时有关注网络信息的习惯,同时因为心理相近会有交流共享的存在。另一方面,网络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2.4%的学生有一半时间用于网络浏览或交流,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青年学生对网络已经生成了依赖性。

三、互联网+教育的优势

(一)网络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良好的载体

新媒体时代,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建立爱国主义教育数据库,广泛收集学生爱好、学习习惯等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由于青年学生已经成为使用网络的巨大群体,所以,网络也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一些高校、学者和教师对网络环境下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其中代表性的有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网络为媒介进行的视听说演教学模式等[3]。这些都有利于破除传统的对学生面对面的教育模式所带来的弊端,通过动画等新媒体手段,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可以说网络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同时丰富了教育手段。

(二)互联网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网络环境下,能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庞大的信息存储,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学生不只是在课堂上,课后时间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信息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无形之中也就提高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承载和传递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信息,是各种要素的总和[4]。在网络环境下,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开发有了新契机和丰富的渠道,可以构建网上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库、试题库等,还可以通过理论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红色资源、网上纪念馆等。

(三)互联网的充分应用能够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在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方式的多元性等优势得以发挥,能够有效刺激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理念,让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氛围中自然而然的受到了教育。由于网络信息储备具有长期性和重复使用的特点,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应用可以达到最优化,从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四、爱国主义教育面对的难题

(一)网络负面思想的侵袭

网络虽然有便捷性、及时性、互动性的优势,同时网络的匿名性和广泛性、开放性带来了负面的侵袭,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借由政治、经济、文化观念不同的幌子,加上西方反华势力以不同方式深入高校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意识形态的渗透,宣传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负能量的观点和反动的不良思想[5]。另外在经济诱惑下,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向学生提供色情信息、传播黄色文化,长此以往,不加以制止,最终会造成学生群体的精神萎靡不振,思想堕落。

(二)专业师资力量的薄弱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基本是“三点一线”,教育环境比较纯净,学生的思想单纯,受外界影响小,爱国主义教育基本上通过教师讲解正确的观点,学生听课的模式来完成。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获得巨量信息,如果爱国主义教育者不清楚学生在网络上的基本行为,无法提供有效的指导,那么学生就可以随心所欲的点击查看任何信息[6]。

由于过去重视技能专业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师资队伍配备上,思政教育力量比较薄弱,另一方面,由于过去的轻视,不少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老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不少教师宁可出走也不愿意去做思政方面的工作,第三方面的原因是许多思政工作者对自身学习重视不够,甚至对网络了解甚少,利用网络去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就显得非常无力[7]。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以后,为了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各高校定制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设立固定岗位,加强考核等。但在网络环境下,还缺乏应对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和配套的体系,无法有针对性地根据网络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应该说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上还有缺陷,难以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三)教育方法的滞后

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多数仍然以“两课”为主阵地,单一的把两课作为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没有能够很好的将思想意识传授给受教育者[8]。同时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离。

五、“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的策略

目前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除了要面对负面思想的侵袭、应对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教育方法的滞后,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发展和实效性的目标达成上,还需要遵循几个要素:

(一)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教育与管理有助于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认知、摒弃不良习惯,进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二者相辅相成。目前,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着教育与管理脱离的问题。同时互联网时代各类网络谣言、网络欺诈和赌博等带来的群体性事件频发,也为教育与管理带来了隐患。因此,充分了解网络特点,坚持教育與管理相结合,做好自律疏导与他律引导、规范学生行为[9]。在教育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又要从严要求,加强监管。

青年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薄弱,容易冲动,在网络不良风气的盛行下,易受诱惑、欺骗、教唆,甚至出现颓废行为,犯下违背学校规章制度甚至违法的错误。这种情况下,管理就必须放在首位,纠正青年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一旦教育管理的不及时或不得当,容易造成学生跟风甚至难以控制的局面。

(二)注重正能量的引导

“互联网+”时代,要注意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远离负面影响;更要注重网络正能量对青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的重大作用和影响;通过正面舆论引导青年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夯实爱国主义正能量教育内容,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要让正能量内容入课堂,入头脑,丰富教育载体,强化仪式,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

引导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的正面教育,通过引导可以在青年学生群体中树立良好的榜样,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从而避免青年学生走入歧路[10]。目前,在这一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做得远远不够。在网络环境下,要注重青年学生群体中正能量引导,不但要对青年学生使用网络进行积极鼓励,还要借助青年学生群体中正能量形象引导他们科学正确的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和获取信息。

(三)重视个性化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通过集中性的课堂教育开展,一方面是节约时间,二是强化集体凝聚力[11]。同时问题也由此产生,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问题在集体教育范围活动内就出现目标指向不明确的情况。

个性化教育是针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教育。在教育中注重把握青年学生的兴趣点,注意青年学生心理特征、增长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对青年学生进行心理矫正,提高青年学生心理调适能力,进而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扫清障碍[12]。

在方式上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利用网络的便捷,因材施教因时而教[13]。加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弘扬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四)借力重大事件

爱国主义教育从来就不是孤立的,每一次重大事件都是一次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因此教育过程中要紧紧抓取重大事件带来的广泛影响力,以重大活动为引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建国70周年大庆,党的全会等重要时刻节点开展活动,让青年学生有更加直观的体验。国庆大阅兵,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在集体氛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全会,可以从全会公告中选择与教育相关的内容进行研讨,让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党和国家每一个重要文件的意义。借力重大事件,方式多元,形式多樣,且富有极强的针对性,爱国主义的效果也更加鲜明。

新时代,新要求,新目标,教育面向的青年群体更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之基,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引领,积累学生“爱国奉献”的情怀,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使命担当。要利用好“互联网+”时代特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抓手,凝聚青年学子的中国心,创造青春中国梦,书写新时代中国的爱国志。

参考文献:

[1]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杜华巍,陈榕炜.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6(06):236-237.

猜你喜欢
创新对策爱国主义教育互联网+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的思考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