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变局下“车联网+支付”上位发力

2020-09-10 07:22
金卡生活 2020年11期
关键词:无感银联联网

9月8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海展馆里的演示台上,一辆新能源汽车模型刚刚完成充电,工作人员拔出充电枪的一瞬间,充电桩已自动完成扣款,再现了“插枪即充、拔枪即付”的“无感支付”体验。

当前,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通信等为技术突破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引发产业的数字化升级,从“互联网+”逐步迈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智慧社会。同时,随着新基建按下“快进键”,以自动驾驶、智能道路、车路协同、交通大数据中心、工业物联网等为要素的“智慧交通”2.0时代也加速到来,人们有望实现对交通系统的全时空、全要素、全息感知,“人—车—路—云”全方位网络连接指日可待,汽车将不再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而是可以提供出行、生活、娱乐、支付等服务的智能载体。智能化成为未来汽车产品竞争的主赛道,车联网成为产业界新的风口。

高屋建瓴 政策完善利好三方

政策落地提供指引。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作为“智慧交通”中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今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部分,其中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和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受到行业关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发力新基建是立足当前,应对疫情冲击、促消费、稳增长的有效手段,更是面向长远,构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之基、谋取未来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

车联网市场空间释放。文章开头之所以使用“再现”一词,是因为早在国家发改委明确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和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的一周后,即4月27日,中国银联就在深圳龙华清荣充电站正式上线了“无感支付”充电业务,车主首次使用时需通过“绿侠快充”App 扫描绑定行驶证和62开头的银联借记卡,在充电站即可实现相应车型的“插枪即充、拔枪即付”的银行卡自动扣费服务,无需扫码或现金支付。该业务是银联携手华为,创新采用了“物联网+‘无感支付’”的创新技术,新技术模式是把PLCIoT(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和边缘计算技术融入到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无感支付”流程中,并基于华为硬件芯片技术开发出的首个支持“无感支付”的中国银联物联网边缘计算受理解决方案。

据统计,2019年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41.1万台,同比增加18.1%,新增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车桩比为2.9∶1。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21.9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1.6万台,私人充电桩70.3万台,车桩比约为3.4∶1,远低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的1∶1的指标。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等地的充电桩保有量较高,均高于5万台,紧随其后的是山东、浙江、安徽等地区,全国前10个省份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近74%。从数据可以看出,充电桩在全国范围分布不均衡、数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的里程焦虑成为掣肘新能源汽车拓展市场的“短板”,因此,其入选为亟待突破的新基建之一。而根据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420万辆,未来10年,中国新建充电桩将达到6300万,将形成超1万亿元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落地方案三方利好。中国银联与华为合作推出的“物联网+‘无感支付’”方案,借助ICT技术的力量,实现海量充电桩设施高效管理和新应用的快速上线,不仅为充电运营商解决了最直接的问题,更是进一步丰富车主服务场景。

首先,用户在物联网支付平台上将车辆VIN号与银联卡绑定,车联网支付平台将VIN号等信息上传至发卡行,基于中国银联Token2.0与物联网定制安全芯片技术在保护交易全链条安全的同时实现便捷支付服务。

其次,通过电力线信息传输技术实现充电场站建设集约化以及车辆物联网身份认证能力,通过电力线直连充电桩识别车辆真正实现“插枪即充、拔枪即付”的“无感支付”。

第三,基于边缘计算服务承载充电场站运营监控等计算服务,提升商户数据运营能力,降低其运营成本。

安全第一 金融科技夯实车联网“安全”立足点

银联的车辆“无感支付”是通过车牌识别、ETC、车辆VIN号识别等多种方式,建立车辆信息与银行卡账户之间的绑定关系。车主开通该服务后,无需任何支付动作,即可在指定商户自动扣款。华为在技术上提供的“边缘计算+IP化PLC-IoT”技术,为新能源汽车打造了智能、便捷、安全的“无感支付”的银联方案。

其中,开放的边缘计算架构,支持多容器管理,App随需部署,同时基于标准Debian OS开发环境,提供SDK实现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灵活调用,并且支持数据加密,分区双备份,保障业务安全可靠运行。而华为IP化PLC-IoT技术采用6LoWPAN(基于IPv6的低功耗无线个域网标准)技术,传输效率提升6倍,可以承载主流物联网协议,解决“七国八制”协议适配难题,实现海量末端设备即插即用,还同时支持DTLS和链路层加密,实现设备接入认证和数据安全。

另外,通过IP化PLC通道,银联的车辆“无感支付”方案能实时将车辆和用户信息发送给边缘计算网关,由网关内置的支付控件App完成充电客户的结算信息智能处理,在银联安全芯片加密后发送到银联的支付平台,生成订单并完成交易,从而为客户提供金融级安全保障的汽车充电“无感支付”新体验,打造智能、安全、便捷的充电支付解决方案。

支付为民 科技先行

2019年,交通运输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了《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将交通作为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的重要场景。以移动支付助力交通领域,提升出行体验,快速推动了“智慧交通”移动支付、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支付方式的普及应用,银联的车辆“无感支付”是对“智慧交通”场景的又一次丰富。

目前,银联已在境内外打造了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和新能源充电桩等一系列“无感支付”场景。截至发稿,境内已有逾17000个停车场、超100个加油站、17个省(市)高速公路支持银联“无感支付”。

境外方面,今年6月,银联“无感支付”停车缴费业务首次落地香港地区,新鸿基集团旗下的18家商场全面开通受理。截至发稿,银联“无感支付”服务已覆盖港澳地区50余家停车场和加油站,以及港珠澳大桥通行缴费站。港澳银联卡持卡人只要在相应的商场、加油站App中绑定银联卡和车牌号等信息后,即可享受。疫情期间,该服务持续支持港澳地区居民“无接触”支付,更安全防疫。下一步,银联国际将继续在境外推广该业务,助力全球车主“智慧出行”。同时,计划借助新基建的“东风”,将“无感支付”服务拓展至物业管理、政府收费等境外日常生活场景中。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城市发展亦进入全新阶段。新基建的超前性布局,具象化到城市未來的细分场景中,便可以理解成是“智慧城市”的映射。银联将继续与华为等合作伙伴深耕“智慧交通”出行场景建设,通过“云闪付”App整合场景建设资源,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各方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将数字化DNA延伸覆盖到产业链条,打通数字化制造与车联网、物联网等智慧渠道,给用户带来真正的具有人车关系的数字化支付体验。

猜你喜欢
无感银联联网
“身联网”等五则
银联优惠日 油惠享不停
“云闪付”一站式健康出行银联
沈阳桃仙机场 :1元停车权益银联
四大行纷纷推出无感支付产品
风口之上,车联网系统将是“另一个”手机系统?
无感蒸发
银联钱包
对你们这些无感的人说说,有感的生活是何等的重要
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超6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