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乳腺炎患者的IL-6、CRP、ESR水平及感染状况分析

2020-09-14 12:38马红玲宁立芬
关键词:化脓性乳腺炎葡萄球菌

马红玲,宁立芬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武汉 430050)

化脓性乳腺炎多见于产后哺乳期妇女,且以初产妇最为多见,其发病原因主要是乳汁淤积和细菌感染所致[1~2],具有起病急促、毒性强、细菌数量较多等特点。常规抗生素治疗往往难以及时、有效地控制其病情发展,较短时间内会快速形成乳腺脓肿、败血症等[3],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为此,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83例化脓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白介素-6(IL-6)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进行观察、分析,旨在为化脓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于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化脓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第6版)》[4]中关于化脓性乳腺炎的相关诊治标准,患者出现乳房局部肿痛、表面皮肤灼热、乳汁分泌不畅等症状;同时排除了患有慢性乳腺炎、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精神疾病以及对相关药物过敏的患者。患者年龄在21~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45±4.16)岁。另选择50例同期在我院进行正常体检的健康妇女作为健康对照组,年龄分布在22~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67±4.22)岁。

表1 83例化脓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构成比[n(%)]

1.2 方法

1.2.1 化脓性乳腺炎的临床治疗首先对所有化脓性乳腺炎患者给予青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抽取脓汁进行培养,明确其病原菌,根据药敏结果进一步调整抗感染治疗药物,原则上选择葡萄球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期间进行乳房按摩,期间需准确把握按摩力度,避免形成水肿,对于已形成脓肿的患者禁止局部按摩。对于肿块较小且无明显脓毒症的患者,可考虑穿刺抽取脓汁:局部消毒处理后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穿刺并抽出脓液,当脓液颜色由灰白色转变为鲜红色时代表脓液已清除干净。对于脓腔较大且伴有脓毒症的患者,需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患处,行局部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做弧形切口,排尽脓汁后放置引流管,最后闭合脓腔。

1.2.2 病原菌培养检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经局部穿刺抽取脓液制取检测标本,置于培养箱中培养24h~72h,培养箱温度为恒定35℃之后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以及药敏试验。药敏实验结果的判断以2016年版的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来判断。

1.2.3 检测方法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mL,离心操作取血清,采用流式细胞学法测定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魏氏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所有检测操作均严格按照相关试剂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统计分析83例化脓性乳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就化脓性乳腺炎患者在治疗前的IL-6、CRP、ESR水平情况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观察、分析治疗前后化脓性乳腺炎患者的IL-6、CRP、ESR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比较则采用双侧t检验进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83例化脓性乳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从83例化脓性乳腺炎患者送检的83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61株,检出率为73.49%。61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91.80%,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革兰阴性菌占8.20%,见表2。

表2 83例化脓性乳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2.2 化脓性乳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的IL-6、CRP、ESR水平情况化脓性乳腺炎患者在治疗前的IL-6、CRP、ES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化脓性乳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的IL-6、CRP、ESR水平比较

2.3 治疗前后化脓性乳腺炎组的IL-6、CRP、ESR水平变化治疗后,化脓性乳腺炎患者的IL-6、CRP、ESR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治疗前后化脓性乳腺炎组的IL-6、CRP、ESR水平比较

3 讨论

化脓性乳腺炎多发生在哺乳期,其发生与乳汁淤积、细菌感染密切相关[5]。相关研究深入发现,化脓性乳腺炎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1)病情加重时会导致患者乳房出现不规则肿块,乳房表面红肿灼热[6~7],直接对其生理造成危害 ;(2)病情进一步发展,往往会伴有高烧、感染加重,乳房压痛感明显,乳房随着感染的进一步加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脓肿[8];(3)化脓性乳腺炎患者若不能及时得到治疗,乳房脓肿的持续加重会导致胸大肌筋膜前结缔组织穿透,严重时患者还可能出现败血症,危及生命。化脓性乳腺炎的发病过程由乳管炎逐步发展为乳房炎,细菌浸入乳管后可在乳汁中快速繁殖,进而向乳腺实质进行扩散[9],引起乳腺炎。因此治疗化脓性乳腺炎的关键在于快速准确诊断,及时把握治疗时机,在发病初期有效控制其感染状况,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和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患者出现化脓性乳腺炎的最主要致病菌[10]。本研究对83例化脓性乳腺炎患者穿刺所得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6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91.8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近似。因此,对于化脓性乳腺炎的临床治疗,应针对感染病原菌状况合理选择病原菌进行治疗,以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病原菌出现多药耐药菌[11],进而延误病情。需要注意的是,化脓性乳腺炎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应考虑到婴儿的影响,对于处于哺乳期的患者应暂停母乳喂养,避免药物代谢由乳汁排除对婴儿生长造成危害[12~13]。

化脓性乳腺炎的发生、发展与炎症状况密切相关。CRP作为炎症疾病或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主要是由肝脏在炎症递质IL-6、TNF-α等刺激后合成分泌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14]。IL-6主要由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分泌,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过程,对B细胞、T细胞的增殖、分化均有促进作用,IL-6与其受体结合活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进而促进CRP的合成和分泌,因此被认为是炎性介质网络的关键。ESR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的沉降速度,机体在出现炎症反应时ESR会明显加快[15-16]。本研究对83例化脓性乳腺炎患者的CRP、IL-6以及ESR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发现,化脓性乳腺炎患者在治疗前的IL-6、CRP、ES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妇女,同时,化脓性乳腺炎患者在治疗后的IL-6、CRP、ES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这一结果提示,化脓性乳腺炎发生时,炎症反应明显加重,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上升,ESR水平也随之快速上升,经治疗后,其炎症反应状况得到有效控制,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ESR水平随之明显下降。因此可见,IL-6、CRP、ESR与化脓性乳腺炎患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临床通过监测上述指标的变化有助于主治医师了解和掌握对其病情变化和发展。

化脓性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用药上需结合病原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化脓性乳腺炎病情的发展、发展与IL-6、CRP、ESR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IL-6、CRP、ESR检测有助于实时掌握其病情发展动向、准确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化脓性乳腺炎葡萄球菌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IL-6,IL-10的临床价值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朱锦善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经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皮肤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蓝光漂白使葡萄球菌黄素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