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裕鑫, 谢镕键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MTA中心, 海南 三亚 572022)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并逐渐呈现出日益兴旺的发展趋势,逐步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1]。乡村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加上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越来越受到城市游客的青睐[2]。三亚崖州区的乡村旅游业在政府政策引导、扶贫工作开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共同助推下雏形初显,但由于起步时间较晚,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导致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因此,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评价,分析开发潜力,了解目前发展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对崖州区未来乡村旅游开发至关重要。
当前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但同质化现象严重,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研究可以更科学地指导当地乡村旅游开发[3]。学者易金表示,我国对于乡村旅游资源的研究从2001年开始,其研究主要是以概念为主,当时学者关注乡村旅游资源的比较少,总体来说研究范围具有局限性。2002年以后,学者们开始关注于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及评价方面[4]。例如,胡巍以浙江水口乡开发乡村旅游为例,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旅游资源评价对乡村旅游规划的意义[5]。王晓丽通过分析广西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提出“乡村-生态-文化”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6]。王敏、陈国忠、孙文秀认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资源的类型、特色及数量,乡村物产的丰富度、乡村意境的浓厚度、以及资源转化为产品的难易程度和资源的开发条件等[7]。于霞分析了乡村旅游的资源特征及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8]。张健提出科学评价乡村旅游资源是合理规划和开发乡村旅游的前提,是乡村旅游地开发建设与旅游业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评价导向及结果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影响[9]。在评价方法上,目前对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主要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评价方法中比较成熟的有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家黄辉实的“六字七标准”评价法、“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10]等。定量评价方法上,广泛使用的是层次分析法,研究成果包括:张晶,李良军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适合贵州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模型,并应用模型遴选出适合开发的乡村[11]。谭根梅等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对江西省婺源县江湾村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为该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和依据[12]。翟琴结合双流县的实际情况,运用SWOT分析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双流县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13]。赵希勇以哈尔滨市的乡村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哈尔滨市不同区县乡村旅游资源的等级和开发潜力,并提出应针对不同等级乡村旅游区域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与分级治理机制[14]。
通过上述研究内容可以发现,开展乡村旅游资源评价,可以对未来乡村旅游发展作出科学、准确、客观、公正的综合分析。但是,通过数据库查阅文献发现,有关崖州区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文章以崖州区为例,对其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结合发展现状及实际情况构建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开展评价,旨在综合分析崖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以对其未来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见。
崖州区隶属于海南省三亚市,原名崖城镇,因为地处古崖州州治,故名崖州区。2015年1月,正式撤销崖城镇,设立崖州区。崖州区历史悠久,自西汉开疆海南以来,历朝郡县治所多设于此,素有“两千年建置史,八朝州郡治所”之称,是三亚文化的根基所在。崖州区位于三亚市西部,距市区45公里,地处宁远河下游开阔地带,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位优势独特,环境宜人。全区现有土地面积383.25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50.47公里。全区辖属32个村(社区)居,包括24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以及7个社区,1个南滨居,总人口1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3万人,以黎族为主)。
表1 崖州区31个村(社区)分布情况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本文对崖州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共6个主类、12个亚类、20个基本类型(详见表2)。
表2 崖州区乡村旅游资源分类表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及三亚市崖州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建立一套崖州区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该指标体系中包含了3个层次:第一层是目标层,即对目前崖州区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评价;第二层为准则层,其中包括乡村自然资源价值、乡村人文资源价值、乡村旅游开发条件这三个方面;第三层为方案层,即准则层三个方面下的具体指标,总共有15个。具体指标的选取主要根据资源分类的结果、文献的梳理以及专家打分筛选进行确定。
图1 崖州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乡村人文资源价值B1方面。通过梳理《崖州志》等文献资料,具体提炼出包括历史文化(水南村)、民俗文化(保平村、北岭村、港门村)、宗教文化(南山村)、红色文化(梅山片区革命老村)、古建筑文化(保平村)等5种文化资源,作为乡村人文资源价值的C层指标。
乡村自然资源价值B2方面。根据《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对崖州区乡村自然旅游资源分类进行确定,提炼出乡村田园风光(北部山区田洋周边村庄)、乡村水域风光(崖州湾沿线一带村庄)、农业科研教育(南繁育种基地周边村庄)、乡村植物景观(宁远河流域周边村庄)等4种自然资源,作为乡村自然资源价值的C层指标。
旅游开发条件B3方面。通过文献梳理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初步选取选取10个指标,包括交通区位条件、政府支持力度、服务质量、乡村治理水平、与5A级景区距离、土地资源、与客源地距离、经济发展情况、营商环境知名度。为确保旅游开发条件C层指标选取的科学性,依据李克特5级量表法设计了专家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5分是非常重要,4分是比较重要,3分是重要,2分是比较不重要,1分是非常不重要)邀请规划、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进行选择打分。共发放专家问卷20份,收回13份。经统计,每个指标总分65分,按照总分的80%,52分为优良指标,对低于52分的指标予以删除,最终选取交通区位条件、政府支持力度、服务质量、乡村治理水平、土地资源、营商环境6个指标。
根据崖州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造判断矩阵,并通过《专家问卷》的形式,将问卷发放给包括政府官员、企业家、规划设计师、当地乡贤等在内的15名专家。问卷要求专家对同一层次的各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用以判断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比较时采用相对尺度以数量来表示两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这样我们就把主观的判断进行了量化。本次是对构建好的指标模型第二层、第三层进行比较,且根据心理学研究和层次分析法的惯常做法,我们按1~9尺度对各元素间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赋值。表3所示的是1~9比较尺度含义。
表3 重要性标度含义表
1)构建比较矩阵。同层级指标进行两两相互比较时,则按照公式(1)构建比较矩阵。
其中,aij为指标ai对aj的相对重要程度。
2)计算指标权重。根据公式(2)计算比较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W。
AW=λmaxW(2)
wi∈W,i=1,2,3,…,n
相应指标Ai的全局权重为逐层权重的累乘,见公式(4):
3)一致性检验。通过公式(3)确定指标权重后,需要对相应的比较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比例见公式(5):
CR=CI/RI(5)
其中,CI为一致性指数,计算公式见(6):
CI=λmax-n/(n-1) (6)
当CR<0.1时,认为一致性通过。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每个层次分解为若干指标后,依据隶属关系构建一个递阶层次的模型,通过两两相互比较的方式构成各个层次的判断矩阵A=(aij)m×n,通过公式计算出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i和最大特征根λmax,从而得出每个层次中每个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通过一致性检验公式计算后,运用加权的方法递阶归一合并各层次对目标层的权重。
本次专家调查一共发放专家问卷15份,15份全部收回。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分析出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并校验其是否通过一致性检验,对不符合一致性检验的问卷,在与专家进行交流沟通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最后都通过一致性检验。运用Matlab软件计算出每一份专家问卷的指标权重,采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对15位专家的评分汇总求取权重值,按照此方法对准则层、方案层指标权重进行计算汇总确定。最终,相应指标的全局权重为逐层权重的累乘,计算出各指标权重(详见表4)。
表4 崖州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权重
除了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崖州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计算出各指标权重,得出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以外,本文还采用专家打分法,以10分为总分,让15位专家给C层指标进行打分,并制定模糊计分表(如表5所示)。
表5 崖州区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模糊计分表
经过对15位专家的打分情况进行统计、梳理、计算后,得出得分情况汇总表如表6所示。
表6 崖州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打分情况汇总表
根据表4最终指标权重结果:在准则层中,人文资源价值权重值0.534 8>旅游开发条件权重值0.240 1>自然资源价值权重值0.225 1;在方案层中,1~15名指标分别为:历史文化C1(0.150 3)、古建筑文化C5(0.140 2)、民俗文化C2(0.099 8)、宗教文化C3(0.094 4)、乡村水域风光C7(0.086 2)、乡村田园风光C6(0.059 4)、营商环境C15(0.055 8)、红色文化C4(0.050 1)、土地资源C14(0.044 9)、乡村植物景观C9(0.044 1)、交通区位条件C10(0.043 5)、农业科研教育C8(0.035 4)、乡村治理水平C13(0.034 7)、服务质量C12(0.031 3)、政府支持力度C11(0.029 9)。
根据表6开发潜力评价结果:1~15名指标分别为:历史文化C1(8.4)、古建筑文化C5(8.0)、政府支持力度C11(7.57)、交通区位条件C10(7.4)、乡村水域风光C7(7.33)、乡村田园风光C6(7.13)、民俗文化C2(7.0)、红色文化C4(6.6)、农业科研教育C8(6.53)、土地资源C14(6.53)、营商环境C15(5.93)、宗教文化C3(5.87)、乡村植物景观C9(5.87)、服务质量C12(5.07)、乡村治理水平C13(5.07)。
根据表4得出的最终指标权重结果分析,在三个准则层中,人文资源价值权重值最高,达到0.534 8,说明崖州区乡村人文资源价值在未来乡村旅游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具备较强的开发潜力,在开发中应着重考虑,尤其是C1历史文化和C5古建筑文化;旅游开发条件权重值次之,为0.240 1,说明除了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以外,开发条件也是旅游开发的关键点,方案层中也可以看出C15营商环境在旅游开发条件中的占比达23%,在权重层次总排序中排名第7,这也与我们目前自贸区建设,打造优良营商环境的政策相符,另外其余方案层指标的权重相差不多,说明同等重要,在下一步开发中要统筹全局,为乡村文化旅游开发打下坚实基础;自然资源价值权重值最低,为0.225 1。这也与实际情况相符,毕竟崖州区是三亚的文化发源地,人文资源一定是首位的,但是我们可以发现C7乡村水域风光在自然资源价值中的权重占比达38%,在权重层次总排序中排名第5,说明崖州湾的海岸资源得到众多专家的青睐,应该重视沿崖州湾海岸带村庄的开发,在开发中结合人文资源重点打造。C6乡村田园风光在自然资源价值中的权重占比也达到了26.4%,仅次于乡村水域风光,在权重层次总排序中排名第6,说明北部山区村庄景色优美,在开发中要充分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挖掘乡村民俗文化和人文特色,发展休闲观光产业。
根据表6得出的最终开发潜力评价结果分析,在人文资源价值B1中,C1历史文化以及C5古建筑文化的得分都在8分以上,说明开发的潜力巨大,可以重点打造,而C2民俗文化、C3宗教文化、C4红色文化的得分在7分及7分以下,说明这些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需要在下一步开发过程中深入挖掘;在自然资源价值B2中,C7乡村水域风光以及C6乡村田园风光得分较高,说明沿崖州湾海岸带及崖州北部山区的自然资源非常具有特色,开发价值很高;在旅游开发条件B3中,可以发现C10交通区位条件以及C11政府支持力度得分较高,都在7.5分左右,说明崖州区乡村的交通区位条件很好,具备良好的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且目前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相当重视,表现在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都对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C12服务质量、C13乡村管理水平、C14土地资源、C15营商环境的得分都比较低,这也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崖州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以及运用层次分析法、开发潜力评价打分法对其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①崖州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以水南村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以保平村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资源,具备很强的开发潜力;②除人文资源以外,以崖州湾海岸带沿线村庄为代表的乡村水域风光以及以北部山区村庄为代表的乡村田园风光等自然资源丰富,可以结合村庄的人文资源开发乡村旅游;③乡村旅游开发条件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未来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崖州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分类、评价,可以发现崖州区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人文资源,其中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古建筑文化是崖州区乡村人文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在未来乡村旅游开发中,如何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增强文化特色,延伸文化内涵,讲好文化故事,推进乡村文化旅游全面发展,是乡村旅游开发决策者应主要考虑的问题。
崖州区乡村自然资源特色也比较明显,崖州湾丰富的海岸资源给沿海的村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条件,北部山区美丽的田园风光非常受到城市人的喜爱。通过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结合,例如沿海村庄通过结合海洋文化资源和梅山片区的红色文化来重点打造,北部山区村庄通过结合农业资源和当地民俗文化进行开发建设,将成为未来崖州乡村旅游的亮点。
崖州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近些年经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效果初显,为下一步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资源挖掘、开发利用、服务质量、乡村管理水平、土地资源、营商环境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未来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克服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利因素,多措并举加快打造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注重加强本地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修养、素质以及参与能力,强化村民服务意识。探索建立合适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处理好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保证农民参与、农民能够从中受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旅游路线策划和宣传,整合资源,按照文化资源特色和区位关系进行优化组合,通过“文化主题+观光游览+区域配置”方式,形成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各文化特色的互补,丰富旅游内容;加强政策支持与保障,细化政策实施细则和流程。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前来投资。增加对古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补贴力度,从而减低企业开发成本,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适当放宽乡村旅游设施用地标准,采取奖励方式适当增加村庄建设用地,激励政府、企业、村民开发建设。出台民宿经营管理办法,引导企业规范经营。相信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资源的有效利用、优质企业投资以及当地民众的广泛参与,崖州区乡村旅游发展会越来越好,未来将成为崖州区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