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驱动我国区域主导产业培育模式研究

2020-07-24 07:56聂云阳
科技和产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聂云阳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49)

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中国经济已从中高速增长步入新常态,我国很多地区依托于当地资源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然而,生产要素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和单一落后的产业结构面临转型的机遇和挑战,区域主导产业的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牵制。主导产业往往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促进其他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联动发展,同时,主导产业的创新引领又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区域经济增长往往是以主导产业的培育发展作为核心的整体演进过程。2016年5月30日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1]。”在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状下,过去通过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产业发展方式正在向创新驱动转变。科技成果的产生依赖于技术创新投入,地方良好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环境又是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有力保障,多主体、多要素和多环节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并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2]。目前,地方政府正在逐渐加强科技政策的预见性,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创新平台建设,努力解决制约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如何将本土的研发力量与外部的产业技术相结合,推动高新技术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对于主导产业培育和地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抓手,围绕创新驱动这一发展战略,摸索出适合地方特色的区域主导产业培育模式,突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优势,引导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方向迈进,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和综合竞争实力。

1 研究综述

西方学术界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界定多使用“技术转移”这一表述,指技术和成果以一种或多种形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包括技术在国家间的转移、技术在生产部门和使用部门间的转移以及技术在使用部门之间的转移[3]。针对技术成果转移与产业化,国外学者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等不同层面进行了大量研究。Jungwon Lee回顾并比较了新加坡三所大学研究中心的技术转移活动,根据其在技术转移中的活动表现得知,激励产业界参与技术转移项目的投入越高,技术产业化的实践就越成功。在不同的技术转移机制中,联合研发项目是确保产业界高度投入并提高技术转移与产业化效率的最佳途径[4]。Quitzow在技术创新系统(TIS)框架和相关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方法,用于捕捉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全球动态。该研究着眼于晶体光伏产业技术的研发增长时段,重点介绍工业化国家(德国)与新兴经济体(中国)之间的一系列动态和相互依存关系如何推动这一发展以及技术在该产业领域的转化传播[5]。Belitski应用广义的Heckman方法对筛选出的272个科学家与技术转让办公室(TTO)经理进行27次面对面访谈,旨在确定技术转让办公室(TTO)和直接工业基金在2015—2017年期间,对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转型经济体的大学技术产业化所起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产业化与TTO的存在或通过TTO建立商业化合同无关,而是与大学研究的直接工业资助有关[6]。进入21世纪,全球范围内的产业技术变革进一步加快,国内学者更多的基于技术进步视角开展主导产业的相关研究,包括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和培育策略等。伴随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颁布实施,通过技术创新培育主导产业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逐渐增多,更加全面地丰富了主导产业培育的理论体系。梁帅以海洋监测设备产业联盟为例,分析科研院所主导的“知识-技术-产业-政策”协同创新模式。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协同创新的知识基础,提供重大基础设施、科研仪器和科技人才等,基于企业的技术需求开展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支持协同创新机制下的主导产业发展[7]。刘杨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针对北京31个工业行业2010-2014年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个别产业基于新产品产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基于专利产出的原始创新能力之间并不协调,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更加突出,并提出北京应大力培育高技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综合考虑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做强做大产业集群[8]。

主导产业的本质是战略产业,主要是指那些在产业结构中规模体量大、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科技驱动力强、产业关联度高并对国民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适合本地发展的优势产业。通过上述文献综述归纳得知,近些年国内外科研人员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出发,基于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等不同视角,结合具体案例及实证分析,进行了技术成果产业化和主导产业培育的大量研究。然而,自我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国内学者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的研究内容仍较为欠缺,尚未形成系统的培育模式和理论架构,是当前国内学者们较少涉足的领域。

2 科技成果转化与主导产业培育的理论基础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大学教授、“竞争战略之父”Michael E.Porter在他的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如下图1所示),分别是生产要素驱动、资本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其中前三个阶段通常会带来经济的增长和繁荣,第四个财富驱动阶段是个转折点,可能会带来经济的衰退[9]。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依赖于将资源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差距又体现在产业培育和发展程度的高低上。

图1 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

无论是生产要素驱动还是资本驱动,如果所依赖的资源和低成本优势消耗殆尽,或是由于产业技术的更迭和国内外大环境波动带来的挑战,都将对产业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主导产业的培育我们更加强调创新驱动这一发展战略。处于这一阶段的产业,可以利用创新弥补先天资源、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环境上的不足,创新不仅帮助这些产业摆脱处级发展阶段的生产要素被动依赖与资本限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使得产业发展更加努力寻求科技力量这一高级优势,同时也促进这些产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进一步加强产业的培育和壮大。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就当前主导产业培育和转型发展的现状而言,没有创新驱动寸步难行,而将创新驱动落到实处,则必须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根据不同创新主体的活动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10]。因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本质内涵,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法给出了明确的界定,主要是指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所形成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系统的试验、开发、应用和推广以创造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及发展新产业的一系列活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目的是实现相应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应用[11]。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成果的内涵不断丰富,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主要以产业化形式加以体现。我们通常讲到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或技术产业化,一般是指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动态过程,包括技术成果的研发试验、产品化、商品化、规模化和产业集群五个阶段,这一过程同时包含科技人员、技术知识、研究经费、配套设施和服务等多方面投入[12]。具体来讲,技术研发首先需要一定的动力,包括市场需求的拉动或政府转变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式的推动,在一定的动力机制作用下,科技人员针对某一特定领域展开技术研究;经历了实验室研发便进入到技术产品化这一阶段,技术成果被摆放在指定生产位置上进行小试和中试,以取得产品的工艺参数,包括产品规格、产品质量、产品稳定性等,此时生产的产品为下一步走出实验室进入市场做准备;然后是技术商品化,产品已经达到进入商品流通领域的条件,在一定成程度上被市场所接受,具备了进行价值交换的社会属性,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需要;当生产出来的商品在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后,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技术成果转化成的商品得到大规模推广,商品的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实现由技术商品化到技术规模化的转变;当市场上出现大量生产该类产品的企业后,会形成技术扩散效应,新产品和新技术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达到技术成果规模化的企业在一定区域环境下,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以及提高创新学习能力,自发或有组织地形成具备高度竞争力的产业和产业集群,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可以说产业集群是技术完成产业化的重要标志,上述五个阶段统一构成了技术产业化的完整过程,如下图2所示。

图2 技术产业化的一般过程

技术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创新主体及其相关要素的协同配合,在一定的动力机制下共同推动技术向产品和产业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关联主体通常有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科技中介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等。每一个行为主体都是技术产业化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共同进行价值创造的活动,从而提升整个体系的竞争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实际效率。

1)科研机构。作为技术产业化过程的“发动机”,科研机构主要从事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工作,同时兼具培养技术型高端人才的使命。我们这里谈到的科研机构主要包括政府资助的国立科研机构、普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技术研发机构三种类型,其中政府资助的国立科研机构负责承担涉及国家战略和科技使命的重大国计民生项目,普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一般从事相关领域科技前沿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企业的技术研发机构则负责为企业发展和盈利创造新的技术工艺、产品和服务。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是技术产业化的起点,着力解决这一过程中两大基本问题之一的技术来源与转化问题。

2)企业。企业是以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通过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以实现持续经营和获得利润为目标的盈利性组织。技术成果能否顺利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其所包含的商业价值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在上述主体要素中,仅有企业具备商业化运作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特点,通过商业化的生产过程和营销管理等助推技术成果参与市场交易。同时,企业也是技术最主要的需求者,大多数企业会面向社会发布技术需求公告,或直接联系相关技术领域的科研院所进行技术需求对接,从而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利用其自身的商业属性实现产品的商业化和规模化。

3)政府。技术产业化是一个产品和服务持续供给的过程,相关主体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和完善,以达到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和激励创新等方面的要求。然而,市场也有其“失灵”的时候,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很容易造成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外部经济的负面效应,即资源无法实现最有效的利用,这个时候便需要政府进行宏观的政策干预和指导。作为具有执法监督和行政协调等职能在内的综合体,政府运用政策工具消除技术产业化的不利因素,整合并挖掘技术创新资源要素的潜在效用,引导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有序开展。此外,除了宏观政策和行政手段的干预,政府还会通过直接购买与资金扶持等方式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如购买政府部门所需要的技术产品,或出于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考虑,动用财政资金支持有关科技项目的技术研发和转化落地等。

4)科技中介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科技中介机构是技术产业化过程中供需双方的桥梁纽带,通过提供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产业化服务,有效促进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传递与诉求沟通,通过整合技术创新的有关资源促进技术产业化协调网络的快速形成,减少其他主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人力、要素和资金的损耗。这些科技中介机构一方面为企业探求技术来源,另一方面帮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找到技术对接的下家,通过其专业化的服务建立协同创新网络,实现各主体要素的互通互联,保障技术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平衡和资源的高效流动,提高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效率。此外,技术产业化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金融服务机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前期的技术研发和成果对接落地,还是后续的企业融资和产业发展,金融服务机构所提供的的资金能够有效推动技术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如从银行拿到商业贷款的间接融资、从证券公司取得的直接融资或是利用风险资本和产业发展基金等,均可以实现金融资本向高效益的节点流动,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使得技术产业化的全过程得到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图3 技术产业化的相关主体要素分析

3 科技城果转化培育区域主导产业模式构建

本文提出的科技成果转化驱动我国区域主导产业培育模型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技术驱动区域主导产业培育的主要方式,技术产业化的内在逻辑可概括为:“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创新,产生技术成果并与企业对接,双方共同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助推地方企业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集群,通过技术扩散、协调合作与良性竞争发展为规模化的区域主导产业。”值得注意的是,技术产业化仅仅实现了将技术变为产业的过程,但是具体要培育什么主导产业,需要研发哪些主导产业技术,是摆在技术产业化前面的首要问题。基于前文技术产业化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产业化的关键要素分析,本文构建的科技成果转化驱动我国区域主导产业培育理论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科技成果转化驱动我国区域主导产业培育理论模型

3.1 确定主导产业,明晰产业未来技术

本文所要培育的是技术驱动的主导产业,这类主导产业由高新科技成果作为支撑,其发展潜力与产业技术的全球化趋势紧密相关,主要是指那些科技含量高、环境友好、规模体量大、产业带动性强且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每个地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资源条件,包括物质资源、人才资源和资本资源等,基于当地的区域特点、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结合技术创新驱动型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和市场需求,培育那些可以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并带动经济增长的产业。此外,区域主导产业的培育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需要与地方政府进行充分沟通,进一步对所要培育的主导产业加以确定。同时,技术和产业相互作用与促进,技术需要与产业融合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率,产业的转型与结构优化升级又需要以技术作为支撑。因此在确定主导产业后,需要充分了解该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最前沿技术动态,判断哪些关键技术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并为主导产业的培育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从中筛选出最有利于主导产业未来发展的技术领域。

3.2 围绕主导产业未来技术,整合技术领域专家和引进科技成果

根据主导产业确定了产业关键技术后,便进入了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围绕这些产业技术进行资源的整合。这里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人际关系、资本运作和行政体系等,借助拥有协同优势和规模优势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整合相关技术领域的科研机构、科技专家和研发团队,配以地方的税收优惠政策、人才引进政策和产业发展基金,持续且有针对性地从这些科技专家手中引进所掌握的技术成果。技术成果不是凭空产生的,没有技术成果便无法实现技术产业化,也就不能进一步培育主导产业,因此需要将所需的科技成果进行规模化引进,促成相关科研单位与企业特别是地方本土企业的合作。然而,主导产业未来技术方向并不一定契合地方发展需求,因此要对区域内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充分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满足地方企业发展需求的产业技术,围绕这些技术进一步完成科技成果的引进工作。

3.3 对接现有企业和创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引进的科技成果需要找到合适的“承接下家”进行对接和转化,这里首先会考虑与地方现有企业进行合作,面向区域产业战略需求,利用所整合的科技资源在当地建立中试基地等产业化平台,与地方企业进行技术成果的直接对接,促进和引导现有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与转型发展;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条件和能力承接引进的科技成果,这时可借助地方的企业孵化加速器平台,将引进的科技成果注入到企业孵化加速器中,助力初创型和成长型企业快速发展。此外,还可以将外地企业引进到该区域,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助力其发展壮大。上述三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解决“共识”问题,即政府、企业和科学家必须认同技术创新驱动培育主导产业的重要性,并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促进科技成果对接工作有序开展。

3.4 遴选现有企业和创业企业,组建联合实验室

无论是与当地或外地引进的现有企业进行直接对接,还是注入企业孵化加速器,都属于科技成果的一次性利用,并没有促成科技专家与企业的持续合作,不可避免地存在科技成果转化及落地的高失败风险。因此,要想提高技术产业化的成功率,可以从现有企业和孵化器中的创业企业中进行遴选,重点选择那些已具规模和技术优势的现有企业,或拥有可预见的成长性、盈利性、较强的创意及创新能力且未来发展潜力较大的创业企业,将这些企业与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整合的科技专家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三方同时提供产业技术研发所需要的平台,包括相关科研人员、实验室设备等,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横向整合,多家小企业与同一个研发机构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其中,科技专家及其团队以解决实际研发中的技术难题为主,企业负责科技成果落地后的商品化和市场化运作,同时提供资金并参与到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致力于为科学家和企业提供联合实验室的办公场所以及成果转化、管理咨询、政策解读、知识产权保护等系列服务。

3.5 整合各方利益,成立合资公司

当联合实验室发展至一定规模时,引入项目启动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进一步成立合资公司,科技专家、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作为利益相关者,分别享有对等的权利并承担一定的责任义务。合资公司的成立能够有效协调科技专家与企业之间的对接合作,其核心是整合各方利益,表决权及收益分配按三方最初的投资比例确定,同时注重国有资产保护和知识产权分配等问题。具体来讲,企业负责合资公司整体项目的前期开发、手续办理、商业融资,以及合资公司生产、经营、销售、项目运作等一系列具体商务行为;科技专家及其团队需要保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全程跟进,负责解决技术上出现的问题,保证用自有技术专利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或高于国家及行业标准,且用此技术专利制成的产品在正常使用和维护下,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合资公司的成立和运作真正实现了利用技术产业化培育企业,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科技专家与现有企业及创业企业的多方持续合作,降低了双方在技术研发和生产运营方面的风险,能够作为整体以合资公司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开展相关活动。

3.6 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主导产业

利用技术成果产业化培育企业后,还需要考虑如何促成区域主导产业的形成。正常情况下,企业集群发展可以形成产业,因此经过严格筛选的地方现有企业和孵化加速器中的初创企业,以及所有从联合实验室发展成立的合资公司,都将进入到产业园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首先,产业园区有利于企业的内外部资源整合与集群协作,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氛围,强化同类企业间的合理竞争,推动企业间以及企业与科技专家的共同发展。其次,产业园区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和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集群式发展正向推动技术和知识的扩散,畅通的信息联络渠道为企业的“再学习”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最后,产业园区的建设运营,将帮助所培育企业快速成长和转型升级,降低技术创新的时间成本和新产品开发的经济成本,提升上下游产业链的服务质量。产业集群经过5~10年的发展,这些企业的总产值可占当地GDP的20%以上,最终发展为区域的主导产业并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实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4 全科盟新能源主导产业培育的大同实践

作为山西省的缩影和全国能源化工重要基地,大同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城市,“靠煤而兴,一煤独大,因煤而困”是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山西抓住时代的机遇,以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争当全国能源革命的“排头兵”,总书记这番讲话为山西的未来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原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调研大同时指出:“山西是全国能源革命的排头兵,大同要做山西对外开放和能源革命的尖兵。”面对山西省委省政府赋予的重大使命,大同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转型,以能源技术创新引领能源领域革命。作为传统的能源之都,同时也是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大同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在培育新能源主导产业方面,大同市政府选择和全域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以下简称“全科盟”)进行合作。全科盟成立于2016年12月18日,是由国内78家著名科研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产业化促进平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覆盖学科和产业种类最多的研发联盟。全科盟与地方政府合作,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培育,通过整合联盟成员单位的科技专家和研发团队,在当地建立主导产业技术研究院,汇聚主导产业的相关企业成立产业联盟以承接转化技术,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和孵化主导产业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区域的创新驱动发展。

大同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能源产业,把新能源技术变成新能源产业,其首要解决的就是未来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来源问题。2017年12月8日,全国新能源领域最高规格的科研机构和最权威的科技专家齐聚大同,共同见证了“大同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大同新能源研究院”)共建签约和“大同市新能源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战略咨询委员会”)的成立仪式。在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区“能源一号”楼三层的墙面上,十二快“含金量”十足的牌子散发着柔和的亮光,它们就是大同新能源研究院的共建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的10个研究所以及山西的大同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作为推动大同市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战略性、政策性和综合性的决策咨询服务平台,大同市新能源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由国内外新能源领域的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根据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发展趋势和未来技术方向,结合大同市当前的能源产业基础,战略咨询委员会首先确定大同培育新能源产业主要聚焦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生物质能、太阳能、氢能、储能和节能七大技术领域,形成大同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和技术产品的发源地与创新高地。

大同新能源研究院根据新能源主导产业未来技术方向和发展战略需要,借助其母公司全科盟的协同整合优势,持续和有针对性地完成“规模化引进”工作。一是引进科研机构,不断推动中科院系统内的研究所及全科盟的会员单位到大同发展,如在全科盟的引荐下,大同市发改委相关领导来到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进行拜访,三方进行了长久的沟通和磋商,最终促成了工程热物理所大同分所的落地。2018年4月15日,在全科盟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化所”)的牵头下,由中科院12个研究单位共同组成的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大同转化基地正式落地,主要聚焦于国家洁净能源战略先导专项的研究工作。二是引进专家团队,大同新能源研究院坚持从共建单位、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国内外知名新能源研究单位整合专家团队,包括国内新能源领域影响最大的社团组织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拥有1 000多家大型企业及其技术成果的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以及每年至少成功转化一万个项目的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等。目前,除了上述提到的研究组织和单位外,已有涵盖数名院士和20余名研究员在内的5个研发团队计划到大同落地,如大化所的煤制乙醇团队和风电太阳燃料团队、中科院电工所的智能微网团队等。三是引进技术成果,主要通过在大同举办大型活动和常规的企业与研究所洽谈对接方式进行,包括企业家考察科研院所技术成果、专家实地调研地方企业、异地投同企业等开展技术成果对接。2018年6月25日-26日,大同举办了科技部“万人计划”学者大同行活动,共征集企业需求14项,有针对性地组织21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人才到大同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对接,成功推介10项可合作项目;2018年7月2日-3日,大同新能源战略咨询委员会2018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增补了14名院士和21名专家委员,逐渐形成国内新能源领域的高端顶尖智库,同时进一步从这些专家委员手中引进可转化落地的技术成果;2018年7月23日-26日,首届大同新能源领军人才培训班开课,来自共建单位和地方新能源企业的60余位专家及企业家参加,会议期间参加培训的领军人才向新能源企业家推介23项技术成果,部分进行了现场对接;2018年8月24日-26日,大同“新能源之都杯”创新创业大赛打响,来自全国9个城市分赛区的75个团队参赛,这次大赛也全面激发了大同人民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创业热情。

引进的技术成果一方面与现有企业对接,包括当地企业或外地引进企业,促进和引导它们转型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孵化新能源创业企业承接相关技术。2018年8月24日,大同新能源研究院联合大同大学、大同市工商联和10个大同市异地商会,在大同市政府的支持下,合力打造“大同全科盟三创孵化园”(简称“三创孵化园”),三创孵化园从“创意、创新、创业”出发,孵化和培育以新能源、新技术和新模式为主的科技型企业,园区占地面积4 000 m2,可同时容纳30余个创业团队,截至目前已先后举行了多次企业/项目团队入孵评审推介会。

大同新能源研究院始终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引进新能源技术领域的优秀科技成果到大同转化落地,累计向大同推介技术113项,11项技术进行了具体对接,6项技术具备落地条件,其中有三项技术成果是以“联合实验室+公司”模式进行转化落地。依托于全科盟及大同新能源研究院,已经吸引带动多批次科技专家到大同进行合作交流与项目对接,未来将以“联合实验室+公司”的模式推动更多的项目在大同转化落地。作为新能源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的重要载体,大同市已经建立能源革命科技创新产业园,园区采用拎包入住的模式,可以为国内外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团队和尖端人才提供优异的科研工作环境。所有通过联合实验室发展成立的合资公司都将入驻到产业园区中,促进这些新能源领域企业的集聚发展,10年内实现1 000亿元的总产值,最终形成大同市新能源主导产业。

图5 大同全科盟新能源主导产业培育的具体实践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科技成果转化与主导产业培育理论基础的分析,结合全科盟新能源主导产业培育的具体实践案例,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提炼出科技成果转化驱动区域主导产业培育的一般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包括确定主导产业和产业技术、引进科技专家和技术成果、科技成果对接与落地等六大环节。二是全科盟主导产业培育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已取得较大成效,相较于过去我国以资源要素和投资驱动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式,本文提炼出的全科盟主导产业培育模式充分考虑了技术创新所发挥的重要性,在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驱动我国区域主导产业培育符合时代潮流和全球产业发展态势,当前已在大同促成了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对接合作,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创新性的科技成果已经实现落地发展。三是通过对大同新能源主导产业的实地调研和走访,作者发现全科盟在地方培育主导产业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首先,地方企业创新创业意识和风险意识比较薄弱,部分小企业无法承接大型技术项目,相对于企业整体转型发展,他们寻求的往往是某一技术的改进或产品性能方面的提升,同时希望可以尽快将科研院所的技术进行产业化获取利润;其次,科技专家手中掌握的技术往往处于实验室研发或中试阶段,短时间内不具备落地的条件,即技术成熟度不能满足企业立刻投产的现实需求,因此在协调企业和科技专家进行技术成果对接时成功率普遍不高;最后,企业家与科技专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具有投机心理,对于企业而言成立联合实验室可以申请国家或省级的资质称号,同时从政府方面获得相应的优惠政策,而科技专家为了个人职称评比和项目报酬等,同样无法保证科技成果可以顺利落地和产业化,加上我国地方政府领导班子的任期制,他们更希望可以在短期内实现项目的运作投产,创造就业岗位并发展地方经济,在个人的职务任期内带来政绩,以上诸多负面因素都对主导产业的培育造成了较大障碍。

结合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全科盟当前培育主导产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建议:①提高企业与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技术创新培育区域主导产业,需要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创新主体,布局主导产业的未来关键技术,整合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进行集中攻关,妥善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等问题,地方企业和科技人员要摒弃过去短期逐利的思想,从整体和未来出发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实现全面的转型跨越式发展;政府要加大创新投入,包括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外部企业和科技人才到本地发展,同时建立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发挥科技金融对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为培育主导产业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协调机制。科技体制改革能够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技术产业化全过程的有序衔接,促进技术、人才、资金和基础设施服务等多要素的全面配合,通过建立主导产业技术研究院,协调和调动地方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人员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工作的积极性。③完善科技奖励制度,推动优秀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地方政府借助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主导产业,要保证科技成果的推荐、评审和落地公开透明,避免渗入行政因素从而发生寻租和腐败现象,在保证科研人员应得成果转化收益的前提下突出科技奖励的荣誉性质,杜绝各单位之间虚报材料、浪费资源和追求短期利益。④立足未来,实现产业长远发展。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在培育主导产业的过程中切忌急功近利的心态,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其发展的生命周期,我们需要花时间、精力和资金推动这一过程,让优质的科技成果脱颖而出,并给予科技专家和企业家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做好相关的保障工作,实现地方主导产业的长效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和基准研究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述评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