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2020-07-04 03:23夏春雨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经验启示组织建设民主集中制

夏春雨

[摘 要]中国共产党创立近百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离不开组织建设这块基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组织建党、组织强党、组织兴党,始终恪守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与时俱进推进党的组织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经验启示;新时代;民主集中制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0)03-0051-09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既是一个深远的历史命题,更是鲜明的时代课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综观当代世界政治舞台,“在当今世界诸多执政党中,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连续执政70年还在继续执政,且取得巨大成就的党可以说没有”[1]。回首中国共产党创立近百年、执政70余年,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功伟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党治国理政的视角看,始终以科学的奋斗目标为指引、始终能做到“四个自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都是党发展近百年、成功执政70余年的宝贵经验。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始终做到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从党自身建设的角度来看,建党近百年来,党之所能领导中国取得巨大成就,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组织建党、组织强党、组织兴党,始终恪守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与时俱进推进党的组织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这既从组织层面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经验启示,也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以及世界各国政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组织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创立发展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高度重视组织建设。按照现代政党诞生的来源,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于议会体制之外,必须依靠广泛吸收经过共产主义思想改造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信仰马克思主义、拥护党的领导的其他进步阶层人士加入党,以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满足党自我革命和领导社会革命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证明,组织建党是党创立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组织建设是党发展壮大的基础之基、力量之源。

(一)组织立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创立的理论前提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为了代表本阶级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权而组成的特定的政治组织。《共产党宣言》指明,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一个基本的组织前提就是使无产组织成为阶级。列宁和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现代政党是阶级的领导者。无产阶级政党是由各国无产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的,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谋求解放全人类从而解放无产阶级自身为终极阶级目标的政治组织。可见,政治性和组织性是现代政党内在质的规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创立发展不可或缺的组织原则。

与之相反,按照资产阶级政治家们的论调,现代政党的来源只能是局限在固化的、保守的、僵硬的议会体制之内,其组织来源和成员构成只能是面向特定的精英群体,政党大门永远不会真正向处于被统治地位的无产阶级敞开。资产阶级统治者将诞生于议会体制之外的政党均非议为“非法的”“反动的”政治结社,决定了传统的剥削阶级政党只能是由少数人组成、代表少数利益的精英政治组织。这样的政党理论与实践最符合资本逻辑的,最符合统治阶级利益。政党竞选时的任何承诺只不过是资产阶级政党为了染指政权而对被剥削阶级“画饼充饥”的政治骗局而已。可见,资产阶级政党理论与实践的虚伪性、狭隘性、反动性不言而喻。

综上可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站在为受压迫的多数人谋利益的正义角度,在理论上超越了资产阶级政党理论关于政党创设植根于议会体制内的“保守主义”固化论、成員构成的“精英主义”狭隘论和只代表少数人利益的非正义论,为无产阶级政党最大限度寻求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创设了前提。

(二)组织建党是早期无产阶级政党创立的基石

从世界范围来考察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发展史,诞生于议会体制之外的、“非法的”、一开始就被统治阶级污蔑为“幽灵”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立党是党创立的阶级基础和基本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欧洲工人运动时期就鲜明指出:“工人,首先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应该努力设法建设一个秘密的和公开的独立工人政党组织……并且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变成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共产党宣言》明确:“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2]P44可见,从登上社会历史舞台那一刻起就处于被剥削地位的无产阶级,整个阶级通过革命摆脱压迫、寻求政治权益的诉求甚至于整个阶级的利益诉求,是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坚持组织立党的理论前提和实践逻辑。

近代以来,伴随着工厂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同时登上社会历史舞台。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却把两个“同胞兄弟”分别置于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同政治境地。由此,首先为阶级命运而抗争超越了阶级生存与发展的本身,成为无产阶级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的阶级使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通过工人运动和革命实践锻造,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开始出现。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诞生了第一个工人政治团体——伦敦工人协会,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早期组织基础的基本形态。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国际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同盟成立的重要组织基础正是当时欧洲各国已较为普遍建立的工人阶级政治组织,包括英国的“宪章协会”、法国的“四季社”、德国的“正义者同盟”等。

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开始至今,尽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程蜿蜒曲折,但无产阶级组织建党的原则始终未丢。恩格斯在给阿·左尔格的信中强调:“每一个新参加运动的国家所采取的第一个重大步骤,始终把工人组织成独立的政党,不管怎样组织起来,只要它是一个真正的工人政党就行。”他在致丹麦社会民主党左派领导人格尔桑·特利尔的信中再次指出:“要使无产阶级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马克思和我1847年以来就坚持这种立场)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他们对立的特殊政党。”列宁在《怎么办》中对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所要创建的无产阶级政党,多次使用“战斗的革命组织”“集中的战斗组织”“坚强的革命组织”“集中化的组织”和“验收秘密的组织”等概念。可见组织建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组织前提和基础至关重要。

(三)组织建党是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创立的共同经验

组织建党是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创立、发展的共同原则和一致经验。

苏联共产党的前身是于1898年3月创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后来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同,党内逐步分野为布尔什维克派和孟什维克派。在理论和实践上更符合俄国党和革命实际的布尔什维克派在革命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12年改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即“布尔什维克党”),1918年改名俄国共产党,1925年布尔什维克党改名为全苏联共产党(简称“联共布”),1952年全苏联共产党再次改名为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布尔什维克党是列宁亲手缔造的无产阶级革命党。在俄国革命影响下,中国、古巴、朝鲜、越南以及东欧等国家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思想、组织和革命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相继成立共产党,领导本国人民与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殖民者、旧式军阀与官僚等一切反动旧势力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走上执政党的历史新进程。

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将联合的各革命阶级阶层组织成为革命的同盟军是党诞生的政治和组织逻辑。党的最早组织是1920年8月成立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创立之前,在上海、北京、济南、长沙、武汉、广州、东京、巴黎等地均已有爱国、进步人士创建的共产主义小组等党的早期组织。这些早期组织及其开展的一系列组织准备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朝鲜劳动党成立于1945年10月10日,是金日成以1926年朝鲜第一个共产主义革命组织“打倒帝国主义同盟”为基础创建的,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朝鲜劳动党党章规定,该党是朝鲜“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有组织的先锋队”。

越南至1930年代同时有三个共产党组织存在。1930年2月3日,胡志明受共产国际的委托,在香港召开会议,将3个组织合并成为统一的越南共产党。后根据革命需要,数异党名,直到越南抗法战争胜利后,1951年2月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公开党的活动,将党的名称确定为越南劳动党,后改成越南共产党。

古巴共产党的前身是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其组织来源是1961年代的七二六运动、人民社会党和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3个组织合并而成,1965年12月根据革命需要改组领导机构,改称古巴共产党。古巴共和国宪法规定古巴共产党是马蒂思想和马列主义先锋组织。

老挝人民革命党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老挝人民党,1972年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改为老挝人民革命党。

综上可见,共产党的创立都离不开一定的组织基础和前提,组织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鲜明特质和共同经验。

(四)忽视基层组织建设是现代政党的最大危机和隐患

组织建设是政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根基。回顾中共党史,一条鲜明的建党主线就是党始终高度重视组织建设。党的诞生来自组织,自成立之日起就格外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形成了“上层国民党、下层共产党”的组织分层,这种大抓基层的导向甚至造成一个时期内鲜有青年知识分子加入国民党。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始终十分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依然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系统地提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方针政策。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統阐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党对基层组织建设的一贯重视,为中国共产党从一株“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提供了坚实组织根基和不竭动力,这是国民党无法比拟的。

反观国民党在1924—1949年的组织形态,“组织涣散本是国民党与生俱来的痼疾”。1927年国民党实现在全国执政,但其组织更趋松散,形成“上层有党、下层无党”“城市有党、农村无党”的怪象。整个党仿佛没有根脉的大树,上层派系盘根错节,下层空虚涣散无力。总结国民党失去执政地位的诸多原因,从组织建设层面而言,一方面国民党从建党之初就没有树立鲜明的旗帜,缺少一个起到坚定支撑作用的核心阶级,缺乏组织基础。另一方面,党员管理松散,党的组织结构“头重脚轻”,组织体系涣散,加之其管党治党与资产阶级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权益博弈,导致其自我革命的决心、力度缺失,造成“党力”虚弱,成为一个“弱势独裁政党”,最终导致国民党在与中国共产党的斗争中失去地位。[3]P293、301

二、组织强党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重要原因

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去实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历程启示我们,没有革命的组织,就无法实现革命的动员、无法凝聚革命的智慧和力量,也就谈不上革命的目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证明,没有组织建设,党的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领导力和执政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长期执政也就失去稳固的组织基础和重要依托。

(一)与时俱进推进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组织体系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依托,是提升组织力和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的基本前提。组织体系全覆盖是加强和巩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组织前提。从党的组织建设发展历程来看,组织体系建设一直是贯穿党的建设整个过程的重点,大体经过了一个提出、完善、基本定型和发展提升的过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转变,党和国家事业开启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新阶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党执政面临的新风险新考验,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服务于党在新时代领导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确立了以新时代新思想为指导、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以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和党管人才原则为着力点、以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为目标的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基本内涵。

(三)始终恪守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

考察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史,民主集中制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内涵已有170余年的历史,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已有110余年的历史。1906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首次把这一原则写入党章,最早将民主集中制明确作为党的组织原则。从共产国际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加入条件,到中国共产党将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组织原则写入党章;从将民主集中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到将其拓展到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不断走向成熟、完善。

中国共产党结合党自身和国家实际,继承了列宁的关于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并以党的根本大法的形式将其明确为全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不断完善“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权力运行机制。可以说,民主集中制在中国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章第十条对民主集中制做了明确规定。2018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12]P74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中央进一步将民主集中制确立为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发展民主集中制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才能有效防止和消除党内各种隐患、使党组织始终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才能始终保证党的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实现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在各种复杂条件下正确处理好党内各种关系、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党组织的积极性,并把这种积极性引向一个统一的方向和目标,从而使党始终保持团结、昂扬、奋发有为的领导力、统摄力和驾驭力,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四)始终注重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

先进性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任务,事关党能否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能否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能否始终保持无产阶级政党革命的党性。关于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命题,列宁指出:“党是阶级的觉悟的、先进的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13]P407。“显然绝对不能把作为工人阶级先进部队的党和整个阶级混淆起来。”[14]P457定期整党整风、开展党内专题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鲜明特征,是中國共产党强化党性宗旨意识、保持革命性战斗力、永葆生机活力的基本经验。

建党之初和工农武装割据时期,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处于探索和奠基时期。八七会议和古田会议均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党的发展实际,对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问题作了讨论和规定。毛泽东提出“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的方法,及时纠正了党内各种错误思想,在组织上保持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延安时期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走向自觉。历时4年多的延安整风运动,以反对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作风为主要内容,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党内教育方针,同党内长期存在的盲动主义、冒险主义、教条主义等“左”倾思想和投降主义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路线进行一场建党以来最坚决、最彻底的斗争,大兴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学风,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走向专门化、专题化。为了彻底肃清“文革”十年内乱的流毒,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在全党掀起了一场以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为基本任务的整党整风运动,共有3.4万人被开除党籍,18.4万人受党内处分,10余万人不予登记或暂缓登记,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把全党思想进一步统一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上来。自此,按照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坚持定期化、专题化,坚持学习、教育、实践相结合,坚持批评、教育、整改相结合,坚持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相结合的方针,全党先后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一系列专题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有效推动和巩固了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成果。

新时代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走向常态化、制度化。新时代党的建设突出以“初心”“使命”引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锻造领导推进民族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增强党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在全党接续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其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新时代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提高到新的境界。与此同时,中央组织部还在全党深入、有序开展了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工作、党费专项检查工作,配合党内政治巡视工作分批分层开展了选任用人专项检查工作等,对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梳理、检视、整顿、提升,对党的组织建设进行正本清源,为新时代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夯实了组织基础。

(五)始终把增强基层组织力作为着力点

党组织的力量之源在基层,基层组织力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落脚点。早在1926年7月中央就提出“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目的是“使各支部里都有全党形式的各样工作”[8]P182。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可见,基层组织力建设伴随党的建设全过程,是党的组织建设的永恒课题。所谓基层组织力就是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一般包含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等几个维度,也是构成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基本内涵。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组织力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二月来信”(1929年2月《中共中央给润之玉阶两同志并转湘赣边特委的信》)和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给中央的回信中,中央来信中提到:“党的战斗力组织力虽经六次大会正确路线的指导终还未健全起来”[15]P33。毛泽东在回信中讲到:“我党的战斗力组织力虽然弱到如中央所言……”[16]P54这表明,在党的建设初期已把组织力建设视为党的建设重要着力点。

在土地革命时期,党内常使用党的组织力量、党的组织力两种提法,其内涵是一致的,就是指革命条件下党组织团结、凝聚、动员群众投入革命的政治领导力量。1928年1月,为了及时纠正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革命路线,中央指出“不注意切实的准备广大的群众组织的力量,……不问党的组织力量如何,……一味的主张‘暴动,……这实在是一种盲动主义的倾向”[16]P65-66。同年7月中央在总结湖南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时指出,主要的原因“在于党的组织力量太薄弱”[17]P627。后来,在总结一系列城市“暴动”失败的共同原因和分析抗战形势任务时,党中央均认识到:“党的组织力量,在全国,一般地说来还是微弱的”[9]P394。可见,尚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经过大革命的洗礼,深刻认识到党的组织力量弱小,从而党组织领导、组织、发动群众的组织力战斗力都难以有效地发挥出来。

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发挥不能仅仅靠数量的增加和组织自身建设,必须把组织建设与党的其他建设有机结合。《〈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党凭借着过去两个革命阶段中的经验,凭借着党的组织力量和武装力量,凭借着党在全国人民中间的很高的政治信仰,凭借着党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更加深入的更加统一的理解,就不但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9]P612综上所述,影响党的领导力和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的重要组织因素就是基层组织力,包括数量充足的党员队伍、健全的组织体系、鲜明的政治纲领、成熟的领导集体、公认的领袖权威、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等。因此,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作为组织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就是重视党的组织内部各要素科学配置、合理运行的建设,就是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强大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领导力和执政水平。

三、组织兴党是新时代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基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这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18]回答好这一命题,关键要靠党组织发力,核心是踐行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新时代,只有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时俱进推进组织兴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夯实组织之基、蓄积力量之源,才能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巩固,保障党长期稳固执政。

(一)高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相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党领导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谱写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巨著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党在自身建设发展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形成了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系统的理论成果,不断纯洁党的组织、强健党的肌体。

旗帜就是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加强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做好组织工作的根本指针。践行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首要任务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本遵循,贯彻到党的组织建设全过程、各环节、诸领域之中。特别是习近平党建思想对新时代如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怎样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系统、全面、深入的阐述,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其所蕴含的理论精髓、思想内涵、实践指引,切实把加强组织建设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是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思想前提。要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部分与整体相呼应,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总纲,找准践行党的组织路线、提升组织力和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新方位、新目标、新机制、新路径,不断提高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组织建设新内涵新经验。

(二)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核心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带领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时代重任,面临着“四种风险”和“四大考验”。如果党的组织不给力,一切都是“水中花”“镜中月”。能否践行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新时代组织兴党的核心和关键,事关党能否永葆先进性纯洁性,能否永葆勇于自我革命品质、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和走在时代前列,事关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巩固和长期执政基础稳固,事关民族复兴伟业。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产生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实践,其内涵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12]230。凸显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的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时代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擘画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蓝图。

践行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在巩固、提升传统领域组织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特别重视抓好城市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两新”党组织建设,推进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要从党支部这个党的最基层组织入手,以《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工作条例》为准绳,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以创新、激发活力为着力点,持续提升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政治过硬。要抓牢“关键少数”,把干部工作作为组织工作的头等大事,突出政治标准,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构建养用、管育、德才一体的干部工作体制机制,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汇聚“第一资源”,以“爱国奉献、建功立业”为导向,最大限度、最广范围、最深层次团结凝聚各方面人才,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要继承和弘扬党的群团工作传统,强化政治引领,把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实践功能切实发挥起来,为实现中国梦携手奋斗。

(三)在“新的伟大工程”统摄下强化组织兴党

要把加强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推进组织兴党放在统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个系统中来,科学处理好党的组织建设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要以政治建设作为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化党的组织建设的统领,把有效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作为新时代组织建设的最终落脚点。要以思想建设作为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化党的组织建设的灵魂,筑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宣传、践行新时代新思想的组织阵地、学习园地和政治堡垒。将制度建设贯穿组织建设的全过程,按照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关于组织建设的章、规、纪、法、规则、细则、条例等规范组织建设,落实党组织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强化组织功能,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力。要始终重视组织纪律建设和组织作风建设,对组织不纯、非组织活动等不良现象,“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等不良风气,坚决拿起监督执纪的武器予以清除,使各级党组织在新时代呈现出新风貌、新气象。

[参考文献]

[1]谢春涛.中国共产党70年治国理政的主要经验[J].中国领导科学,2019(7).

[2]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中共中央党校党章研究课题组.中国共产党章程编介[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二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9]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7月3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13]列宁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4]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五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16]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四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18]习近平.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J].求是,2019(15).

(责任编辑:钟亚玲)

猜你喜欢
经验启示组织建设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的知与行
民主集中制在领导班子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启示
税务代理制度的美日经验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立足岗位 突出重点 努力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民主集中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