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学形态下通识教育对学生价值向转研究

2020-08-06 15:00韩鹏伟邢静雯
卷宗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互联网+互联网

韩鹏伟 邢静雯

摘 要:科技的创新与进步是生产力持续发展的保证,“互联网+”作为当下前沿生产力表现之一,引领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呈现新的气象与格局,而教育事业更是受到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以“互联网+”影响下,笔者在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通识课程的教学环节改革与教学果效呈现为研究文本,探析在“互联网+”形态下,通识教育对于当下学生自身价值向转的嬗变进行探究,从而重新审视通识教育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手段;价值观向转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校级一般项目“‘互联网+时代下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YTJG201935)的研究成果之一。

1 “互联网+”思维下的通识教学新变

“互联网+”思维是随着“互联网+”的深化发展衍生出来了,一般来说是指“互联网+”思维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的思维模式,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1]。

“互联网+通识教育”,囊括了“互联网+通识课程”、“互联网+教学方法”、“互联网+自主学习”、“互联网+课后释疑”、“互联网+果效评价”等模式,使教师课堂授课与学生课后互联网上拓展、补充的多层次教学与学习模式成为现实,同时兼顾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体交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新变,“互联网+通识课程”在此次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教师由课堂授课转为网络授课,对于每一位老师都是极大的挑战。由于授课场所的置换,课程的内容结构与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转变。

“互联网+教学方法”的新尝试不仅使教师转变思维,也让学生重新认识作为“学生”的本质。“互联网+教学方法”对网络教学平台要求是极其严格的,笔者先后试用了4个网络教学平台,最终确定以“腾讯云课堂”+“超星学习通APP”进行授课,而传统的课堂授课在网络课程中渐渐转变为“先学后授”、“学生分享与教师点评”为特点的“课堂翻转”,教学环节有了全新的改变。学生在网络分享与接受知识的同时,形成“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课堂陈述”、“精进写作”的良好习惯。

“互联网+自主学习”以移动互联网为学习通道,以手机APP为学习内容,突破时空限制。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校观念彻底进行了改变,形成以“自主学习”为主体的能力得以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在长期的实践中会形成自主、互动、发丝的行为自律习惯,更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重大的影响。

“互联网+课后释疑”,是师生相互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覆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课后释疑对于老师也是莫大的考验。基于“互联网+”的知识发散性,学生的问题多数是跨学科的思维混沌表达,也促使老师时刻学习,转变教学思维,从改进教学方法。

“互联网+果效评价”在各个高校都有展开并成为学生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效果进行差异性释读的关键,是现代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互联网+”不断的深入各行各业中,每个人都成为社会机制评价的主体,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而随着主体参与下的网络评价机制介入,能够更好的完善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发展“互联网+”通识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跨学科”思维。学生通过网络阅读、学习、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工具,促进学生的价值自发与价值自觉的向转,实现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

2 价值觉醒与价值自觉向转

学生作为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社会关系的发展。而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自建校以来,积极构建通识教育,从课程内容促使学生价值观向转与形成。该校在倡导学生学习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跨学科通识课程的同时,不断变革通识教育的教学模式与育人计划,积极为学生构建优良的课程计划与和谐的人际校园。

该校通识教育以广博的知识体系、宏观的思维架构、交叉的学科建设为内在引导力,力求培养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当下社会领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在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完成主体的自发行为,是价值自发向价值自觉向转的发展过程。而在“互联网+”的社会形态下,通识教育更是对学生的各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传授,内容虽不精深,但是力求学生完成价值向转,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生对于价值的追求是多形式的,第一种形式是意志力、情感观念上的恋爱愿望;第二种形式是努力实现个人目标的坚定信念与心理预设,希望获得认可;第三种形式是对自我追求不懈努力,克服困难,付诸行动。学生对于三者的追求是统一且合乎情理的,也是学生自身价值向转的内在驱动力,触发学生价值自发的关键。“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2],人的发展由个体的主体意识支配,主体意识的方向支配着主体行为的方式方法、力量方向,而满足于眼前的人很难有大的发展,所以主体意识的必须有自身的价值判断与追求,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主体的主观努力程度不同,最终的发展结果也不相同,所以主体价值自发显得难能可贵,尤为重要。

主体价值自发的关键在于厘清客观现实,认识事物规律与本质的客观的价值觉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主体意识,在认识与改造自我的同时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有能动的、自主的、积极的、创造的行为。能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成为学生完成个人成长的关键驱动力,是价值自发实现的前提条件。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通识课程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主体意识的价值觉醒与自发有正负两面性,主体意识在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引导,能动的、自主的、积极的、创造的理性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才是价值正确自发的关键,实现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育人目的:培养社会中坚力量的领导者,成为完整的人。

學生的价值追求是从价值自发向自觉向转的过程,当价值追求有了结果诉求时,又会有新的价值追求,需要新的价值向转去完成价值目标。

3 结语

“互联网+”虽然已成为当下前沿生产力之一,但目前仍处于前期的探索阶段,而笔者围绕“互联网+通识教育”这个中心议题,就当下“互联网+通识教育”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与阐释,且只是笔者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通识课程《从小说到电影》进行探索与尝试,并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模式。

尽管“互联网+通识教育”表现出了时代的先进性与创造性,但是它不能对传统教育进行替代,它会对传统教育进行补充,促使传统教育进行变革,重焕活力。“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直至最终融合为一的关系。[3]

在“互联网+”形态下,笔者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深深感受到了时代变革下教师的压力,在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同时,更要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因材施教,促使学生价值观向转,触发学生的价值自发与价值自觉,形成尚德人格与崇德灵魂,完成现代大学育人的终极目标[4]。

参考文献

[1]蔡伟.“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5-04-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P118-119.

[3]张娜.互联网+教育推动中国教育迈向4.0时代[N].新华网,2015-06-16.

[4]关红梅.高校创新教育的实践与展望[J].中国成人教育,2016,(17).

作者简介

韩鹏伟(1988-),男,讲师,硕士,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方向:电影美学、电影文化学。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互联网+互联网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