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度”,让课堂更有“味”
——以《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为例

2020-08-27 11:37肖雅静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方块计数器计数

张 霞 肖雅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可见,新课程倡导的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而把多元化的数学活动浸润到学习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仅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师,应如何把握好教学中的“度”,让数学课堂更有活力、更有“味道”呢?

一、把握好思想的深度,让课堂更有数学味

【片段一】

(课件出示摆放凌乱的10个小方块。)

师:这幅图里有多少个小方块?你会数吗?怎么数?

生:一个一个地数,有10个小方块。

师:(课件演示10 个一摞成一条。)你发现“一”和“十”存在的关系了吗?

生:我发现“10个一是十,1个十是10个一”。

(课件出示摆放凌乱的100个小方块。)

师:这幅图里大约有多少个小方块?先估计一下,再数一数。

生:(估计)十个十个地数,10 个十是100 个,100 里面有10 个十。(课件演示10 个十摆成一面。)

(课件出示摆放凌乱的1000个小方块。)

师:现在看第三幅图,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小方块?你打算怎么数?会发现什么?

生:一百一百地数。10 个一百是(1000),1000里面有10个一百。

师:我们一起数一下。(动态演示)一百一百地数数到900;然后十个十个地数,数到990;接着一个 一 个 出 示,991,992……999,差 一 个 就 是(1000),最后验证1000 里面有10 个一百,10 个一百是一千。

师:当某种物品的数量比较多时,我们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当物品的数量更多时呢?

生:用“千”这个单位来数。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是数学的灵魂。如果一节课中缺少数学思想做统领,那就等同于没有灵魂的“稻草人”。

本节课教学中很好地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数数时,借助课件直观演示了数小正方体的过程,数量少时,一个一个地数;数量越来越多时,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10 个一百是一千,不仅认识了计数单位个、十、百、千,而且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能直观感受到每个单位的大小;在突破难点——数拐弯处的数,也就是999 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时,教师巧妙地把数字和图形结合在一起,数到900时,开始十个十个地数,数到990后转而一个一个地数,数到999,后面的1000学生呼之欲出,一个大的正方体也随之建立起来,利用课件的直观性突破了数数的难点。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成点,十个成行,百个成面,千个成体”的数学直观模型的建构,让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枯燥的数字形象化,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同时也让他们感受了浓浓的数学味。

二、把握好文化的厚度,让课堂更有文化味

【片段二】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

在古代,人们用小石子计数,一个小石子表示一只羊。因为需要太多的小石子,计数不方便;于是用大一点儿的石子表示10只羊,更大一点儿的石块表示100只羊……后来有人想到能用大小一样的石子表示不同的数吗?于是就有了位置计数法,最右边的石子表示几个一,从右往左数第二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表示几个百……

后来用珠子代替了石子,还串了起来,就变得更加方便和美观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用到的计数器。(展示计数器和数位表)

数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许多数学工具的演变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我们的课堂就少了一些数学的“霸道”,多了一些文化的韵味。

本节课,关于计数器的引入,教师没有直接把计数器展示给学生,而是在“古人计数”的故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由小石子到大石子、大石块,再到位置计数法,最后计数器的诞生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让学生置身于图文并茂的故事中,真切地去体会古人计数的繁琐,去发现今天所用的计数器的便捷与完美。通过对比,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计数器的产生和发展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形成了一种正确的数学观,而且让他们深刻体会了由实物计数到计数器的产生是一次了不起的跨越,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这种数学文化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好地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数学文化的价值,产生文化情感的共鸣,品味数学的魅力。

三、把握好生活的宽度,让课堂更有生活味

【片段三】

师:羊村的小羊们想请你们去给他们的比赛当记录员和裁判,你们愿意吗?

师:我们先看一下比赛规则——4只小羊进行打靶比赛,每位选手打6 枪,分高者获胜。打中靶心是1000 分,打中第二圈100 分,打中第三圈10分,打中第四圈1分,脱靶没分。

(学生在计数器上记录成绩并读写出成绩。)

生1:懒羊羊的成绩是231 分,是由2 个百、3个十、1 个一组成的。写作“231”,读作“二百三十一”。

生2:沸羊羊的成绩是402 分,是由4 个百、2个一组成的,读作“四百零二”。

师:十位上明明一颗珠子也没有,用写吗?为什么?

生3:如果不写“0”就变成42了。“0”在这里起到占位的作用。

师:中间的“0”,不仅要写出来,还要读出来。

生3:喜羊羊的成绩是420 分,读作“四百二十”,它是由4个百、2个十组成的。师:末尾的0用写吗?用读吗?

生3:末尾的0 一定要写,它的作用是占位。但是不用读出来。

生4:美羊羊得了1000 分,读作“一千”。它是由1 个千组成的。1000 末尾的3 个0 不用读出来,但是必须写出来。

【片段四】

师:下面公布获奖名单,第一名是美羊羊,第二名是喜羊羊,第三名是沸羊羊。

师:我们一起鼓掌祝贺他们并发奖。第一名奖励一辆价值382元的小汽车,第三名奖励一架价值204元的小飞机。

(请学生读一读它们的价格。)

师:第二名的奖品是一列小火车,你能猜猜它的价格吗?

(学生猜价格。)

师:为什么猜这个价格?只要符合什么条件就可以了?

生:只要比382小、比204大就可以。

师:这样的数是不是很多?老师给你们几个小提示(出示3个价钱),你认为是哪个价格?请你把它读出来。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丰富的现实生活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弥足珍贵的资源。数学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而要把数学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数学生活化,赋予生命的活力,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教师设计了打靶游戏,让学生根据比赛规则做好记录员,在计数器上记录下小羊的比赛成绩。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这几个成绩:沸羊羊402分,喜羊羊420 分,美羊羊1000 分,具有典型的代表性——0在不同位置上的特殊整数,也是读写数中的难点。教师把这些难点巧妙地渗透在记录和汇报成绩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仅把数的组成和计数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0 在不同位置上的数的读写方法。比赛结束后,在颁奖环节教师又设计了猜奖品价格的活动,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第一名价值382元的小汽车和第三名价值204元的小飞机之间是第二名的奖品,第二名的奖品价格应该是多少呢?学生发现这个价格应该在204元和382元之间,接着教师出示了220元、380元、309元三个选项,并提示第二名的奖品比204元多一些,比382元少得多,学生马上猜出是220元。在猜价格活动中,再次加深了对重点数的认识,并渗透了估算的方法和策略,体现了思考问题的有序性。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有效降低了知识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四、把握好内容的关联度,让课堂更有情趣味

教学环节的有效进行与开展,关键是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生成过程以及认知需要之间产生一定的内在联系,也就是一种逻辑的力度,这样才能让课不“散”,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本节课,教师创设了生动有趣而又相对完整的“情境链”——数小方块,古人计数,打靶比赛,颁发奖品,价格猜想,欣赏数字。通过环环相扣的“情境链”将相关知识点巧妙地穿插其间,形成“问题串”——如:你会数数吗?你知道古人怎么数数吗?你能把小羊们的比赛成绩读、写出来吗?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全课主线简明,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的“问题串”,能吊起学生的胃口,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课堂仿佛有一种磁力,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被吸引着,卷入其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把握好这几个“度”,就能让饱含数学味、文化味、生活味、情趣味的数学,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快乐的源泉,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灵动起来。

猜你喜欢
小方块计数器计数
采用虚拟计数器的电子式膜式燃气表
古人计数
小小方块 玩转大课堂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涂色问题有妙招
“小方块”该退休了
基于Multisim10.1的任意进制计数器的设计与实现
SR620型与53230A型计数器的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