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项目式学习的项目设计刍议

2020-07-18 15:26杨明生王文玉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2期
关键词:化学学科项目设计项目式学习

杨明生 王文玉

摘要:项目式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其显著的特点,同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项目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必然的联系,与陶行知的“做中学”一脉相承。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项目式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和项目设计的多样性。

关键词:化学学科 项目式学习 项目设计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抽象地说,项目式学习就是学习过程中围绕某个具体的活动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自主获取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学习技能,实现学业上不同于教师直接传授式的发展。具体地说,项目式学习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把《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一些学习内容设计成微型活动项目,让学生在完成这些活动项目的过程中,体验与感受知识的生成,訓练与培育学习技能,形成与借鉴学习方法,收获与分享学习经验。显然,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者与完成者是学生,而项目活动的设计者与指导者则是教师。那么,什么是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有何特点?哪些知识的教学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来完成?化学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如何设计?这些都是我们目前值得思考的问题。现从四个方面加以简单阐述。

一、项目式学习的理论概述

传统接受式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课程知识有着较高的期待,对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实际应用缺乏思考,尤其是对知识的产生过程缺乏真实的体验。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又称为专题式学习、基于小课题的学习,是有实践意义的、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学习,是在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活动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开放性学习,最终建构起相关知识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

(一)项目式学习的特点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不同于传统学习方式的学习活动,有其鲜明的特点。

1.学习目标更明。项目式学习,就是通过与现实相结合的实践方式,努力实现双“S”的智能目标,即学生能更有效率地掌握学科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与生活技能,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中学习目标比较单一的情况。

2.学习方式更优。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教授式学习的学习过程。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角色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教师作为项目实施中的合作者和指导者参与项目,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充分发挥,让学习者感受到知识的产生过程。学习者不仅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了应有的知识,而且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式更优。

3.学习过程更真。项目式学习,是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知识的产生过程真实,建构自然知识内容,能力培养伴随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上学,在知识的海洋中学,又可以在大自然中学,在活动及任务的完成中学。

(二)项目式与其他方式学习的区别

从项目式学习的定义来看,项目式学习与高中《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研究性学习,以及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做中学”,可以说一脉相承,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教学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大力倡导“做中学”,既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开始了探究主义的萌芽,又在学习方式上与项目式学习有相通之处。

在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研究性学习被列为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并被定义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课程形式,还是一种学习活动。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项目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做中学”在课程修习性质、课程载体、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也有着必然的联系。

“做中学”、研究性学习和项目式学习,都是基于行动和实践的学习。在某些内容的学习中,三种学习方式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式具有一致性。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学习模式之一,课题即项目。项目式学习需要在做中落实,任务需要在做中完成。

二、项目设计的实践要求

项目式学习的关键在于项目任务或活动设计。设计一个充分展现学习过程和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项目式学习方案,是项目式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方案时,不仅要树立一定的理念,遵从一定的原则,而且还要满足一定的设计规范和要素要求。

(一)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

项目式学习的开展,不是随心所欲的。在知识内容的选择、项目问题的设置以及项目活动或任务类型的设计上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因知相宜原则。就中学所开设的课程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来获取知识,虽然有些学科知识可以通过项目活动来获取,但项目式学习不一定是学习相应知识的最佳方式。因此,课程教学中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知识内容做出科学的选择。

2.因地制宜原则。各地或各校的办学条件有所不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存在差异,不同的教师驾驭项目式学习的能力也有明显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知识内容,对不同地域的学生来说,项目式学习的效果也会有一定的差别。因此,项目式学习不能一刀切,也不能盲目跟风,必须因地制宜。

3.因人而异原则。尽管有些知识内容适合于项目式学习,但所设计的项目活动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同学。因此,对于同一知识内容,可以根据学生间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活动项目或任务形式,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自己的选择。

(二)项目设计的基本理念

项目式学习的项目质量和科学性是项目式学习的“生命”,项目方案是项目式学习的“作战图”,也是项目活动的“路线图”。项目活动既要准确体现其知识学习的载体价值,又要充分体现其能力提升的辅助价值。因此,项目式学习的项目设计要体现以下四个理念。

1.做中学理念。所有的项目活动,都必须体现学与做的结合,要树立“做中学”的理念,即每个项目都要设法让学生做相对完整的一件事,或者把项目式学习设计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做”的情境中进行。

2.新课程理念。每个项目方案的设计都要树立新课程理念,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的相关要求,具体的项目实施要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流程、环节相匹配。

3.科学性评价理念。渗透在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评价,有其无可替代的价值,引领项目式学习更加生动和多元化。因此,科学的评价即要做到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主观性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还要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具有科学性的评价量表及测量法则。

4.整体化理念。所谓整体化理念,包括以下内涵:一是学习环节的完整性,要从学习目标、问题提出、任务分解、小组合作到活动实施、成果展示、学习评价等,以一个项目整体来设计,充分体现活动方案的完整性;二是学习目标的综合性,项目方案设计时,既要有明确的显性知识内容学习要求,又要有能力提升及情感体验的考量;三是个体参与的全程性,所设计的项目活动方案中,要充分体现全体学生经历任务完成的全程性和参与活动的完整性。

(三)项目设计的要素要求

从实践层面上讲,为了保证项目式学习的效果,体现教师备课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一个相对完整的项目式学习方案,不可能是临时生成的,而是围绕课程学习目标预设好的。具体来说,所设计的项目式学习方案要体现以下要素。

1.项目目标,也称学习目标,即通过活动或任务的完成,学生在知识建构、能力形成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取得收获。显然,合理设定学习目标,是项目学习的灵魂,不仅要设定知识目标,還要预设能力目标和情感体验目标。

2.问题,也称任务。在确定项目目标之后,项目式学习方案要把抽象的项目目标转化为具体的驱动性任务与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活动方案,也称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方案。设计项目式学习实施方案时,必须认真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所要完成的任务,根据任务类型设计活动步骤,设计活动方案时要体现步骤的灵活性,实施过程中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

4.资源应用。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方案时,一定要围绕主题开展及任务的完成,提供一些相关的情境性资源、素材性资源、工具性资源,并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或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5.交流与展示。不同学习小组或学习个体之间要围绕项目目标达成情况进行交流与展示,这是互相学习与借鉴、共享学习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项目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在项目设计时,必须对交流方式与展示方法提出建议和要求。

6.项目评价。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担任的角色或承担的任务有所不同,不仅要设计个性化的过程性评价和综合精准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而且还要提出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办法等。

三、化学学科项目式学习的主要内容

化学学科有着明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属性,这决定了化学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更具有广泛性,也更切合学生化学学习的实际。实践证明,凡是涉及环境化学、实验化学、生活化学、社会化学等基础性化学知识,都可以通过合适的项目式学习方法学习。因此,能利用项目式学习的化学学科内容非常广泛。

(一)实验性化学知识

化学是从西方近代药房里诞生的一门学科,化学学科的起源是实验。很多近代化学家都是成长于他们所在的药房的,最早的化学反应原理也都来自简单的药物合成,现在很多还在广泛使用的仪器都源自近代药房中的一些实验器皿。例如,舍列、拉瓦锡、普里斯特利等就是从药房中走出的近代化学家。像氧气、氯气、二氧化碳、氢气等都是这些“药师”在药房里发现的并研究它们的性质。因此,在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很多实验性化学知识都可以设计成项目式学习的形式来学习,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让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感受化学学科以及化学知识的产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

(二)生活性化学知识

物质的丰富多样成就了生活的绚丽多彩。化学学科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我们的衣食住行处处离不开化学,化学研究的很多现象或对象都与我们的生活起居密切相关,甚至一些实验仪器都是从厨房中的炊具派生出来的。因此,凡是课本中涉及的与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都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原型和场景设计相应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学会安全生活。

(三)社会性化学知识

化学还具有社会特殊性,化学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与一些社会现象有关,如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消毒问题、毒品问题、水资源保护问题、矿物质利用问题、生态治理问题、废旧物质再生问题等。因此,化学课本或《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很多知识内容,都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一些项目任务,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学习能力及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通过活动的开展和任务的完成,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化学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责任意识。

(四)基础性化学知识

化学是一门分支繁多、门类齐全的自然科学,也是原子物理学、生命科学、医学、大气科学等前沿学科的基础性学科,还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前沿科学。因此,凡是涉及学科交叉、学科应用和学科基础性的化学知识,都可以通过项目式活动来强化学习效果,以此建立学科间联系的感性认识,感知化学的学科价值。

四、项目设计的基本思路

化学学科项目式学习的项目设计,既要遵从项目式学习的任务或活动设计的一般性原则、设计规范、资源条件与活动要求,还要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特点。下面简要介绍四类常见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或任务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实验探究类

实验探究类项目式学习,是指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实施的项目式学习,通过实验探究完成项目任务。简单地讲,实验探究的过程,即是项目式学习的过程。显然,实验探究类项目式学习具有项目式学习及实验探究的双重特征。这一类项目式学习,就是将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随着实验的完成,学生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尤其是获得参与项目活动的情感体验。

(二)文献检索类

文献检索类项目式学习,是指围绕学习目标将待解决的问题设计成通过文献检索获取问题解决办法,并获得新知识的形式,即通过文献检索,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并学会学习。在项目设计时,既要把学习目标任务设计放在核心地位,让搜索引擎成为学习的重要工具,又要在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运用方面提出能力要求。这是一类比较普遍的项目式学习类型,各类化学知识的学习都可以设计成这种方式。

(三)课题研究类

课题研究类项目式学习,是指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各类问题进行整理归类,设计成一个个小课题或微小课题,即小项目或微项目,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学习目标任务开展课题研究,完成学习任务。这是一种综合类的项目式学习形式,项目设计时不对学习个体进行限制,不对研究思路方法提出要求,也不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给出建议,更多的是关注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课题研究的成果。

(四)课外活动类

课外活动类项目式学习,就是将事关社会性问题的化学知识,包括学生身边真实的化学科学议题等,设计成课外活动类项目式学习的形式。顾名思义,课外活动类项目式学习是在课外完成的,通常以开展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形式进行,既具有传统性,又与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接轨。项目设计时,既要充分体现化学学科价值,也要体现活动的多样性,还要着眼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逐步建立等。当然,课外活动类项目式学习设计也要综合考量活动的条件许可、安全保障等。

参考文献:

[1]张建阳,王延.以“项目式学习”提高高三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实践[J].化学教与学,2019(6):56-59.

猜你喜欢
化学学科项目设计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评价方式
化学学科发展与化学教育探析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温泉旅游服务区项目规划设计
校企协同的材控专业项目设计与实践课程建设与实践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研究与应用
从三个角度欣赏化学学科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