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底收购:全产业链下的利益联结
——盘州刺梨产业规模化发展持续增强“造血”能力

2020-08-24 10:54李兰松王霁雯
当代贵州 2020年20期
关键词:刺梨鲜果西村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李兰松 王霁雯

贵州全力打造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实行刺梨鲜果应收尽收,力争2020年刺梨鲜果保底收购率达80%以上,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

“举目皆山,遍地恶石”的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以前村民靠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为生,但土地越垦越瘦,农作物产量低、销售难,村民日子过得紧巴巴。年轻人外出务工以求生存,年老的村民只能继续守着薄地听天由命。

大力引进现代化企业发展刺梨产业,贾西村的命运由此改变。

“没想到买车梦竟成真了。”4月底,记者在盘江天富刺梨示范园区遇到贾西村村民敖小朝。他的致富道路不复杂:2016年加入当地刺梨产业合作社,在当年年底脱了贫,在2019年买了一辆轿车,圆了致富梦。

种植端保底收购促农增收

“种下的玉米没有销路,很难卖出去,囤积的玉米喂牲口,忙活一年种植成本也没找回。”想起以前的苦日子,贾西村村民任广卫连连感叹。

2013年,返乡创业的聂德友带回消息说刺梨是维C之王,在海外的市场很大,而家乡山上遍地都是野生刺梨。

嗅到商机的聂德友开始研究,发现刺梨根系发达,耐旱耐寒,耐土壤贫瘠,很适合石漠化严重的贾西村种植。同年8月,他牵头成立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化种植管理,大力发展刺梨产业。

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合作社发展到第3年,遇到新问题:“仅对外销售刺梨鲜果带来的收益远不及投入,缺口越来越大。”聂德友说。

一场及时雨拉了合作社一把。2016年7月,盘州出台“5+8”模式,明确由贵州宏财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宏财集团)牵头发展盘州刺梨产业,集团随即成立全资子公司——贵州宏财聚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宏财聚农),打造全产业链以推动全市刺梨产业向高精尖发展。

宏财集团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与合作社以7∶3的股比签订《入股合作协议》,合作社30%的股权中,25%属农户所有,5%属村集体所有,并以每斤2元的价格对刺梨鲜果实施保底收购和统一加工销售。2018年、2019年共收果12410吨。

荒山披上绿装,野果变身黄金果。短短3年,盘州刺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域刺梨种植基地,种植面积从20万亩发展至57万亩,产值达到2.7亿元,目前刺梨产业覆盖17万户52万人,其中贫困户3万户7万人,农户每年可实现亩均增收2210元。

销售端发力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刺梨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保底收购,应收尽收的底气来自哪里?

为解决刺梨后期加工和研发难题,2017年6月,宏财聚农在盘州红果经济开发区启动建设盘州市刺梨产研中心,重点推动刺梨精深加工。该项目总投资15.77亿元,分两期建设,规划年产能50万吨。目前一期总投资5.57亿元,年产能20万吨工程已全面完工,实现刺梨榨汁生产线、易拉罐饮料生产线等9条生产线的安装投产。

今年,受疫情影响,刺梨产研中心全面复工复产进程受到一定影响。在1号厂房包装车间内,员工在忙碌,有的在调试生产设备,有的正为刺梨口服液包装。“我们已具备原果收储、清洗、破汁榨汁、酶解过滤、杀菌灌装一体化刺梨加工处理。”刺梨产研中心车间主任彭贵川说。

“将刺梨鲜果加工成饮料、含片等产品,附加值能提升5倍,研发成化妆品、保健品和药品后,产品附加值能提高10倍甚至100倍。”宏财聚农副总经理邹雷说,提高刺梨产品附加值不但要做好加工,更需搞好研发。

1. 贵州宏财聚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厂房包装车间内员工在作业。(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王霁雯 摄)

2. 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村民敖小朝在刺梨基地管护刺梨。(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兰松 摄)

除了刺梨加工车间,刺梨产研中心还设有博士站、硕士站、专家实验室、分析检测中心等。“目前研发产品近70项,主要涉及食品、保健品及美妆品,其中刺力王饮料以及原汁、果脯等产品已投放市场。”刺梨产研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产研端标准化建设,销售端也不掉链子。宏财集团旗下贵州宏财刺力营销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做好电商平台营销,大力推进线上新零售模式和直播带货模式,线下通过服务好现有经销商及客户,以及加强与旅游系统、商会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销售,贵州宏财集团刺梨产业2018年产值大幅提升,2019年打通云贵川市场。

目前,宏财集团已完成贵州、云南、广西、重庆,以及东三省等区域市场的开发,共有代理商82家、终端网点41258家,年度销售额逾4000万元。

品牌化带动建立长效富民机制

“销售方式老旧、人们对刺梨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导致铺市难、动销慢,是目前制约贵州刺梨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院长谭书明认为,刺梨市场需求大前景好,利用多种推广方式和销售模式唤醒潜在市场,或是贵州刺梨产业下一步发展方向所在。

今年3月,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专班印发《贵州省刺梨产业2020年工作要点》,提出培育刺梨品牌,全力打造“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凡符合条件的刺梨加工企业统一冠名“贵州刺梨·维C之王”,树立贵州刺梨整体品牌形象;培育省内外市场,将“贵州刺梨”公共品牌与“贵州刺梨·维C之王”定位结合起来,在国家级和广东、上海等省级媒体持续加大投放广告,整体推介贵州刺梨。

政策加码扶持打造公共品牌,企业也需深耕市场培育自身品牌。为此,宏财集团每年召开一次大型营销发布会,推销新品并与经销商探讨营销新模式。下一步还将根据市场动向,在网络以及各大卫视投放广告,进一步提升宏财集团“刺力王”品牌的知名度。

“市场打开,销路不愁,直接体现就是获得更多利润。”邹雷说,产业效益提升,为进一步提高保底收购价格,为设置分厂、培养销售人才、吸纳人员就业等带来可能性,能持续增强“造血”能力,建立长效富民效应。

在宏财集团的带动下,盘州刺梨产业按照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全产业链结合模式发展,实现了主管部门、乡镇、农户、合作社、公司全利益链联结。“预计在刺梨产业发展至第8年,即收回全部成本后,公司将逐步把培育完整、成熟的产业移交各个合作社经营管理,让产业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农户。”邹雷说。

贵州提出,2020年全省刺梨种植面积达200万亩,鲜果产量达10万吨,鲜果销售收入4亿元,刺梨加工产品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同时,全力打造“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实行刺梨鲜果应收尽收,2020年刺梨鲜果保底收购率达80%以上,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刺梨鲜果西村
山楂树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鲜果与健康领域结合的应用探究
一笔勾销
9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柳河县凉西村探索发展电商扶贫模式
鲜果电商的生存之道
专家的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