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育人机制研究

2020-09-10 07:22梁嘉靖
新教育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网络育人思政育人人才培养

摘要:近年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体系中越来越受重视,如何做好“网络育人”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研究的重点。网络的快速发展给网络育人带来了挑战,高校应该不断改变工作方式、工作思路,积极响应新思想、新号召,在挑战中抓住机遇,不断提升专业人员思想水平、管理水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网络育人;思政育人;人才培养

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将网络文化育人功能作为研究内容列入课题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同样提出了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要办好网络教育,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由此可见,近年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体系中越来越受重视,如何做好“网络育人”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研究的重点。

一、网络育人的机遇与挑战

1.网络育人的机遇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流量费用的不斷降低,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最常使用的工具。高校已经通过建立“学校官方门户网站、各级学院公众号”等平台向学生定期发布信息。各级学院也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与学生建立沟通渠道,这些为网络育人后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其次,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高校大学生可以凭借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信工具随时随地、快速高效、全方位全过程的实现信息的电子化收集、储存、传递、查阅,很大程度的节省信息获取时间和交互成本。

2.网络育人的挑战

随着网络育人机制的不断发展,它所面临的挑战也开始显现出来,网络内容具有巨量性、不定性两大特点,巨量性是指网络信息极其丰富,并且会在短时间内向你喷涌而来。网络内容的不定性同样给网络育人带来了挑战,或积极或消极、或科学或荒谬,不定性的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此同时,网络内容的传播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单向性的先天属性,教师是信息传递的唯一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但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变得多样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习惯和喜好学习知识,学习的主动权发生了转变,教育内容的可控性降低,老师教育者身份的权威性受到削弱,因此网络的发展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面临挑战。

二、网络育人面临的问题

1.网络育人人员专业能力较低

网络育人对人员能力要求较高,相关教育人员需要对时事政治、新时代新思想、社会热点等信息均有所掌握,不断更新的思想、不断变化的局势使得相关教育人员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状态,紧跟时代步伐。但是相关教育人员存在理论学习的深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只是简单地将理论同向平移,不能获得学生的喜爱。现阶段高校中进行网络育人工作的主要是一线辅导员,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已经占据其大量时间,因此在其工作中更多的是将育人通道变为处理事务性工作和发布信息的工具,育人效果甚微。

2.网络育人作品点击量较低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矩阵是高效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高校纷纷建立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但网络育人作品点击量较低,其育人成效不尽如人意。出现如此局面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网络文化内容及素材的匮乏,多重于理论宣传和道德教化,少结合实际喜闻乐见的热点。只有受众喜欢,乐于点击观看、浏览互动,其内涵思想才会被用户所接受,育人效果才能得到有效体现。其次,网络育人阵地宣传不足,未做到“广而告之”,受众覆盖面较低。部分高校网络育人平台宣传力度较小,宣传投入较低,导致本校学生甚至本学院学生不知其存在,育人效果不佳。

3.网络育人机制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代高校网络育人机制管理制度存在审核不完善、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的问题。首先,目前网络育人相关内容的发布审核、主题设计等缺乏制度规范,多以人为意志为标准,无章可循。其次,在高校范围内,每个学院以及职能部门均有育人平台,但学院与部门之间、学院与学院之间存在各自为战的情况,没有形成良好的联合机制体系,导致信息重复,育人效果甚微。

三、网络育人的建议

1.培育网络育人专业队伍

高校网络育人机制的高效率发挥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精尖的网络平台人才队伍,必须具备思想政治水平较高的人才以及专业的技术人才。首先需要加强专业教师的学习态度,邀请思想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用教育实例指导教师,引导高校教师关注社会热点,在日常的沟通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其次高校需要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对于相关网络平台、软件的应用需要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从而了解网络互动的特点,使网络育人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提升网络文育作品点击量

通过调研寻找学生的喜爱点,把握各网络阵地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与此同时,探索网络宣传新方式,加大宣传投入力度。首先,以网站、公众号为依托,着力发挥网站及公众号推送优势。以QQ、微博、微信等为依托,重在沟通交流、思想引导、行为规范。以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工具为载体,发掘优秀学子、校友、老师等典型爱国、拼搏、奉献事迹,提升学生对网络作品的喜爱程度。其次,结合学院大会、主题班会、团日活动进行线下宣传,提升“原始用户”量,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学生管理、课堂教育、安全稳定等方面,聚焦热点话题,制作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文化作品吸引学生,“留住”学生,进而提升点击量,发挥网络文化育人的作用。

3.完善网络育人机制管理制度

完善网络育人机制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专门的审核部门和统筹管理部门。专业的审核部门需要对平台发布的信息内容进行审核,同时也要对信息质量进行划分,对信息观点以及发布效果进行预估,确保育人效果。统筹管理部门需要对各个网络育人平台发布内容进行整合,针对不同的平台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打造特色品牌,真正做到统筹兼顾。就高校而言可以由学校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以及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对于学校内的育人平台有重点的进行管理,打造精品育人阵地,从而提升育人效果。

四、结束语

在现代环境下网络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越来越便捷的网络使得我们更要重视网络育人的发展,快速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高校应该不断改变工作方式、工作思路,积极响应新思想、新号召,在挑战中抓住机遇,不断提升专业人员思想水平、管理水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姜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十学位论文,2010:4.

[2]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葛晨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方法途径探析「J].教育探索,2009 (11):121-122.

[4]胡树祥,谢玉进.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 (6).

[5]刘庆麟.浅析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网络阵地建设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7(31):49-50.

作者简介:梁嘉靖,女,1992年10月,汉,天津人,硕士学位,天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学生思政教育及管理

猜你喜欢
网络育人思政育人人才培养
浅析高校易班平台的育人优势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生活世界”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构建启示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基于易班平台的第二课堂教育探讨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