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下的粤剧粤曲文化探讨

2020-08-06 15:00香雪萍
卷宗 2020年15期
关键词:接轨新生代

香雪萍

摘 要:粤剧,早期称本地班、广府戏、广东大戏,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的表演艺术;是形成于广州地区,流行于广东、广西等,并传播到东南亚、美洲、大洋洲、欧洲等华人华侨聚居之地的地方戏曲剧种;声腔以梆子、二黄为主,兼唱高、昆牌子,民间说唱,小曲杂调。粤剧艺术作为岭南文化的一种象征,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民间性和历史性。随着国家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粤剧在当今文化格局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局限并存。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积极探讨新生时代下传统文化的发展出路。

关键词:新生代;粤剧粤曲文化;接轨

粤剧,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剧种,是广府文化的一种形象化体现。它糅合了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情感所形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曲调词语都是优美而富含韵味。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主流思想不断传递一种思想——文化自信。恰恰,粵剧是两广地区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思想,形成于百年前,值得我们保护它,使它流传下来。5G时代下,粤剧曲艺继续被边缘化,如何让新生代接受传统文化,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1 植根本土人文,扶持精品剧本

粤剧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前提一定是先传承,这样才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不然无法保持粤剧独特的艺术风格,所谓‘无技不惊人,如果不注重粤剧艺术的规范、没有规范的表演,粤剧就走不远。粤剧的振兴必须两手抓,一是要传承粤剧的传统文化魅力,二是要发展富有时代精神的表现力。粤剧精品的创作生产是带动粤剧艺术发展的龙头,创作粤剧精品力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新剧目表现形式。可以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创新剧目表现形式,如使用明快的节奏,增加贴近时代的元素等,迎合年轻人的心理。

2)发掘城市文化底蕴。与国家、地方主流发展方向融合,发掘传统文化中可供使用的艺术资源,加工成为粤剧作品,既可以宣传城市文化,又可以传承并发展粤剧艺术。利用地方历史名人、地方典故等文化资源作为题材,创编具有艺术价值的粤剧,成为本土题材优秀作品的典范。

3)借用专业创作力量。与省院团进行项目合作,借用其在粤剧艺术领域的权威力量、专业力量,创作符合粤剧发展需求的作品,争取项目扶持,拥有作品的版权,用巡演的方式加以推广。

4)整合社会市场资源。整合市内外特别是粤港澳的设施资源、人才资源、资金资源、市场资源等,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合作生产优秀粤剧作品。

2 策划特色活动,推动文旅融合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已成为促进文化传播、发展现代旅游业的必然选择。围绕文旅整合发展的思路,打造特色文旅活动,将粤剧与整个城市的发展相融合。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广东音乐、小戏小剧、经典唱段等质量好、内容短小、节奏明快的作品以“草坪粤剧节”、“路演”、“粤剧主题摄影展”等形式加入到各镇(街)文化旅游节活动、大型体育竞技活动、以及走进企业、旅游景点等,让粤剧文化在活态中发展,推动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比如,2019年12月12日至2019年12月14日,广州文化周暨粤剧申遗十周年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在巴黎举办。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活动开幕式上,沈中文先生致辞,粤剧作为粤港澳艺术瑰宝,同时也是国内最著名的一种地方戏曲。借此中法建交五十五周年以及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选择以“粤剧申遗十周年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为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同广东省的全年合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恰逢其时、意义深远,且有利于推动文旅融合以及粤剧粤文化的发展。

3 拓展互动形式,圃育校园青苗

粤剧是一项高艺术水准的文化,讲究四功五法、表演程式。学生好动,动是孩子的天性,学习唱腔、功法相对沉闷,积极创新粤剧进校园课堂,除以系统教学的“戏曲进校园”课堂外,我们需深入发掘推出更适合学生特性的新课程,以此切入点,引起学生对粤剧的兴趣和喜爱,生动地让粤剧文化走进校园,播下粤剧的种子。

1)开设特色粤剧脸谱涂鸦课。涂鸦是指艺术上的各种颜色交融,以抽象的感觉描绘出一种色彩的特殊风格,正受当代学生的追捧。粤剧有着色彩斑斓的脸谱,正好与涂鸦可以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在愉快的涂涂画画中渗透粤剧故事。

2)开设粤剧行当打扮体验课。粤剧唯美的服装、亮丽的头饰、多样的道具对小朋友们吸引力十足,我们将提供服装道具让小朋友们亲身感受体验,有条件的情况下提供即拍即有的照片,让学生把自己的古装造型照带回家。

3)举办粤剧亲子互动表演课堂。粤剧在校园的普及开展已有多年,渐渐地,在推广校园粤剧课堂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在普及的过程中对粤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设粤剧亲子课堂,让学生家长一同进入粤剧教学中,认识并了解粤剧文化,从学生个人带动整个家庭,推动全社会的粤剧氛围。

4 结合网络语境,探新创新模式

探索新生代文化与粤剧文化的结合,联合知名公众号、抖音、南方+等平台推出线上直播名伶名家有约、粤韵课堂、寻访粤剧先锋镇线路,带活粤剧周边文化产品。通过与省院团、美术研究院、网络游戏、动漫工作室等等合作推出微信粤剧表情包、粤剧动漫“吉祥物”公仔,还可以深入探讨推出操作性强的粤剧“吉祥物”跳一跳的网络游戏小程序,从中增加粤剧科普小常识闯关等等。透过一系列地5G手段,既迎合了新生代的喜好,也增强传统戏剧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加强宣传,引发社会讨论热点,增加戏曲体验方式,开创网络展示平台,让戏曲从剧场走进年轻人的移动端、走进平常百姓家庭,让观演更便捷,进一步拓展受众群体。5G时代,粤剧应当在传承中探求发展之路,老辈广东人对粤剧粤曲文化既熟悉,又喜爱,很多农村节庆离不开粤剧演出,甚至富裕家庭在婚丧嫁娶时都来上一场。一些耳濡目染的年轻人,也会来上一句“落花满天蔽月光”。不过,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日益多样,听粤剧的人逐渐减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日,深圳粤剧继承、演绎与发展论坛在深圳大鹏所城召开,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粤剧名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粤剧在新的社会、文化、经济语境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5 强化品牌塑造,让粤剧粤文化“活”起来

粤剧、广东音乐、岭南美术曾经是广东的三大文化名片,也是需要保留的三大文化名片。积极组织市内优秀粤剧曲艺作品参加省内外重要赛事或展演活动,定期举办粤剧曲艺评奖,举办粤剧曲艺艺术展演会,开创粤剧曲艺研究论坛,开展粤剧曲艺评论研究活动,加强粤剧曲艺艺术工程、重点作品和粤剧名家的研究和推广,培育催生在省内外领先的粤剧曲艺文艺现象、文艺形式和文艺流派;开展粤剧曲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争取吸引在境外、海外华人关注粤剧曲艺,展示广府传统文化精髓。通过平台化整合,让城市留住记忆,让粤剧粤文化“活”起来。粤剧粤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传承,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比如,在广州天河地区,以粤剧为代表的岭南文化,正处于探索、创新性传承状态,促进“非遗+”的跨界融合势在必行。对于一个城市二元,该如何留住人们的记忆呢?如何才能让人们记住乡愁?笔者认为,粤剧粤文化的产业融合,离不开继承与创新,其中,继承就是对其中的核心元素保持不变,保证文化基因的正统与不变初心。同时,5G时代背景下的粤剧粤曲文化,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其中既包括设计理念,也包括科技支撑以及市场模式。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模式,为粤剧粤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路径。如何破粤剧粤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难点与痛点问题,笔者认为应当深挖产品以及搭建平台,塑造品牌,从而使粤剧粤文化能够“活”起来。

猜你喜欢
接轨新生代
文学批评新生代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让初中学生从阅读教学中学会作文
对搞好MTI教学的思考
十八大以来新生代民营企业主统战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