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指导下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新发展

2020-08-25 01:57查青
教师·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化品格思维品质教学目标

查青

摘 要:在英语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有了新发展,文章主要对其在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上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在思维品格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在文化品格方面,要更侧重于价值观的导向。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思维品质;文化品格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5-0092-02

一、何为英语核心素养?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这一根本任务,教育部于2016年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架构模型。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正式由素质教育迈入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纪元。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而根据修订后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定义,英语核心素养是指“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实现理解、表达和交流”的基本素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这四个维度。

二、核心素养指导下,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有什么变化?

在2011版的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发展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将两版英语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综合语言能力更加偏重于语言本身,是学生认知层面的;而核心素养的涵盖更加广阔,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非认知性素养”。所以,英语的学习要求从表层学习走向了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能力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而这个折射在教学目标体系上面,目标体系涉及的层面和内容也有了新的发展。以往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要求下的教学目标可能更多的是涉及语言能力,对学习和运用能力也有所涉及,但是很少涉及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目标。

因此,落实到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体系中,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目标在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方面也必须与时俱进,寻求新的发展。下面笔者将就这两方面素养指导下的一些变化进行探讨。

三、核心素养指导下,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在思维品质方面的新发展

(一)课堂教学目标要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指思维活动应遵循逻辑方法和规律,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它要求思维主体自觉地遵循思维的规律,能够使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理、思维的结果正确。落实到英语学习中,也就是学生应用新学语言知识时,既要确保语法角度的正确,又要确保逻辑层面的合理。譬如说,学生在使用新词造句时,不能只追求内容的正确,也要确保句子的逻辑思维是正确的。

在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陆老师执教的“Oxford English 4AM4U3 Weather”的课堂上,就设置了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教学目标。该课时重点教授的词汇中有sunny一词,陆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不单单是让学生知道其中文含义,还让学生理解sunny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和其他天气现象的不同之处以及其对实际生活的影响。针对这一目标,陆老师设计了一个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教学活动。陆老师给出了包含sunny在內的若干句子,让学生判断正误。句子的内容都是在sunny的天气下,人们所做的各种活动。学生需要判断这些活动在晴天进行是否符合逻辑,是否遵循人们活动的一般规律。在学生推理得出结论后,如果sunny的使用有错,做出修正,选择其他表述天气的词汇。这个课堂活动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方面的作用。学生的思维从简单的对单词含义的理解逐步过渡到理解生活中的规律上面——在各种不同天气情况下,人们进行的活动是有逻辑的,不是随意的。

另外,对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在英语写作课堂上也很明显。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而言,英语写作不仅要确保使用的字、词、句的正确,还要确保逻辑上的正确。这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①整篇文章是有连贯性的,不能想到一句写一句,也不能为了凑字数,而不顾上下句间的逻辑。②学生所写句子除了要符合语法外,还要紧扣文章的主题。例如,文章标题是“My hobby”,那么提到其他人的hobby就属于偏题了,逻辑上是不严谨的。③学生所写的句子是符合逻辑的。

例如,作文题目是“My home”,学生写出“I can play basketball in my living room.”这样的句子就是不符合一般的生活常识的。教师在设置写作课的教学目标时,也要把语言的逻辑性加入进去,对以上不合逻辑的情况予以纠正。

(二)课堂教学目标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人在思维中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研究、认识的技能和本领。

对小学生而言,提高分析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上面是很容易体现的,但是在英语教学中,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往往被教师忽略了。在教学目标中,analyse这个词出现的频率不高,而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中却包含这个内容,如何在教学目标中体现这一点呢?

笔者在教授“Oxford English 5AM3U1 Around the city”中Ask and answer部分时,一开始设置的教学目标是“To use the map to find the way.”,学生只需要说出到达City Cinema的路线就可以了。但是,从地图上看是可以乘多种交通工具到达的。所以,笔者修改了教学目标“To use the map to find the best way.”,课堂上笔者设计了环节,让学生思考:“Which is the best way to City Cinema? Why?”着重于让学生去比较分析各种路线的不同,选出他们认为的最佳方式。学生分小组先讨论有几种方式,再讨论哪种方式最合理。这一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虽然教学目标的描述没有直接用到analyse这个词,但是find the best way本身是包含analyse的思维要求的。

(三)课堂教学目标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是美国的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CCSS)最看重的三大能力之一。批判性思维本身是一个哲学方面的概念,比较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事实和逻辑去支撑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对事物多思考多探究的习惯。

笔者在教授“Oxford English 5AM4U3 Fires”这一单元时,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目标:“Students can express the opinions about fires.”。在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具体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笔者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Is fire useful or dangerous? Why?”该单元中正好有两篇阅读文章,一篇是描述一场大火引发的灾难,一篇是描述远古人类如何用火改变生活的。在经过这两篇文章的阅读后,笔者提出了那个问题,让学生选择一种观点,并且给出理由。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正确答案的,需要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从课文或者实际生活中找到例子去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个教学目标就很好地引导了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四、核心素养指导下,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在文化品格方面的新发展

其实,过去的英语教学目标,在文化品格方面也是有很多体现的,如理解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比较中英文异同等方面。但在核心素养提出后,文化品格方面的要求就更加具体和翔实了,它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教学目标在文化品格方面的要求更侧重于价值观的导向,教学目标的设置是为学生的价值取向服务的。

小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还在非常浅层次的阶段,远远未到形成的时候,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无法从价值观的层面思考。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置,可以从对人的培养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为其日后良好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我校教师在执教“Oxford English 2AM4U2 In the forest”这一单元时,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①To identify different wild animals and their fods by the way of self-introduction. ②To introduce oneself more confidently. 第一個教学目标是非常常规的,对二年级学生而言,听和说、自我介绍是课堂的常见活动。但是第二个教学目标就是从文化品格层面出发的,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自我介绍,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有更多信心。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充满信心地进行自我介绍,敢于表达,就是对更好的自己的探索,也就是前面说到的“对人的培养”。

上面所提到的教学目标中包含的文化品格,并没有涉及很多跨文化的内容。但是对小学生而言,理解中外文化,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都是很高的要求了。教师不应只在教授不同风俗、节日等知识时,才考虑文化品格层面,在对学生“人的培养”上面,也可以设置相关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引导成为怎样的人也是文化品格的一方面,这是人文修养的一部分。

以上是笔者对核心素养指导下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在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两个方面产生的新发展进行的初步探讨。当然,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在教学目标上有各种方面的变化。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不要为了培养核心素养,而制订各种超出学生接受范畴或者超出教学大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萧浩辉.决策科学辞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王 蔷.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徐 浩,屈凌云.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解读与实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

[4]鲁子问.小学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文化品格思维品质教学目标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