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民歌的艺术特征

2020-09-26 00:17王贝莉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音阶曲调声部

王贝莉

(私立华联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高山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高山族民歌有丰富多样的体裁、题材和表现手法。笔者对搜集的高山族民歌进行整理分析,从音乐体裁、音乐形态特征两个部分进行探讨分析。

一、音乐体裁内容与特征

高山族民歌大致上可以分为劳动歌、生活歌和风俗歌三大类。

(一)劳动歌

劳动歌时在农业、狩猎、渔业及其它劳动中唱的歌曲。高山族多以农业生产为主,所以农业劳动歌最多。由于劳动方式不同,劳动歌又分为个体劳动歌和集体劳动歌。它们的作用是组织劳动、传递信号、鼓舞情绪、解气解闷和抒发感情。

例如山区的布农族男女用背驼或用头顶着粮食、木柴、水果等物时唱的,歌词中常出现“o yi,o yi”声表现劳动时的喘气。(谱例1)

谱例1

(二)生活歌

生活歌的种类较为广泛,有抒情歌、讽刺歌、舞歌、酒歌、叙事歌和儿歌。

1.抒情歌

抒情歌没有一定的演唱场合,就歌词的不同类别与创作方式而言,有以虚词为主,实词可有可无、可多可少,有实词用即兴方式创作,与曲调结合不固定的,也有实词和曲调相结合的固定形式。(舞歌和劳动歌等也有这几种形式,但不如抒情歌有代表性)这些包含不同性质歌词的抒情歌,反映了高山族的社会发展特征。

唱虚词为主的抒情歌的产生,可能与高山族过去经历长久的原始社会有关,以至于生产和文化水平较低,语汇不丰富。如布农族和阿美族等地区的抒情歌,主要用虚词结合音乐,表现某种情绪。

《悲歌》的曲调在狭窄的五度音域内,以色彩暗淡的下行小三度反复出现,结合关于表情的节奏,从激动逐渐趋于平静。

即兴作词的抒情歌在排湾地区有较高的发展,可能因为排湾族社会过去经历较高的阶段,以屏东县一带的排湾族抒情歌为例,歌词几乎都是爱情主题。创作不像其它高山族地区那样,只是直接叙述事物,使用比兴和含蓄的手法,或者借用风、花、草、树、鸟、虫等事物引起情感的抒发(谱例3)。曲调有许多是悠长缓慢精致的,在句首、句中和句尾都可能出现包含长达十拍以上的长音,还有一个歌词音节对多个音符的花唱式拖腔,以及更复杂细致的节奏和装饰音等,具有鲜明的特点。

由于受日本和汉族的影响,约在20世纪早期,又出现了一些歌词结合相对固定的抒情歌,以阿美族地区较为多见。这些抒情歌表现题材相当广泛,涉及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劳动生产、爱情婚姻及其它方面。《苦力歌》就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民族矛盾,在日本掠夺下,高山族人民被迫从事无偿繁重的劳动苦难的生活情景。

2.讽刺歌

讽刺歌是伴随抒情歌产生,也是有词曲结合相对固定的特征,常见的题材是讽刺那些劳动不好,专门讲打扮的人,情趣诙谐,节奏鲜明,歌词的音节没有拖腔,(谱例2)。

谱例2

抒情歌和讽刺歌往往用虚词,但是也有一些存在叙事成分,有些是多段而且意思较完整,有些曲调的节拍重音均匀或基本均匀,曲调和歌词的情绪大多一致,与只唱虚词或者即兴作词的民歌相比,内容和形式明显有所发展。

3.舞歌

舞歌和酒歌是高山族人民业余活动,包括祭日、婚礼或劳动结束后演唱的。

阿美族的舞歌是高山族舞歌中比较丰富的一种,主要是集体演唱,采用“一领众和”的形式。领唱者的独唱大多比较复杂和富于变化,集体的齐唱比较简单。例如在两句乐段形式中,作为下句的齐唱部分,比领唱部分要简短。两句中的后4小节重复,齐唱部分第1小节是领唱部分前三句的减缩。有时在领唱的抒情性歌唱后,跟随齐唱的简单应声。

有少数的阿美族舞歌,领唱曲调与齐唱曲调之间没有繁简和主次之分,二者分配得很巧妙。例如台东大埔村在收获祭举行的群众性歌舞盛会开始前,少数青年小伙手挽手边跳边唱的序歌。领唱以上跳五度和短音进行到长音,成为抑扬格动机,形成音调明亮,节奏伸展的号召句,表示号召大家来跳舞,接着齐唱句唱出以下行十三度和二分音符时值相等的扬抑格动机,加上概括全曲乐思的结束部分,形成音调柔和、节奏跳动的应句,仿佛表现人们响应号召而翩翩起舞。

4.叙事歌

叙事歌是叙述性的歌曲,是在祭日、婚礼或平时劳动之余,由年长者演唱的。《训词》就是阿美族长者在夜晚给青少年讲故事时所唱,唱段中穿插说白,形式生动活泼。演唱者即兴编词,旋律只有6、1、3三个音,音域在五度内。

5.儿歌

儿歌反映高山族儿童生活,或结合儿童游戏与歌谣演唱。曲调简单,节拍均匀。有时只有孩子演唱,有时由成人带领孩子演唱。旋律只有5、1、3、5四个音。

6.风俗歌

风俗歌应用于传统仪式和习俗,分为婚礼歌、丧歌、祭奠歌和巫咒歌。婚礼歌和收获祭歌采用舞歌和抒情歌的形式或曲调;丧歌则别具风格,音调、速度和演唱形式都和舞歌与抒情歌不同,例如卑南的《悼歌》,就是在初春,由村中老者带领青年们为过去一年内逝去的亲人吊唁而演唱。曲调开始三个小节的主题材料由大小二度与十三度音程连接而成,情调悲凉。

二、音乐形态特征

在阿美族、卑南族、泰雅族、布农族和部分排湾族地区,流行着由三音、四音或五音构成的,没有半音甚至也没有全音的音阶。例如北部泰雅族地区流行6、1、2和5、6、1、2的基本音阶,前者是泰雅族的基本音阶,后者是泰雅族东南部经常使用,音域往往是四度和五度,以羽调式较多见,曲调常带咏叙性。

高山区的布农族民歌的基本音阶是1、3、5或1、2、3、5,其中2常用作经过音而位于弱拍,以宫调式多见,曲调的音域一般较宽。布农族民歌大多是多声部民歌,一般是包含一个主要声部的二部合唱。多具有平和、安详的格调,主要是由于连续的协和音程进行,并保持中速。

五声音阶是阿美族民歌和东南部卑南族民歌的基本音阶,南部排湾族地区一带的民歌也多使用,以羽调式较多见,大多是音域较宽的歌唱性曲调。

阿美族地区的对位式民歌合唱是高山族的多声部民歌中出色的种类之一,从二声部到五声部都有。在除草和插秧等集体劳动中唱的,是一首二声部对位合唱。在开始两小节的引子之后,高音部曲调以明亮的较高音区,柔和的羽调式色彩和连绵的节奏,与虚词结合;低音声部曲调以较低的音区,稳健的宫调式和明显的节奏,与实词结合。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在羽调式的主音上以八度结束。高音声部连绵起伏的抒情性歌唱,在低声部节奏明显的叙述性吟唱支撑上荡漾。

建立在上述没有半音和全音的音阶基础上的阿美族、卑南族、排湾族、布农族和泰雅族的民歌,有时用偏音、变音或微升微降音,或者作调式调性上的变化,以充实音阶的表现力。微升微降音以羽调式民歌中的↓3较多见,体现出充实音阶的各种手法。

高山族民歌的旋律线以下行多见,带有悠长缓慢的抒情旋律,开始音以主音最多,有时候是曲调开始的第一个音,有时候稍后出现,多以上行四度跳进和级进等方式进入。

高山族民歌有节拍重音均匀和基本均匀,还有节拍自由的,前者偶数拍较多。曲式除有大量乐段形式外,还有少数较为复杂的曲式,如单二部曲式或多乐段组歌,有时和演唱形式有密切联系。例如有些阿美族和卑南族舞歌,配合舞蹈动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的发展,形成了包括慢和快两个乐段的单二部曲式,或由几首不同性质的舞歌构成的多乐段组歌。

三、结语

高山族人民勤劳勇敢,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不但创造了自己的历史,而且创造的了丰富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的高山族民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如今的高山族音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一些祭祀仪式的消失,与之对应的民歌也随之不在,仅存一些收获、渔船、季节等有关的祭祀歌曲。但是在阿美族、排湾族和泰雅族等地,也出现了一些在传统民歌基础上发展的新民歌。传统的保留、继承和发展,不单是高山族民歌所需要关注,也是世界民族音乐所需要关注的。

猜你喜欢
音阶曲调声部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