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琳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九江 332000)
2008年,以教育部、天津市政府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大规模、多项目、广覆盖、高规格技能竞赛的序幕〔1〕。经过10余年的发展,“国赛”逐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覆盖专业最广、影响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级竞赛。与此同时,教育部正式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和“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竞赛序列,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职业技能竞赛”的竞赛格局。2013年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明确指出:“发挥技能竞赛引领和评价作用,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2017年10月13日,世界技能组织全体成员大会一致决定,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中国上海举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技能大赛在中国举办,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同各国在技能领域的交流互鉴,带动中国民众尤其是近2亿青少年关注、热爱、投身技能活动。2018年教育部等37部门印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提出:大赛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为宗旨,以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面向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基本覆盖职业院校主要专业群,是对接产业需求、反映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学生技能赛事。显然,技能竞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战略发展的重要政策组成,成为对内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国家技能积累创新的重要载体,对外推进改革开放战略、加速世界技能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会计技能竞赛是国赛以及各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重要组成,得到了高职会计教育界的关注与思考。发挥会计技能竞赛教育功能,促进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与发展,是时下高职会计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然而,随着竞赛的深入发展,一些问题渐渐显露,为了竞赛而竞赛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两张皮。一些高职院校将技能竞赛作为与教育教学并行不悖的专项工作,选拔学生、遴选指导老师、培训指导,与日常教学活动毫无交集。技能竞赛水平并未全面反映学校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只是反映了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的竞技水平。有的学校甚至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优秀竞赛成绩,学校给参赛学生配备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实训条件,从而挤占了日常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常教学和未参赛学生的正常学习。另一方面,技能竞赛没有有效转化到专业教学之中。技能竞赛的项目、资源没有向专业教学及其改革实践中转化,导致技能竞赛成为“少数人”的一次性活动,课程覆盖面和学生覆盖面小,缺乏对技能的传承与创新和对教学的反哺与改进。实际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早已指出“切实加强竞赛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缺乏有效转化的技能竞赛,其发展必然是空洞的。这些问题不仅仅存在于高职会计技能竞赛中,其他各类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都或多或少存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乎职业技能竞赛的发展与创新,也关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会计专业依据国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竞赛要求,坚持“德技并修、竞赛育人、会计成才”的基本理念,通过“三级联动”推进竞赛纵横发展,通过 “三个融入”促进竞赛转化应用,以高校“四大职能”引领竞赛驱动创新,形成竞赛反哺教学、会计成就人生的改革研究与实践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基本路径框架
1.厚基础:做大校赛规模,扩大竞赛广度。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应做到全员参与,奠定育人价值的立足点〔2〕。按照覆盖全部班级、覆盖全部专业课程的规模发展路径,以会计认知与专项技能提升为目标, 围绕专业基础课教学,每年开展“以会计成就人生”系列竞赛活动(以下简称“校赛”)。例如在上半学年举行会计基础知识竞赛(包括会计基础知识的运用和会计基础实务操作两个模块),下半学年开展会计知识与技能大赛(包括点钞技能竞赛、小键盘录入技能竞赛、珠算技能竞赛、凭证填制与账簿登记技能竞赛、会计知识与实务技能竞赛和ERP电子沙盘技能竞赛)。同时秉承“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在竞赛活动中穿插企业参观、论坛讲座、交流座谈、竞赛问卷调查等活动,我校“以会计成就人生”已连续14年开展14届,形成了良好的竞赛育人氛围。
2.强技能:做实省赛平台,挖掘竞赛深度。从2011年开始,我校成为江西省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会计技能竞赛(以下简称“省赛”)承办单位,会计专业充分利用省赛承办平台优势,整合校赛资源,以岗位体验与综合能力提升为目标,从内容和现场两个维度挖掘竞赛深度: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对接国赛标准,优化竞赛项目设计,在此基础上,组队开展竞赛模拟仿真实训,孵化省赛团队;在竞赛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竞赛志愿服务,并在竞赛完成后,开放竞赛现场,组织学生开展现场竞赛体验、经验交流与分享等活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与岗位体验,提升竞技素养。
3.立标杆:做精国赛成果,提升竞赛价值。以校赛省赛为支撑,围绕团队建设,组建指导教师团队,明确团队四大任务,即培训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竞赛、开展竞赛课题研究、开展竞赛资源建设,进而积累竞赛理论与资源成果。同时,综合评估校赛、省赛与一周综合实训成绩,选拔国赛参赛学生。建立多组基础协训、两组专项竞训、一组冲刺赛训的三段集训指导推进模式,即第一阶段选拔8~10个国赛备战小组进行轮岗协作训练,第二阶段择优生成2组国赛备战小组进行对比竞争训练,第三个阶段择优生成1个国赛参与队伍进行冲刺训练。生成标准规范的程序性成果向其他专业技能竞赛推广,提升竞赛价值。聘请国赛选手作为教师教学助手,辅导竞赛指导与实训教学,促进会计技能积累与创新实践。
1.将竞赛规程融入实训方案。吸收竞赛的规则程序,重构优化专业实训方案,构建了“会计认知实训→专项技能实训→分岗模拟与综合实训→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顶岗实习”五个实训教学环节(如表1所示)。同时在实训中加入分组竞赛机制,考察实训作业质量与完成速度。
2.将竞赛项目资源融入实训内容。基于竞赛项目,将“珠算”改为“珠算与点钞”;在基础技能实训课程中,增加了小键盘录入;在“加工制造业会计综合实训”中考虑分岗位进行团队协作;新增“ERP沙盘实训”;在“财税一体化综合实训”中增加供应链模块的知识和应用等。并且,将国赛、省赛的竞技内容,渗透固化到自编教材中,重新编写了《会计基础实务操作》《加工制造业会计综合实训》《成本核算实务》《商业会计实训》等高度仿真、特色鲜明的实训教材。基于竞赛中信息化内容,成果主持人牵头编写了《ERP财务管理系统实训教程》和《财税信息化实训教程》等校内自用实训教材。
表1 五步递进的实训体系
3.将竞赛环境融入对接到实训环境。对接竞赛设备、场地与平台,建立升级了包括仿真企业财务部、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会计手工账实训室、财税一体化实训室、ERP沙盘仿真对抗实训室、实训成果陈列室等24个功能实训室,并以此为基础,申请建立了省级会计技能实训中心。完善了中心信息化平台,根据国赛信息化处理环节要求,开发了小键盘录入软件,引入了用友财务软件、航天信息金税工程软件、ERP沙盘模拟软件、审计实训教学平台,夯实了信息化教学条件。同时基于用友会计信息化教考系统进行实训教学、竞赛和培训,初步形成了融教学、竞赛、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会计实训环境。
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基本职能,引领竞赛驱动创新。
1.面向人才培养:以竞赛驱动校企合作教学创新。以校赛校企合办、省赛国赛企业顶岗,驱动校企合作实战型会计教学模式创新。以校企共同设计竞赛方案和项目,聘请企业裁判、引入企业赞助、在企业开辟第二赛场等多种方式与企业合作举办校赛。省赛国赛则通过赛前指导老师带领参赛学生到企业训练2~3天,体验强化真实岗位技能,赛后指导老师带领获奖选手进企业顶岗实训1个月,消化、应用、转化竞赛技能,生成新的技能成果。在此基础上,举办教师经验分享交流会和短期培训会,从而将成果反馈到新一轮会计技能竞赛与实训教学之中,形成持续改进的优化途径。
2.面向科学研究:以竞赛驱动教研科研创新。会计技能竞赛特别是国赛,充分吸收了企业会计岗位工作实际,充分体现了会计知识的前沿性、先进性和应用性。我们依托竞赛指导团队,凝聚力量,围绕竞赛内容,组织构建教研科研课题组,开展竞赛与会计教学、竞赛与会计信息系统、财税信息化等会计前沿问题的科学研究。教师积极申请各级教改课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科技项目等教研科研课题,撰写会计学术文章,促进了教研科研探索创新。
3.面向社会服务:以竞赛驱动技术服务创新。依托竞赛资源,面向全国开展竞赛资源开发与师资培训服务:以竞赛资源服务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工作,以会计知识与实务竞赛为基础,承担完成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委托的全国会计资格题库建设。以竞赛成果服务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通过国培项目将竞赛组织、集训与指导模式向全国高职院校推广应用。同时,依托竞赛团队,面向社区、扶贫点,开展送技下基层活动,推选省赛国赛优秀选手进入校园周边社区以及学校定点扶贫地区,开展伪钞识别、点钞等技能教育与宣传展示,并面向省、市财税系统提供政策咨询与会计审计业务培训服务。
4.面向文化传承:以竞赛驱动校园文化创新。聚焦学校六十年沉淀的财经特色,立足文化育人,将会计竞赛注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一是以珠算竞赛为载体,构建全国首个高职院校“算盘博物馆”,以珠算技能传承民族文化,将会计专业珠算技能打造为江西省“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项目”,持续开展“以会计成就人生”的系列竞赛活动,生成会计第二课堂。二是以技能展示与宣传为内容,在会计实训室开辟竞赛成果展示专区,将竞赛组织、竞赛现场、竞赛成果、竞赛优秀选手成画上墙,在职业教育活动周,面向周边中小学生,建立会计技能教育开放日,由优秀竞赛选手向中小学生展示点钞、珠算等会计技能与竞赛场面。最终,形成“人人知赛尚赛、人人知技尚技”的校园特色文化。2012年,“以会计成就人生”系列竞赛活动被评选为江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我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技能竞赛体系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提出“以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竞赛导向,专业教学改革历来是个比较宽泛模糊命题,作为一线教师往往难以切入。技能竞赛依托的专业技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学科(专业)特征,有标准、可量化、能测量,具有检验性和可比性〔4〕。通过“三级联动”推进竞赛纵横发展、“三个融入”促进竞赛转化应用、“四大职能”引领竞赛驱动创新,将竞赛规程融入到教学方案,将竞赛内容渗透到了课程,固化到了教材,转化到实训条件,并以竞赛为发力点,促进校企合作、教研科研、技术服务、校园文化的创新,盘活了教师、学生、课堂以及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形成了清晰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教赛相长的竞赛反哺教学行动路径,为一线教师教学改革和专业成长明晰了方向。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会计专业学生校赛参与率超过70%,累计参赛人数已逾2万人。省赛连续8年蝉联全省总分第一名,国赛获一等奖5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了校赛万人参与、省赛千人体验、国赛百人竞训的竞赛格局,促使会计技能竞赛成为日常会计教育教学的一部分。会计专业先后入选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江西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并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5个项目(即骨干专业项目、教学资源库项目、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在线课程)的专业,成为学校打造财经特色、铸造职教品牌的最强支撑。诚然,会计技能竞赛成效显著,但并不代表完美无缺,依旧存在一些负效应,譬如对于技能竞赛的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非参赛学生日常教学资源。要解决这些负效应,一方面需加大日常的教学资源投入,另一方面还是要加快技能竞赛成果转化,让转化产出更快、更好地惠及更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