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上市”将提升科创板发审效率

2020-07-17 09:49泰奇
董事会 2020年6期
关键词:纽交所科创创板

泰奇

6月1日中芯国际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上交所正式受理,6月4日受到上交所发出的第一份问询函,6月7日中芯国际公布问询答复,6月19日即上会审核并过会,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科创板审核速度最快的一家申报企业。笔者认为,提升科创板发行审核效率,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中芯国际是设立于开曼群岛的红筹企业,2004年3月17日、18日分别在纽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2019年5月宣布从纽交所退市、转向场外市场交易,目前港股总市值超1000亿港元。此次拟回A股上市融资,得益于今年4月30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规定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市值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也可回A股;而此前规定红筹回A市值必须超过2000亿元。

当前中国的半导体等产业仍存在缺芯少魂、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要发展半导体等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见效回报周期较长,一般人不敢承担如此风险,而科创板作为对接科创企业与资本的有效平台,可以发挥便捷融资渠道作用,为科创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长期资本支持,为国内半导体等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资金后盾。尤其目前科创板上市企业估值较高,各路资本对科创企业极度热情追捧,这也为科创企业的股票融资提供绝好的市场环境。

中芯国际代表中国内地自主研发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最先进水平,本次计划在科创板融资200亿元,主要用于12英寸芯片SNI项目、先进集成熟工艺研发项目储备资金和补充流动资金。此次上交所对中芯国际发行审核体现出高效率,一方面或是因为当前国际形势紧迫、催逼内地资本市场要尽快加大对科创企业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是企业申报材料在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得比较到位。

事实上,中芯国际至今已有在成熟市场16年的上市经历,公司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已达相当高水准,经受了成熟市场各种严苛规则的考验。上交所在受理后三天就问询,共问询了6大类29个小问题,而中芯国际在问询后3天就用一份201页的“答卷”做了全面解答答复,其中对比台积电等行业龙头差距明显,包括研发投入、研发人才团队等方面。问询和答复都非常痛快,也比较规范,没有更多可问询的,当然就可尽快直奔主题、上会及注册。

中芯国际的发审彰显科创板效率和速度,可以说资本流向科创企业的任督二脉已彻底打通。当然,从资本和投资者的角度,图利是天然本性,大把的钱投进去,也是为了今后丰厚的回报,科创企业应该要发奋图强、大胆开拓创新,要对得住投资者的这份信任。现在科创板刚推出不久,或许还没有到投资者索要科创成果的时候,未来如果科创上市公司辜负投资者的信任,钱没有用到刀刃上,科创成果渺渺,企业业绩不能明显改善,投资者对科创板的追捧自然就会反转。

话说回来,人们当然期待更多资本能够投入到科创领域,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中芯国际发行审核时间较短,效率较高,但这或许还是个案,对类似企业,能不能形成相关制度,確保发行上市的高效率呢,答案是有,这就是第二上市制度。比如今年4月末,外媒曾援引知情人士称,京东已秘密提交上市文件,申请在香港二次上市,实际进展是6月18日京东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开始交易,这个制度或许值得借鉴。

2018年4月30日生效的香港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其中规定在2017年12月15日之前已经在纳斯达克、纽交所等交易所做主要上市,并且符合条件的创新企业,可以在香港联交所第二上市,其制度优势是快捷、豁免和灵活。比如上市申请人可使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无需就三个会计年度营业记录重新审计,等。

借鉴香港联交所经验,笔者建议,上交所科创板以及深交所创业板也可建立第二上市制度,只要是在境外成熟市场主要板块做主要上市三年以上且符合条件的创新企业,规定通过极为简便的审核注册程序,就可在科创板或创业板第二上市,从而为境外上市红筹企业等回归A股,打下坚实的制度便利基础。

猜你喜欢
纽交所科创创板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科创板一周年
科创板已开通约270万权限账户
全球科创中心“上海方案”出炉
一图读懂科创板
包容不能鱼目混珠,勿忘科创板定位
狼抗议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