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2020-07-17 09:49
董事会 2020年6期
关键词:热量大豆粮食

全球粮食体系会有危险么?

气候变化可能通过持续的环境变化(如气温升高、降水模式变化等)和逐渐频繁的急性压力(如干旱、热浪和过度降水)影响粮食生产。而今,COVID-19进一步暴露了全球粮食系统的弱点:人类对粮食的依赖性集中于四种关键作物,粮食生产在地理上高度集中,粮食系统已经很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依赖少量谷物品种。人类的饮食高度依赖于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四种作物,它们几乎占据人类平均飲食热量的一半。其中大米和小麦占比达到19%和18%。玉米和大豆在人类饮食热量中约占5%和3%,其多直接用于动物饲料,间接贡献了来自肉类、奶制品和鸡蛋等动物产品的15%热量。

生产地集中。全球60%的粮食生产发生在五个国家: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和阿根廷。即使在这些国家内,粮食作物的生产也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区域。例如,印度88%的小麦产量来自该国北部的五个州。在中国,最大的8个粮食生产省份提供了57%的粮食产量,且全部位于中国东部。美国中西部5个州的玉米产量达到全国的61%。在巴西,马托格罗索一个州生产了全国8%的玉米和30%的大豆。这种集中生产(且通常是单一栽培的形式)效益显著,譬如规模经济。但这也导致了全球粮食系统的脆弱,极端天气事件一旦出现在这些生产地区,全球粮食生产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越来越依赖粮食进口。重度依赖四种谷物的人口正在增长。发展中国家往往是粮食进口国,主要原因是种植竞争劣势使得其从世界市场购买粮食比在国内生产更便宜。如阿尔及利亚、印度、墨西哥和沙特阿拉伯都是粮食净进口国,中国对大豆进口依赖度高。这种进口依赖性背后是更多潜在风险,因为进口非常依赖有组织的全球贸易关系和地缘政治稳定。

粮食储存量有限。粮食储备影响着全球粮食系统应对粮食生产短缺的能力。事实上,粮食储备是一种缓冲器,用于在粮食价格较低时储存粮食,在粮食价格较高时释放粮食,维持粮食价格稳定与粮食安全;储量直接影响了粮食系统对粮食生产短缺反应的能力。尽管目前的粮食储存水平处于历史高位,但似乎不足以承受生产的巨大冲击。

麦肯锡

猜你喜欢
热量大豆粮食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吃菜不吃饭易得糖尿病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只吃菜不吃饭”,糖尿病易“找上门”
烧饼比油条更少油吗?
当包装Logo被热量值取代,“吃货”三思
大豆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