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02 06:53陶赢春
陕西教育·教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手段图形

陶赢春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各行各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作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直观,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确保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新课程导入环节

每次授课前,教师都会带领学生一同回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以此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复习与巩固环节中,不仅提升与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问答式回顾方法,此方法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形象的知识,还能够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例如,在讲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一课时,教师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新课导入环节,将教材中的图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出来,使学生了解了授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强化了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营造了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另外,教师还应强化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精心设计趣味十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课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变,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正处在思想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课堂纪律不佳。传统的“满堂灌”“说教式”等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氛围不佳,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增强生生、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还应全面把握教学内容,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优化教学过程,防止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不佳等问题,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讲解几何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时,由于学生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并不了解辅助线的添加技巧,学习难度就很大。此时,教师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辅助线操作演示,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学习几何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强化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数学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时,要注重其优势作用的发挥,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优化数学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日后更深层次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接受能力、学习基础等方面选取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充分认識数学的实用性,感受数学知识的有效作用,从而更加喜爱数学。

例如,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长方体与正方体时,可以通过互联网选取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房屋平面图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相关图片内容,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地引用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确保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灵活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了数学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优化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跃龙桥小学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手段图形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临机的手段
艺术,不只是作为自我表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