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回然理念的“小主人”劳动教育”

2020-07-28 08:59秦兰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幼儿教育

秦兰

摘要:在回归自然的理念引领下,无锡市阳山中心幼儿园积极开发“小主人”园本劳动教育实践内容。在“小当家”任务式菜单中,以“发展性莱单、自选式项目、互助性任务”引领幼儿习得技能;在“小农夫”探究式种养中,以“自发认养、亲力亲为、种养记录”回归儿童学习的自然天性;在“小使者”体验式参与中,以“劳动文化节、桃源集市村、工作体验馆”赋予儿童文化的自然涵义。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主人;幼儿教育

中圖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6B-0035-04

“教育顺应自然”是儿童教育的基点和中心。“自然”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大自然;另一方面是指儿童天性,即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园以“回归自然”为理念,遵循儿童内在生长法则,回归本土自然环境的优势,以园本化视角去审视、开发幼儿劳动教育内容,引导幼儿以“小主人”角色参与多元化的劳动实践,在观察、理解、体验中,发展必要的劳动技能,积累相关的劳动经验,培养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

一、“小当家”任务式菜单,助推儿童能力的自然生长

“回归自然”首先应顺应孩子身心发展的自然需求。幼儿劳动具有游戏性和生活性,我园以富有情境性和挑战性的“小当家”任务式菜单,唤起幼儿生活中主动进行自我服务和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关注与幼儿年龄阶段相适应的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以“发展性菜单”习得技能

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三条具体目标,我园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园里的事情我能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这三个维度,细化各年龄段幼儿自理能力达标操作要求,制定各年龄段活动菜单,增强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科学性、计划性与目的性,使常规式自理能力培养更加细化,具有操作性。如幼儿假期宅家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幼儿变身家中小帮手。小班幼儿“我来分碗筷”,数数家里几个人,邀请家人对号入座,根据人数分发;中班幼儿进行“玩具总动员”,挑选出破损玩具,自行检查修理后,按种类、特征及玩耍次数分类并制作标签;大班幼儿按图书的大小、种类进行有序归放,每天打卡检查整理情况。通过具体化的情境性任务,锻炼幼儿手部精细动作,促进大小肌肉的发育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在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过程中,激发其学习探索生活技能的乐趣,逐步养成独立自主的精神,实现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

(二)以“自选式项目”进阶能力

幼儿劳动是幼儿富有个性特征的活动,每位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获得的劳动经验也存在差异,并各自存在着优势智能。幼儿生活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丰富,劳动的概念在不断延伸,教师应敏锐地意识到幼儿生活变化带来的劳动内涵的创新。我园以“自选式项目”的实施,更好地尊重儿童劳动能力发展的个性需求。教师在观察分析幼儿个性化经验中,以“小当家”方式展开家园协作,确立如“理财小能手、家居小行家、小小旅行家”等新颖、适宜、实用的具有时代生活气息的劳动新项目,鼓励幼儿勇于尝试,激发幼儿接受新任务的好奇心、潜在力和完成欲。如有一位具有丰富的淘宝挑选衣物经验的幼儿,申报了“淘宝小达人”项目,接受了为班级角色区茶室添置服务员工作服和置物箱的任务,其中包括丈量空间确定箱子大小、选配工作服风格等多个任务。她组织同伴投票,多家店比价,用语音和客服沟通,最终完成下单。幼儿充分发挥个体的天赋才能,将劳动视为一种乐趣和享受,在挑战一系列具有难度的任务中积极思考,调动内在的劳动热情,感受创造性劳动带来的愉悦,汲取了生活智慧。

(三)以“互助性任务”提增能力

“劳动集体是劳动教育的目的、对象和手段,因此要为了集体、在集体中、通过集体来开展劳动教育。”凹我园以“互助性任务”为切入口,成立了多个“互助行动小组”,引导幼儿在互助中尝试从“自我服务”过渡到“集体服务”,在和同伴相互协作的过程中,体会为他人服务的成就感。如“户外巡视组”定期检查户外活动游戏材料的整理、收归情况;“班级值日生组”负责分发碗筷、关闭门窗、领取物品;“小小快递员”利用饭后散步时间,帮助总务分发资料,帮助门卫运送快递宁。在多个任务项目活动中,幼儿增强了集体服务意识与劳动体验。又如,在我园“生活日”劳动服务中,“洗车组”幼儿在清洗运动器械时,萌发了帮老师清洗电瓶车,甚至汽车的念头。用什么水源更方便?什么工具可以清洗到汽车顶?谁清洗哪个部分?在同伴分享交流中,幼儿发展了人际交往能力,懂得了分工、协作的重要性。在互助合作中,幼儿学会了怎样分享经验,共同提高了劳动技能。

二、“小农夫”探究式种养,回归儿童学习的自然天性

动植物是孩子们的朋友,种植饲养劳动是幼儿最喜爱的劳动之一。我园回归幼儿桃乡生活环境的自然,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的优势,开展“小农夫”系列种养劳动,引领幼儿亲近自然,探究大自然奥秘,感悟生命的美妙与神奇,并培养幼儿对生命和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一)在“自发认养”中亲近生命

大自然是最精彩最丰富的教科书,也是最生动最鲜活的生命体验场。我园开展“三个一认养活动”,即“每人添一抹新绿”“每家献一颗爱心”“每班护一方基地”。在活动中,幼儿化身“小农夫”,观察分析园所环境条件,利用有限空间开辟植物角和饲养区,自主确认养殖内容,自主聘请家庭成员为认养活动顾问。在顾问的支持下,幼儿积极参与播种、浇水、拔草、采摘,喂养、清理等具体劳作,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呵护每一株植物宝宝,细心照顾被认养的小动物。认养劳动过程,不仅丰富了幼儿对动植物的感性认知,而且深化了幼儿对生命成长的真切体悟。如:有个班收养了一只年龄较大的流浪猫咪咪,大家无微不至地照顾了两年,当孩子们意识到咪咪年事已高的现实,教师把握其中的生命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在关怀生命中,坦然面对如何和它告别。幼儿用眼、用心、用勤劳与智慧感受四季更替,陪伴生命循环,并逐渐养成认真负责、持久细心的劳动态度,展现了孩子热爱大自然和关注、关爱生命的天性,生活环境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在“亲力亲为”中探索发现

儿童有“要求自己动手做”,使别人也能听到他们声音的强烈的“自然倾向”叫。只有幼儿在直接感知、亲历实际操作并获得亲身体验的劳动,才是真正属于幼儿的劳动。为此,我们本着对幼儿发展需要和兴趣的尊重,将劳动教育目标和内容有机融合于一体,创设幼儿亲力亲为、宽松自主的劳动环境,支持幼儿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解放幼儿探究兴趣与创造潜能。如在“饲养小兔子”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刚出生的小免子不会吃奶的问题,于是群策群力,想出了多种方案,并尝试了用奶瓶冲泡奶粉、用胡萝卜榨汁喂兔宝宝等多种方法;在面对周末“小白兔变成小灰兔”的遭遇时,孩子们进行了调查分析,找到了原因,并制定劳动安排表,确立轮流打扫兔舍卫生的规则;在解决“兔宝宝酷暑防晒问题”中,孩子们通过寻找、对比,选择了合适的遮阳材料,给兔宝宝架起了既通风又遮阳的凉篷,为兔宝宝营造了凉快度夏的小屋。在种养过程中,幼儿发现、尝试、解决问题的意愿是积极主动的,经验的调动和积累也是十分可贵的。亲历亲为的劳动实践探究是幼儿建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有效途径。

(三)在“种养记录”中提升经验

“种养记录”是由幼儿用图、文、数字、符号等表达方式记录种养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种养过程的个性化叙述,这是幼儿劳动探索的另一种认知表征形式,潜移默化中丰富了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如:随着种养活动的日益推进,幼儿的劳动工具也日益增多,工具屋愈发显得凌乱不堪,成为种养活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引导全园九个班的幼儿进行了“如何整理工具屋”的讨论,各班派代表交流专项记录。各抒已见的经验,引发了幼儿代表间的激烈争论,在相互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孩子们产生了去幼儿园食堂工具间参观的念头。于是,孩子们在参观和请教总务老师的过程中,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将食堂管理的“五常法”纳入班级工具屋的管理指南。幼儿依据劳动工具使用不同频率,安排存放位置,制作定点标记,积累了工具有序使用并归放、规范管理记录、准确思维表达的经验。种养记录是幼儿劳动体验的一种表达,我们从中可触摸到幼儿的思维动态和认知轨迹,看到孩子追根究底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萌芽,更加珍惜、重视孩子的想法,创设交流互动平台,激发幼儿劳动探索学习的热情,使种养记录成为幼儿积累经验、提升思维品质的有效支架。

三、“小使者”体验式参与,赋予儿童文化的自然涵义

“劳动教育必须回到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复归人性,实现人在劳动教育课程中的暖身回归。”我园整合社会文化中的劳动资源,以文化“小使者”拓展幼儿劳动实践的体验场域,幼儿劳动在社会文化的意义延伸中生发新的内涵。

(一)以“劳动文化节”多元浸润

我园开展在游戏精神引领下的“劳动文化节”活动,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分享自己对劳动的理解。每年的劳动文化節,我们摒弃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突出本土文化特色中“桃”的因素,关注劳动文化的多途径浸润。如在“童心手绘”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身边桃农的表情、神态、劳动体态,画出自己心中美丽的桃农;在“劳动者之歌”吟唱活动中,鼓励幼儿歌唱一首关于劳动的儿歌或诗歌,让艰辛的劳动浸润音乐之美;围绕“蜜桃甜,心灵美”主题,分享桃源劳动中的感人故事,引导幼儿夸一夸身边的劳动身影;每年的“桃桃朵朵夏令营”,以“小桃农劳作”作为活动重点,组织幼儿深入田间,进行包桃、捉虫、套袋、施肥、摘桃等系列化劳动。孩子们扎进桃园,体验汗流浃背的艰辛,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懂得桃源甜蜜收获的来之不易。幼儿积极参与劳动文化节,并融人劳动的节日文化氛围中,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多元表达,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了劳动的重要与美好。

(二)以“桃源集市村”拓展空间

我园借助特色乡村文化建设的契机,在桃源村建立了幼儿社区活动基地,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在拓展幼儿劳动教育内涵中的作用。每逢桃源村有相关的民俗活动,幼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做桃乡文化的传播者;在村里的“桃乡农具博物馆”,幼儿了解了桃乡悠久的种桃文化,感受桃乡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村里的幼儿在暑期还承担了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为乡村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每年我们还组织幼儿举办“桃娃义卖日”活动,分类、包装和义卖种植中收获的瓜果蔬菜,学习吆喝招揽生意;研究并制作桃胶羹、新鲜豆浆,给路人送祝福;帮助残疾人艺术中心售卖桃木制品;等等。在乡村志愿服务和义卖经历中,幼儿学习着接纳与合作,尝试着坚守与努力,角色意识和责任感逐渐形成;在家乡这片广阔自由的天地里,幼儿倾情投人,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着被赞美和认同的幸福感,体验着服务他人后发自内心的快乐,真正成为传承桃乡文明的小使者。

(三)以“工作体验馆”涵养情感

环境浸润是幼儿情感陶冶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幼儿劳动教育中,我们积极利用和开发家庭、社区、行业人文资源和专业力量,在幼儿园的专业活动室、走廊过道等区域进行功能优化,共同创建幼儿“工作体验馆”,投放各类专业工具、材料,布置相应的职业场景,弥补幼儿劳动课程的缺失,丰富幼儿的职业情感体验。目前,幼儿园开设有生活主题馆,开展“小厨师”“服装设计师”体验活动;建有木工坊,投放建构材料,感知“建筑师”智慧;还开辟了阅览室、科发室等功能区,了解“图书管理员”“小电工”等职业角色和工作要求;等等。创馆的过程是幼儿共同参与劳动的过程;幼儿人馆活动的时间,便是幼儿身着不同职业服装获得职场体验的时刻。在各类职业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学习操作,自由交往,专注自信,体验了不同劳动者的艰辛与快乐,涵养了尊重、热爱劳动者的美好情感,丰富了角色体验和劳动经验。

生命来源于天地,劳动根植于自然。在“回归自然”理念的幼儿劳动教育中,我园以园本化的教育行动唤醒了幼儿劳动的“小主人”意识,引领幼儿在劳动体验中认知、思考、感觉和行动,获得最直接、最真实的经验,在劳动中获得自信和满足,成长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参考文献:

[1]胡君进,檀传宝.劳动、劳动集体与劳动教育——重思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内容与特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2):40.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M],任钟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58.

[3]肖绍明,扈中平.新时代劳动教育何以必要和可能【J].教育研究,2019(8):47.

责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幼儿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