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口腔卫生宣教在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牙周基础治疗后疗效维护中的作用

2020-09-10 08:23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3期
关键词:菌斑口腔卫生种植体

514000广东省梅州市中医医院,广东梅州

报道显示,全球范围内持续5年每年耗费180万套以上的种植体[1],且我国种植体耗费量也快速增长。如此大的种植修复量,医护人员如何控制并发症相当重要。种植治疗常见并发症为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目前认为早期种植体周围炎发病与患者口腔不良习惯、卫生状况等存在关系。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是口腔种植修复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种植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种植体周围黏膜炎(peri-implant mucositis)是种植体周围炎的早期阶段或早期表现,由于种植体与骨之间没有牙周膜,炎症进展迅速,常导致支持骨丧失。因此,控制和治疗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是防止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关键。我国大部分人们维护口腔卫生的意识较为淡薄[2],近年来,我院将口腔卫生宣教应用于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牙周基础治疗中,发现此方法可降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为再次证实此点,选取接受龈上和龈下洁治患者80例,分组讨论口腔卫生宣教的重要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9月选取龈下和龈上洁治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奇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6.5±1.2)岁。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6.6±1.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自身免疫性疾病;②糖尿病;③心脏病;④高血压患者;⑤种植体已松动。

方法:所有患者龈下和龈上洁治均由同一名医生用EMS 超声洁牙机完成,清除牙软垢和结石后,再冲洗上药。⑴对照组不接受口腔卫生宣教,术后仅接受常规复查。⑵研究组接受口腔卫生宣教:①实施种植术前,患者因缺乏对修复术、种植术的了解,常在种植术前会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责任护士需在实施种植术前,与患者进行细致交流和沟通,并分析引发牙齿损伤的主要原因,根据临床症状,确定种植体材料,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修复术。②接受种植术后,责任护士需告知患者定期接受检查,观察分析种植体愈合状况,针对愈合不良者适时接受2次治疗,重视修复术后2周内较为脆弱,易发生口腔感染,出现周围炎。术后需告知患者定期接受复查,并保持口腔干净卫生,刷牙时需选择软毛类牙刷,定期清洁口腔,饭后用漱口水进行清洁。

疗效指标判定:依据《口腔修复学》判定种植体周围炎[3]:①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骨吸收>2 mm;②种植体松动;③出现种周袋;④探针深度≥3 mm;⑤菌斑数≥1;⑥近中或远中龈沟出血指数为1位点或以上。患者发生以上任意一项,则可判定为种植体周围炎。

观察指标:①记录比较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②用问卷方式调查患者每日刷牙时间、刷牙次数、使用漱口液次数等,并比较。③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时测定其改良出血指数(mSBI)、改良菌斑指数(mPLI)指标。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比较:研究组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为7.50%(3/40),对 照组为35.0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8 3,P=0.003 0)。

两组患者口腔卫生行为比较:研究组每日使用漱口水次数、刷牙时间、刷牙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SBI、mPLI指数比较:两组治疗前mSBI、mPL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时,研究组mSBI、mPL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口腔卫生行为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口腔卫生行为比较(±s)

组别 n使用漱口水次数(次/d) 刷牙时间(min/次) 刷牙次数(次/d)研究组 40 2.5±0.5 4.6±1.1 2.3±0.4对照组 40 1.2±0.2 2.0±0.5 1.1±0.2 t 15.267 7 13.609 0 16.970 5 P 0.000 0 0.000 0 0.000 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SBI、mPLI指数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SBI、mPLI指数比较(±s)

组别 n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mPLI mSBI mPLI mSBI mPLI mSBI研究组 40 2.48±0.17 2.27±0.30 1.06±0.38 1.18±0.31 1.27±0.28 0.91±0.44对照组 40 2.47±0.18 2.28±0.31 1.25±0.41 1.77±0.37 1.58±0.52 1.22±0.46 t 0.255 4 0.146 6 2.149 6 7.730 4 3.319 7 3.080 0 P 0.799 1 0.883 8 0.034 7 0.000 0 0.001 4 0.002 9

讨 论

种植体周围炎指种植体结合骨性周围发生进展性慢性边缘性炎症,此为种植体和其附近病理情况的统称[4]。和天然牙一样,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和种植体周围炎也是由于破坏了宿主的正常菌群引起的,是由于机体对种植体周围形成的微生物膜的一系列炎性反应,口腔卫生差、菌斑的长期聚集是其主要病因。临床上常采用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来清除菌斑及牙石,以控制炎症的进展。牙菌斑即使去除干净,还会不断地在牙面上形成,必须持续地彻底地清除牙菌斑,才能预防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和发展。由于患者不可能每天复诊,所以不能单纯依靠医生的治疗,需要患者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维持治疗效果。病变和牙龈炎有一定相似性,仅局限在龈黏膜部位,早期接受及时诊治可逆转病变,但若引发菌斑体周围炎因素较多,如吸烟、表面处理、义齿设计、生物力学负载较大、致病菌等。范欣整理分析种植修复并发症患者病历资料发现[5],细菌感染、菌斑聚集为引发种植体周围炎,造成种植体失败的主要因素。所以早期控制或消除菌斑,保持口腔卫生状况为接受种植修复治疗患者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对种植体修复患者实施口腔卫生宣教,干预其认识行为,此为确保治疗疗效的重要环节,而口腔卫生宣教强调的重点则为怎样有效正确刷牙。此对保持疗效相当重要,临床将此环节称牙周支持治疗,可明显控制菌斑,保持口腔卫生良好,改善口腔健康。临床上常用mPLⅠ、mSBⅠ作为反映患者种植体周菌斑及牙龈炎症状况检查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维护治疗的短期、长期效果,以及预测患者种植体发生脱落的可能性。本研究中选取龈上、龈下洁治患者80例,结果显示,研究组每日使用漱口水次数、刷牙时间、刷牙次数均高于对照组,mSBI、mPLI指数、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口腔卫生宣教可有效减轻牙龈炎症和控制菌斑。对患者适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是认知行为的干预,是后续治疗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正确有效的刷牙是进行口腔卫生宣教首先强调的部分。它对维护疗效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维护阶段被称作“牙周支持治疗”。它能有效控制菌斑,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提高口腔健康水平,维护疗效。适当认知行为干预可维护口腔卫生,并维持治疗疗效。但还需长时间观察和大量试验才可进一步确定口腔卫生宣教是否可长时间维护疗效稳定。

综上所述,口腔卫生宣教可持续稳定牙周基础治疗后疗效,降低早期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菌斑口腔卫生种植体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口腔卫生师
一种新型含稳定亚锡-氟化钠牙膏的菌斑渗透率和脂多糖中和效率的临床评价
968名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戴用及口腔卫生情况调查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对居民口腔卫生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