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之道

2020-09-22 10:07李爱云
关键词:脚手架课标一节课

李爱云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一节课。那么,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课呢?

一是“脑中有课标”。无论教龄几何,都要认真研读课标。比如,高中英语课标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只有以课标为纲,备课才不会剑走偏锋。反之,若不熟悉课标,不了解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会浪费时间,还有可能南辕北辙。

二是“心中有学生”。如果说老师是一堂课的制造者,学生便是消费者。不根据实际情况而“生产制造”的产品往往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自然也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备课时充分了解学生,预设学生的已知与未知,按需提供,甚至激发与带动我们的“消费者”共同参与“新产品”的制作,教学才能呈现更好的效果。

三是“眼中有教材”。除了熟悉课标与学生,还要认真研读教材。研读教材的目的是找到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就需要思考:什么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什么地方會成为学生的障碍?什么地方会激发学生深层次思考?什么地方可以让学生慢慢品味或是产生疑问?做好这样的准备,上课时才能运筹帷幄。

四是“笔下有目标”。我多次发现老师们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千篇一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是不是每一节课都得这么教条呢?当然不是。更何况,一堂课也未必能实现那么多目标,不如实在一点。比如英语课堂,先预设:学生这节课的语言知识(词汇、句子、语篇等)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可以发展什么方面的能力?目标不能大,一定是学生踮踮脚可以达到的目标,具体一点、细化一点,反而容易实现。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而不是希冀一节课就培养了某种思维品质。又如情感目标,每每看到“培养热爱动物的情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热爱”等“高大上”的表述,我都会有一些隐隐的担心。在我看来,老师每天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尊重与关爱,便是情感教育;老师与学生每次有意义的问答,便是真实的交际,便是启发学生思考;老师问学生“我说清楚了吗”,而不是“你们懂了吗”,便是文化意识的渗透。一句话,要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一个个教学细节里。

五是“脚下有路径”。教学任务与步骤便是去目的地的路径。我一直喜欢根据教学目标先预设一节课的最后一个活动,就是检测目标达成的活动。要完成这个活动,学生需要用哪些知识来做铺垫或“脚手架”呢?我会带着他们一步步搭建“脚手架”,并让他们在“脚手架”上比较艰难地变着花样多走几个来回,寻求最简便安全的办法。这样的倒推法,有助于我们大胆地删除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任务。

当然,备课还有很多细节,比如小组活动怎么设计、课后作业怎么布置等,都值得大家深入探讨。(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脚手架课标一节课
建筑工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攀爬脚手架
五叔
脚手架楼(大家拍世界)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