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

2020-09-26 12:12李冬梅
求知导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实践幼儿园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将客家传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中,因地制宜地建构多元化的区域活动体系,可为幼儿个性化实践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生活化课程资源,让幼儿感受家乡客家传统文化的“味道”,体验生活化区域活动带来的乐趣,提高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有效性,落实“玩中学”的教育理念,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客家传统文化;开展意义;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4-0008-02

引 言

连城客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客家先民吸收了各种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在语言、民俗、饮食、精神特质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的客家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将具有教育价值的客家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生成生活化区域活动,让幼儿从多角度感受客家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趣味,不仅有助于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还能让幼儿从小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传承与发扬连城客家传统文化。

一、概念界定

1.客家传统文化

客家传统文化定位于连城县,具体包括民俗文化、美食文化、传统工艺、连城方言、培田耕读文化、四堡雕版文化等。连城是一个纯客家县,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具有显著特点的客家传统文化,使得连城被誉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连城客家传统文化既有对传统客家文化的继承,又具有当地独有的特色。

2.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被称为游戏区、学习区、小组学习等。张博定义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在幼儿园中设置活动区,创设教育环境,让幼儿在该区域环境中主动学习,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1]。简单来说,区域活动就是幼儿教师立足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创设的多元、丰富的区域环境,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区域和材料,在多元的环境中自主活动,在操作材料、与同伴合作中进行富有个性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二、客家传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的意义

1.丰富区域活动园本课程资源

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根据连城客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雕版文化和地域文化等,幼儿教师可立足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针对性地选取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因地制宜地建构多元化的区域活动体系,生成贴近幼儿生活的特色区域系列活动,如以客家方言、冠豸味道、美丽连城、客家民俗、传统武术为主题的活动,并将其逐步渗透到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体育活动、区域活动、主题活动、亲子活动中,不断拓展区域活动的形式,为幼儿个性化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2.感知和体验客家传统文化

在各区域投放适合幼儿操作的客家传统文化游戏材料,使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各种区域活动中,通过探索、操作、模仿等体验传统的工艺、民俗活动,在做做、玩玩、尝尝中感知家乡“味道”,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感受客家传统文化的魅力。

3.弘扬和传承客家传统文化

客家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连城的客家人至今依然保留着自己的独特文化,如耕读为本、清白传家、习武健身的客家传统精神,團结奋进的古事精神等。为此,幼儿教师在将客家文化融入区域活动中时,应将这些文化特征凸显出来,使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得以传承和弘扬,以其文化精神影响幼儿,培养幼儿对家乡和客家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

4.提升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

基于幼儿的生活、需求、能力,因地制宜地建构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本课程,有利于教师探明课程建构的路径、明晰幼儿教育的其他要素与课程融合的方法,从而提升教师建构课程的能力,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客家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区域活动的实践

1.创设特色区域环境,感受客家传统文化内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都是以直观经验为基础的。因此,幼儿园在区域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直接接触、操作、体验的需求。客家传统文化蕴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幼儿园应凸显本土文化特色,对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如幼儿园门厅一角利用客家常见的酒缸、竹制的火笼和树枝等进行艺术创意装饰,体现客家“红红火火”的生活寓意;将楼梯过道分类规划出连城小吃、客家美食、传统工艺坊等文化长廊;户外大型角色活动区——客家民俗村等。班级环境应围绕园本课程创设相应的特色区域环境。例如,在大班“客家民俗——姑田大龙”主题活动中,以“龙”为主线,在科学区投放姑田大龙的模型;在建构区粘贴姑田大龙的龙头、龙身、龙尾的图片,展示幼儿用雪花片拼插的姑田大龙;在美工区展示小组创作的姑田大龙长卷画等,将幼儿园布置成充满客家传统文化的特色环境。幼儿身处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从而真切地感受到客家传统文化的内涵。

2.提供丰富的特色材料,创设特色区域活动

材料是幼儿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识事物的中介和桥梁。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投放客家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游戏材料,以有效满足幼儿探索、体验客家传统文化的需求,充分发挥客家传统文化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使区域活动更具客家特色。

(1)结合客家民俗活动创设“客家民俗村”户外角色区。教师可在角色区投放幼儿自制的姑田大龙、四堡板凳灯、北团大粽、新泉犁春牛、罗坊古事棚、自制狮子头、莒溪花灯等角色游戏材料。幼儿对这些连城民俗活动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看到这些特色游戏材料就会情不自禁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邀请同伴一起玩起来,再配上特有的鼓点,有模有样地“开演”,从而在角色游戏中体验客家民俗活动带来的乐趣。

(2)结合客家饮食文化创设“连城小吃坊”生活体验区。连城的小吃品种丰富,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可将客家饮食文化融入其中,带领幼儿制作“珍珠圆”“四堡漾豆腐”“清明桃”“麻蛋子”“灯盏糕”等连城小吃。幼儿在看一看、学一学、试一试中体验连城小吃的制作过程,通过与同伴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进一步加深对客家美食的了解。

(3)结合客家文化创设“美丽连城”美工创意坊。活动材料是幼儿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提。教师可在活动区域中投放特色活动材料,让幼儿在簸箕上画出冠豸山水;用各种形状不一的木块,拓印出培田古民居;用连城宣纸画水墨画——培田荷韵;用剪、贴、画装饰姑田大龙模型的龙头、龙身、龙尾;用四堡雕版体验雕版印刷;用稻草编织娃娃的辫子、花裙子等,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认识,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4)结合客家童谣创设“快乐童谣”表演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基本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连城客家方言种类繁多,“隔重山岭隔重音,尔山不晓我山言”形象地概括了连城客家方言的特点。笔者收集了许多民间传唱的连城童谣,从朗朗上口的连城童谣入手,将一首童谣用四种连城方言(城关话、文亨话、新泉话、四堡话)演唱,运用图谱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连城童谣的内容,再配上背景音乐,让幼儿根据童谣内容进行动作创编,以听、说、演的方式在表演区练习和表演,以激发幼儿学习客家方言的兴趣,让幼儿传承客家方言。

(5)结合古老的建筑创设“古老的连城”建构区。幼儿教师可以连城古老的建筑为主线,在建构区粘贴连城古建筑的图片,并提供大、中、小型的积木、木板、树桩、竹子、青砖、瓦片、鹅卵石、纸箱等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建构材料,开展“培田古民居”“罗坊云龙桥”“莒溪文昌阁”“四堡玉溪桥”等主题建构,运用原生态的建构材料展现古建筑的古色古香,让幼儿对连城的古建筑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6)结合连城地域特点创设“连城特产”科学探索区。幼儿教师可在种植区种上连城地瓜,引导幼儿观察地瓜的成长过程,开展种地瓜、挖地瓜、品尝地瓜、制作地瓜粉、制作连城地瓜干等系列探索活动;还可以养殖白鹜鸭,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白鹜鸭及其生活习性。

3.围绕园本主题活动,开展系列区域活动

在开展园本主题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可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拓展和生成相应的系列区域活动。例如,在大班“客家民俗——罗坊走古事”主题活动中,笔者开发了“美丽乡村——罗坊”“罗坊云龙桥”“云龙桥下走古事”三个小主题,先组织幼儿到罗坊参观游玩,丰富了其相关知识经验,然后让幼儿在语言区进行小组内经验分享,说一说罗坊的风土人情、古建筑和民俗文化,并在科学区进一步探索罗坊云龙桥的外形特征和獨特之处,为绘画和建构罗坊云龙桥做了丰富的知识铺垫。同时,幼儿在美工区从不同的视角画出“云龙桥下走古事”中村民们抬着古事棚陆地竞走、下河逆水狂奔的热闹场景;在建构区拼插出古老屋桥——罗坊云龙桥的精美造型;在游戏区和角色区尝试、体验了“多人合作走古事”的角色扮演游戏。总之,幼儿在系列区域活动中运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了云龙桥的美,感知了山村狂欢节——罗坊走古事的传统文化。

4.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丰富特色区域内容

幼儿教师可建立家长资源库,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和特长,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家长可参与区域指导与小组的助教活动,与幼儿进行互动,和幼儿共同成长,让特色区域有亮点。例如,幼儿家长李某是连城提线木偶的传承人之一,于是笔者便邀请他为幼儿表演提线木偶书法和拉京胡,让幼儿近距离地感受客家传统民间艺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许多幼儿忍不住上前摸一摸、提一提提线木偶,想要尝试一番。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需求,笔者在班级表演区增设了木偶表演小舞台和提线木偶,幼儿们积极踊跃地参与体验,乐此不疲,形成了特色区域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结 语

客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在组织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时,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主题活动,同时,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自愿、自主、自发地进行适宜的活动,使区域活动更具实践性和操作性,增强区域活动的生活化、趣味化,最终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发展。

[参考文献]

王莲莲.解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83):38+40.

作者简介:李冬梅(1975.11—),女,福建连城人,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实践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