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操作—注重过程—凸显思维

2020-08-25 01:57陈丽娟
教师·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业评价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陈丽娟

摘 要: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新课改”的贯彻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学术界及实务界探讨的重点,如何践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并实现与学业评价对接,是广大基层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它关系到核心素養是否在数学学科中发挥作用,以及教学改革创新是否取得实际效果。文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为研究对象,基于“强化操作、注重过程、凸显思维”的思路展开模式构建。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学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5-0074-02

结合《小学数学学业评价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学业标准》)分析,所谓“学业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检测学生在学校教育课程范畴内取得的“学业成就”,具体涉及“基础知识”“技能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而“学业评价标准”就是对具体涉及内容在不同学段所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测量依据。与《学业标准》高度相关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标准》)同样提出了类似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问题解决”“数学思考”,其中,后两项可以归纳到《学业标准》的“技能与能力”范畴。以整体上来说,两大标准是高度对称的。不同的是,《数学标准》中对学业评价的关注点落在“自主学习”“方法评价”“个性适应”三个维度上。据此,在践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学业评价活动中,要有甄别、有选择、有侧重地进行,这也是本文提出“强化操作、注重过程、凸显思维”思路的初衷。

一、立足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操作

《数学标准》明确指出,“除了接受性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以“自主学习”为核心,强化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展开实践操作的能力,是践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学业评价的重要渠道。同时,根据《学业标准》的设计,小学数学学业标准实践操作考核部分占20%,书面测试占80%,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业评价中抓住重点,提高学业成果检验的有效性。

在践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学业评价过程中,可结合期中、期末考试组织展开,以定量考评形式为主,以不影响正常教学考务工作为前提。例如,在每学期结束前一周,学生可将学业评价视为期末考试练笔。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强化操作”的考核要求,在考试内容设计上采用开放性问题。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知识点“圆柱体”和“比例”,在所谓的“考试”环节,不向学生提任何书面形式的问题,仅提出具体要求,针对“圆柱体”部分的实践操作能力评价,让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解,组织数学语言,描述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每一步操作要对应圆柱体实物的形态,且列出每一个形态的思维过程。针对“比例”部分的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可通过分发卡片、A4纸张等教具,让学生阐述“比例的基本性质”。结合以上案例可发现,旨在“强化操作”的核心素养评价方式跳出了书面化形式,教师甚至可以采取分组、分班、分年级等方式,让学生制定实践项目,最后统计平均得分。

当然,“操作”并非纯粹的身体力行,只要能够实现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训练,一样可以实现实践学习的效果。常规的书面呈现方式既可以达到“强化操作”的考核效果,也更适合学生的“考试心理”。在题目设计上,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百分数(二)”的知识点为例,可设计如下考核题目。

图1表示某商场从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电冰箱”的销量,据此解答如下问题:(1)第二季度的增幅比例是多少?(2)哪一个季度的“同比增长”比例最大?

实践操作考核的重点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主动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本题设计中只给出了一张图表,需要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自己分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相比直接给出题目阐述、要求学生展开计算的考核方法,突出了“强化操作”的特征。当然,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基本的“概念”,如什么是“同比增长”,以此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数学语言”及表示方法。

二、科学评价方法注重过程监督

“过程与方法”是《学业标准》《数学标准》共同提出的内容,此目标下强调的是“过程”与“方法”的统一性。但在现实教学中不难发现,虽然学生得到了正确答案,但所用的方法却导致过程过于复杂或过于模糊,这暴露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不准确。因此,践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学业评价就必须狠抓科学监督。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遵循两个方面原则:其一,针对科学评价方法的考核设计,所涉及的数学问题必须有多种解法,这是方法凸显出发散性和创新性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科学评价”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原则。其二,评价本身不针对“结果”,只针对过程,即看学生实践的过程是否按照“方法”的最佳效果展开。例如,结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课“数学广场——数与形”的相关知识,设计如下“过程与方法”的考核题目。

如图2,请分别写出方块1和方块2的分数表示形式,并写出判断过程。涉及“方法”方面,学生的选择很多,但要具体写出“判断过程”,则需要根据方法筛选的结果进行客观描述。例如,学生选择“测量法”,利用有刻度的工具或小木棍测量一个表格的长和宽,再分别测量方块1和方块2的长和宽,据此可得出“六分之一”和“二分之一”,那么相关过程就是以“测量”为主的判断过程,而不能说是“目测”“折叠”“剪开”等过程。同理,如果学生选择“折叠法”,那么所写出来的整个过程,就是通过“如何折叠”进而得出判断结果的过程,而不能使用“测量工具”。

猜你喜欢
学业评价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高校课程考试模式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的错位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