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硫酸钙填充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效果对比观察

2020-09-16 10:14康国锐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粉碎性偏角腕关节

康国锐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骨二科,广东 中山 528400)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以手法复位+石膏绷带小夹板固定治疗为主,部分患者需行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而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由于骨折端粉碎,骨缺损严重,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折不稳定,难以复位和固定[1]。若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绷带小夹板固定则会导致骨折端缩短、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而若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则造成的创伤较大。注射式硫酸钙是近年来出现的人工骨替代产品,注入后能够与骨迅速粘合,起到支撑作用,促进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且能够促进骨愈合[2]。本文旨在探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硫酸钙填充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影像学(X线、CT)等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符合《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3]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脏器损伤,对本研究使用的手术方法或者采用的药物存在禁忌证的患者,依从性差患者,精神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5.4岁,左侧15例、右侧33例,AO分型:A3型13例、C2型20例、C3型15例,受伤原因:摔伤35例、高处坠落7例、交通事故6例,受伤至治疗时间1~68 h、平均时间38.56 h,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5.2岁,左侧17例、右侧31例,AO分型:A3型10例、C2型26例、C3型12例,受伤原因:摔伤33例、高处坠落10例、交通事故5例,受伤至治疗时间1~71 h,平均时间38.68 h。两组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硫酸钙填充治疗,入室后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平卧位,将患肢向外展开,对抗牵引5 min,并维持牵引,给予手法复位(双手纠正骨折端侧方和前后移位,并用双手环抱骨折端,最后对关节面不平采用摇摆法“模造”予以矫正),C型臂透视机下确认骨折复位完成后使用1.5 mm的克氏针2枚从骨折茎突穿过骨折近端,穿透骨皮质,在X射线透视的监视下采用2.0 mm克氏针撬拨骨折端,将塌陷的关节面复位,并将硫酸钙沿着克氏针缓慢注射到骨折端,边注射边调整,停留5 min后将注射管取出,最后剪短2枚克氏针并折弯埋于皮下,无菌纱布包扎针孔,石膏固定屈肘90°前臂,并将其抬高,注意手指的血液供应和感觉。

对照组:给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入室后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仰卧位,在掌侧行小切口,将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断端充分暴露,注意避免损伤桡神经,将淤血清除干净,C型臂透视机下将关节面、桡骨长度恢复,并采用合适的锁定加压钢板加以固定,给予骨肽片口服,0.6 g/次,3次/d。

术后处理:3周后复查X摄片,观察组术后2周更换石膏固定,术后8周取出克氏针。

1.3观察指标 腕关节功能评价采用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包括畸形(0-3分)、主观评价(0-6分)、客观评价(0-6分)、并发症(0-5分),优:0-2分,良:3-8分,可:9-20分,差:≥21分[4];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骨折部位屈角、伸角、桡偏角、尺偏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8.27±15.26)d,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130.05±15.14)d,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5,P=0.765)。

2.2末次随访两组骨折部位屈角、伸角、桡偏角及尺偏角比较 末次随访两组骨折部位屈角、伸角、桡偏角及尺偏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末次随访两组骨折部位屈角、伸角、桡偏角及尺偏角比较(°)

2.3末次随访两组腕关节功能评价比较 末次随访两组腕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779)。见表2。

表2 末次随访两组腕关节功能评价比较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恢复桡骨的长度,纠正关节面,促进掌倾角、尺偏角恢复,并有效维持腕关节的稳定是目前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主要目的,若治疗不当极易导致患者腕关节出现慢性疼痛、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质缺损严重,致使关节面不平,骨折端有所缩短,给骨折的复位、固定带来巨大的挑战[4]。手法复位能够有效解决骨折端的侧方移位、短缩移位的问题,术后给予石膏固定或者小夹板固定,但因为骨质缺损导致的骨折端缩短,手术切开复位致使骨折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粉碎的骨块复位困难增加,钢板或者钢针固定均不能有效恢复关节面平整及骨折端的稳定性。锁定钢板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尤其是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性方面,但术后切口感染、钉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5]。硫酸钙是一种新型的骨折填充材料,生物安全性和相容性较好,凝固后的强度与松质骨的强度相当,并且还具有骨诱导的作用,可完全被机体吸收,是治疗骨缺损的常用材料,但在注射时要避免硫酸钙溢出,调整方向后继续注入,直至完全注满[6]。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硫酸钙填充与切开复位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相比,临床疗效相当,但是术后并发症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硫酸钙填充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确切,且具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降低对患者的创伤等优点,促进骨折的愈合,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粉碎性偏角腕关节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翼吊长涵道发动机短舱内偏角优化和机理研究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
2018全国Ⅱ卷选修3-4中偏角的解法探讨
欧姆表偶然误差分析
改良张力带术对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研究
腕关节痛:骨关节疾病中不能承受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