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2020-08-31 14:58强亚兵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8期
关键词:自然段水泥词语

强亚兵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对整个课堂起着统领、导向、定位的作用。统编本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强烈的“目标意识”,教师悉心研读教材,关注教学目标,注重目标的落实,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从三年级的学情出发,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设定:(1)学习本课生字词,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熨帖”“凌乱”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从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中感受水泥道的美。(3)有感情地朗读第5~8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秋的喜爱与赞美之情。(4)学习从多方面观察,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那么,如何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呢?

一、关注教材提示,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单元的阅读提示,以对教学目标有个明确的定位。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文章所在的单元,导语提示很清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从这个目标提示来看,“多种方法”是学生理解词语的手段与途径,而“理解”是需要学生达到的目标与终点。与这个目标相对应的是这一课的课后习题:“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和同学交流。”这就为教学目标的落实提供了充分的实践基地。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个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熟词猜词义等多种方法来理解“明朗、熨帖、凌乱”等词语,如此一来,有序有力,步步落实,自然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意前后关联,把握教学目标

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考虑的大都是“这篇”课文,而忽视了该课文与前一篇、后一篇之间的联系,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统编本教材最大的特色就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语文发展体系。以语文要素为例,它在每一单元、每一册以及学生整个学习阶段都是逐步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的,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

对教材进行仔细研读,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目标定位应是理解词语,积累语言,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联系文本前后就会发现,它是在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再往前延伸,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联系上下文等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有了这样的前后统整联系之后,对于“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中的“多种方法”的理解,学生也就会更加清晰明了。

三、彰显主体意识,落实教学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教师要具有“主体意识”,鼓励学生自学、自悟,主动获得知识,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语言优美,风格清新,画面感极强,非常适合学生朗读。基于这些特点,教师就可以把“有感情朗读课文第5~8自然段”作为这一课的重要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感受落葉与水泥道的美,体会作者对秋的喜爱之情。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出来,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然后,教师通过范读课文第6自然段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发现秋景的美丽,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由此可见,教师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了重要位置,并进行了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设计,这样教学,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很快被调动起来,不仅实现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还促进了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具有目标意识,并注重教学目标在课堂的落实。这样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显著。

(作者单位:安徽蚌埠市固镇县新马桥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自然段水泥词语
找词语
秋天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美丽的秋天
天价水泥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