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贫困生资助方式创新的路径探索

2020-08-06 15:00张民娣
卷宗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贫困生高职教育

张民娣

摘 要:通过资助的方式减轻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经济负担,对学生来说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对学校来说能为其提供优质的生源,对社会整体来说有助于我国国民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资助贫困生接受高层次教育从理论上来看,对多方都有利,从实际上看,由于资助方式、资助途径等问题,往往达不到该策略理想的效果,还对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贫困生在高职院校的资助现状及问题,探索新时期背景下,创新其资助方式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贫困生;资助;创新路径

我国各地物资文化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入学的学生无论是在学识方面,还是在家庭经济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具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内贫困生的人数占到整体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1]。为帮助这些学生正常维持在校的学习和生活,使受教育的机会公平化,国家及院校相继制定实施了资助措施,虽有效缓解了贫困生入学经济紧张的困境,但在具体操作中,仍有问题凸显,制约了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良性发展。

1 对高职院校资助方式进行创新的意义

高职院校现存的资助方式,只单纯考虑到学生在经济上的窘境,未对其敏感、脆弱的心理进行保护。导致许多真正家庭贫困的学生未能表达自己的状况,使资助落不到真正需要的学生身上。对高职院校资助方式进行创新,不再只关注于资助评定与发放本身,而是在此基础上加入对学生心理的引导。使资助工作既能幫助贫困生缓解经济上的困难,又不会对其内心造成影响,使其能够自如地与同学和老师相处。通过心理引导的方式,还能够使其正确地对待家庭贫困这件事,对国家和学校的帮助心存感激,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本领与水平,从而达到改变自身命运的目的。

2 现阶段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资助现状及问题

2.1 贫困生资助现状

现阶段,国内高职院校以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助学贷款等多项资助项目为主,学院自身的奖助金及社会人士的资助为辅,建设成为多元资助渠道为一体的资助系统[2],保证了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公平性。在学费方面,贫困家庭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这种无息的贷款方式,保证学生有学可读[3];在生活方面,通过学院进行贫困认定和评选的方法,发放国家助学金,以保证贫困生生活的照常进行;在奖励方面,国家与院校都设有奖学金,为素质能力超群的学生准备。

2.2 资助存在的问题

1)资助名额有限。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学院的资助渠道,其资助的名额都较为有限,覆盖的范围也较小,往往只能帮助一部分贫困生摆脱经济上的困境。以国家助学金来说,国家助学金的覆盖比例为在校总学生数的20%,东部地区的院校为10%左右,中部地区的院校为20%左右,西部地区的院校为30%左右[4]。按此比例,层层分配到具体班级后,名额并不多。以国家奖学金来说,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该地的教育水平不高,师资队伍建设比较落后,导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较发达地区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此差距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短短几年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在奖学金获得者中贫困生占比并不是很大。

2)资助评定与实际不符,院校勤工俭学机会少。现阶段,高校对学生进行贫困资助评定时,主要依靠资助申请表及询问同宿舍室友来了解该生的情况,经过辅导员、年级主任、院校资助负责人层层审核最终确定名单。然而贫困生由于自卑的心理,往往不愿意提交相关资助申请或故意隐瞒或美化家庭状况,导致资助评定与实际不符。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班级的辅导员未对学生展开校园卡消费记录调查和通过同学了解其具体生活状况,导致一些家境并不贫困的学生获得资助资格。院校里勤工俭学的机会也是资助方式之一。然而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内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较少,申请人数较为饱和。

3 高职院校新时期创新资助方式的路径

3.1 细化资助评定标准,开拓安全适宜的勤工俭学渠道

对于有限的资助名额,相关负责人要提高自己标准执行的力度及对此事的重视程度,将资助名额切实落到需要的学生身上。细化资助评定标准,增加对学生日常的观察。对一些家庭确实存在困难,但羞于申请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疏导其内心,使其正视贫困,明确这是国家提供的机会。对于提交申请的学生,逐一审核摸底,并进行分类安排,将国家、院校、社会的资助“差异”分配,对家庭成员有残疾的学生、低保户家庭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确保评定工作做到公平公开公正。院方除了在校园内提供的勤工俭学机会外,还需合理利用其多年的办学资源,与社会上的企业进行合作,在保证学生安全、利益不收到侵犯的情况下,开拓适宜的勤工俭学渠道。

3.2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传统资助方式只关注于学生经济状况的改善,并未对学生心理多做了解。贫困生在步入高职院校校园,与同龄人进行对比时,难免会因为家庭、自身条件等原因产生自卑心理,生怕受到周围人的冷嘲和轻视。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尤其是负责其学习生活的辅导员,不仅要对贫困生的心理进行引导,更要对所负责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引导。明确资助方案及政策的出现,是国家强盛、社会对人才重视的体现,需要把握这个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未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在其他方面,对于贫困生辅导员可以通过推荐相关学习资源的方式,帮助其弥补与同辈人的差距[5]。

4 结语

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普及化、高职教育市场化、对教育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等都预示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国民整体的教育素质水平。相较于传统的资助方式,本文提出对贫困生的资助,不仅要考虑细化资助评定的标准,使名额落实,还要重视对其心理的引导,使资源合理化分配。此举既有助于培养学生感恩和上进的品德,又切实解决了其经济上的难题[6]。

参考文献

[1]顾建华,夏利玲.高职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交际,2020(07):46-47.

[2]莫海燕.“互联网+”视域下高职贫困生精准资助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5(03):105-108.

[3]赵霄.基于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有机融合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1):226-227.

[4]邱伟波,李珊,刘晓玲,曹锶琳,李梓诚.精准扶贫视角下高职贫困生心理分析及资助方式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2(04):119-120.

[5]林彩展.人文关怀理念融入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路径探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2):32-37.

[6]陈雪梅.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资助育人成效的路径[J].林区教学,2018(07):41-43.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贫困生高职教育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