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急诊科护理质量及急救效果的影响

2020-09-01 13:28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7期
关键词:品管圈急诊科护理人员

王 屹

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急诊科留观患者病种多、病情复杂多样、变化快,可控性差、流动随机性大,药品和抢救器械使用频率较高,在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稍有疏忽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因此,急诊科护理人员需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护理风险。如何减少发生风险事件,提供更满意、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对急诊留观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3]。针对急诊科的复杂环境,急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需求。如何在确保护理安全、充分满足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的前提下,对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改革,如何规范护理行为、落实护理工作职责、创新护理管理体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是护理研究的重点[4]。临床研究发现[5],品管圈能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被广泛用于护理领域的各个方面。本文采用品管圈模式对急诊科进行护理管理,以探讨品管圈对急诊科护理质量及急救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留观患者3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90例,女130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6.29±1.58)岁。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留观患者320例为研究组,其中男192例,女128例;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6.31±1.60)岁。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持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血压监测,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积血,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研究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1)成立品管圈:成员12名,其中包括1名护士长、4名主管护理护师,3名护理师和4名护士。留观区域组长任圈长、护士长担任辅导员。(2)确定主题:统计科室近半年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一级质量控制结果以及医护原因突出反映问题进行分类,根据医护重视程度、可行性、紧迫性、圈员能力进行评分,总分为5分,得出分数最高项目,最终以“降低急诊留观患者风险率”为活动主题。(3)现状分析:分析急诊科留观患者的护理质量、风险发生率、投诉纠纷和突发事件累计百分比等,以80/20原则,确定以“减少留观患者突发抢救事件,降低投诉纠纷”为本次活动改善重点。(4)目标设定:目标值计算公式:以圈能力为75.00%计算,确定至2017年10月降低急诊科留观患者风险率至0.18%,目标值计算公式:目标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现况值)。(5)原因分析:从环境、护士、医生、仪器、管理、患者等方面分析讨论急诊科留观患者的风险因素,并绘制出鱼骨图(见图1)。(6)制定对策与实施:①分析急诊留观患者风险事件发生原因,发现以护理工时少、无科学病情评价标准、年轻护士管理患者经验不足等为前3项风险因素。根据上述原因拟定相应对策,根据可行性、效益性、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②讨论、设计新留观记录单,要求为打钩病历,单独列出重点记录内容,方便记录,节约时间;③16:00—00:00期间多增加1名二级护士,为夜间岗位组长,负责质量控制和床旁指导,减轻年轻护士夜间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图1 急诊留观患者风险事件分析鱼骨图

1.3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包括急救知识技能、三基考核成绩、基础护理、器械药品管理、文书书写质量等,每项为100分,分值越高则护理质量越好。(2)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护理技术缺陷事件、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护理不良事件等。(3)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情况,其包括认知评价、交往技能、社会支持、职业挫折应对、自我反思等,总分为150分,<90分为低度认同,90~120分为中度认同,>120分为高度,分值高低与职业认同呈正比。(4)比较两组职业倦怠情况,包括去人格化(30分)、情感耗竭(54分)、低个人成就感(48分),分值越高在职业倦怠感越强。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研究组急救知识技能、三基考核成绩、基础护理、器械药品管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分)

2.2 护理风险事件 研究组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护理不良事件以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技术缺陷事件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对比[n(%)]

2.3 职业认同 研究组认知评价、交往技能、社会支持、职业挫折应对、自我反思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人员职业认同对比分)

2.4 职业倦怠 研究组去人格化、情感耗竭、低个人成就感以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职业倦怠感对比分)

3 讨论

急诊科属医院内高风险科室,各个医院均以院内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护理风险防范、控制措施,规范护理流程,以防止护理人员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法律意识和沟通意识淡薄、工作流程不到位等引发护理纠纷[6-7]。近年来,品管圈活动逐渐在护理管理中广泛应用,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8]。此外,品管圈活动还能提高护理人员参与度,增强其参与护理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其责任心[9]。本文中,研究组急救知识技能、三基考核成绩、基础护理、器械药品管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护理不良事件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急诊留观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急诊护理效果,减少护理纠纷发生。

护理属特殊的服务职业,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长期高强度、高负荷的护理工作易造成护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护理工作中的满意度、积极性较低,会降低职业认同度,易产生离职倾向。本文中,研究组去人格化、情感耗竭、低个人成就感以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认知评价、交往技能、社会支持、职业挫折应对、自我反思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增强其职业认同度,减少职业倦怠感。品管圈活动中护理人员获得适当的行动权、自主权、决策权,能激发其工作热情,使其积极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10]。品管圈活动中设计并使用急诊留观患者病情评估表,能帮助年轻护士对患者病情做出快速评估,能保障抢救治疗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避免延误抢救治疗,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发生[11]。设计并使用留观患者打钩护理病历,护理人员对病历资料查阅时间明显缩短,将重点记录内容单独列出,能节约时间,使其有更多的时间服务患者,提高护理服务质量[12-13]。夜间增加1名二级护士,留观工作高峰时给予年轻护士床旁培训,缓解年轻护士的夜间工作压力,同时能控制护理质量,减少甚至避免发生风险事件。品管圈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团队意识、自信心、责任心等,能改善护理人员的合作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利于形成长效质量改进机制[14-15]。

综上所述,对急诊科行品管圈活动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护理人员职业认同度,缓解其职业倦怠感,提高急诊抢救效果。

猜你喜欢
品管圈急诊科护理人员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