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升华型学习方式的认识

2020-09-22 20:50高喜凤
读天下 2020年20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摘 要:升华型学习,是一种以提升自己的认知、情感、人格、思维和表达为目的语文学习方式,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和最终归属,终极目标应该是升华自己的认知、情感、胸怀、人格、思维和表达,应该是知情统一,学用结合,长于思考,善于表达,胸怀天下,情系民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升华型学习;认知升华;人格升华;思维升华

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由此可见,感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言的感悟具有经验性,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得以熟练化、自动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比较、品味、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积淀和培养语言的感悟能力。

升华型学习,是一种以提升自己的认知、情感、人格、思维和表达为目的的语文学习方式,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和最终归属,因为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寻章摘句,不仅是记忆多少名句名篇,不仅是人前显摆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终极目标应该是升华自己的认知、情感、胸怀、人格、思维和表达,应该是知情统一,学用结合,长于思考,善于表达,胸怀天下,情系民生。

一、 认知升华

所谓认知升华,就是从无到有,产生新的认知;或否定旧知,产生新知;或在旧知上叠加新知。入选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成名作家的经典之作。且经过反复修改,语言简洁流畅,优美生动,改一个字或少一个词或者词语顺序的变化,都会影响原文语言整体的和谐及内在的意蕴。所以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字跟、词眼进行适当变化,可引发学生对语言质量的辨识,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准确性、感悟力得以逐步提高。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原来的认知是对新生事物、新生力量的赞美,新的认知可以升华为对生命的礼赞和歌颂:春是季节的生命,桃花杏花李花是植物的生命,生命绽放,生机勃勃,无限美好!《背影》和《匆匆》,原来认知是怀念父亲,珍惜时间,新的认知可以升华为珍重生命,珍惜生命,让生命生辉:望着父亲肥胖、蹒册的背影,读着父亲“大去之期不远矣”的来信,朱自清泪流满面……他为什么如此伤痛?父辈的生命即将老去,年轻的生命该怎么办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是朱自清自己的回答。正是这种对生命的珍重、敬畏和珍惜,对生命的不甘平庸和努力奋斗,才成就了朱自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学者和散文家的美名。

二、 人格升华

所谓人格,即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人品价值体现;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能代表个体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品德、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人格可以离开肉体、离开时代,离开所处的物质环境,而独立存在于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之中。

人格可以升华:由格物致知,到意诚心正修身,再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格可以培养: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千年前,孔圣人早为我们作了榜样。

人格可以永存:日月經天,江河行地;五岳不老,泰山永存;名垂千古,流芳万世……康熙汉武、唐宗宋祖,毛、刘、周、朱、邓当之无愧。

三、 思维升华

人的思维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学习和渐进的过程。具体说来,就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由线形思维到扇形思维、圆形思维;由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由同向思维到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语文学习是思维升华的有效途径。以记叙文为例,一事一议等简单的记叙文,是先形象思维后抽象思维;夹叙夹议等复杂记叙文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替进行。叙是形象,议是抽象;形象是感性、是基础、是铺垫,抽象是理性、是点化、是升华。没有思维升华,记叙是肤浅的,思维是单一的,情感是单薄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岳阳楼记》名垂千古;“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让《爱莲说》妇孺皆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让《陋室铭》家喻户思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型索”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

此外还有情感升华、理论升华、文字升华等。在升华中,我们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才能得以实现;在升华中,才能把自己造就成时代所需要的高端人才,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育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升华中,才能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个人与世界,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思考和认知,才能把自我融入时代与世界发展的滚滚洪流之中。

从本质上来说,升华型学习是对词句意义的一种透彻的理解能力,它是透过语言表象寻找内在本质的过程,需要学生思维、情感、想象的共同参与。学生能否提炼并揭示出语言文字的内涵,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准确抓住感悟点,巧妙点拨让学生能敏感地读出书中义,听出话中音,抓住这种感悟点,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意思化隐为显,调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完成从迷茫到开朗再到顿悟的探究过程。这应当成为阅读教学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绍禹.语文教育辞[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91.

[2]李铎.中国古代文论[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高喜凤,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天福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