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诗词 涵养生命

2020-09-26 12:12赵林林
求知导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古诗词

摘 要:为了让更多学生更快爱上经典古诗词,加快推进古诗词教学常态化、有效化,我校建设了古诗词课程基地。古诗词课程基地建设内容主要有建设课程基础,保障课程实施;构建物态文化,诗化育人环境;创编校本教材,优化课程载体;推进课程实施,创新教学方式;拓展实践途径,促进学生创新。

关键词:古诗词;语文课程基地;建设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4-0010-02

引 言

2018年5月,我校“依托地方文化,传承古典诗词”语文课程基地获苏州市教育局批准,并于10月正式启动建设。申报该课程基地主要基于以下认识:首先,古诗词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思维想象力、审美鉴赏力、创造力、文化理解传承能力等诸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而这一系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其次,古诗词课程开发紧跟时代潮流,利用微信、互动平台等多种途径进行古诗词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把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结合在一起;再次,苏州千年文脉,滋养了无数的先哲诗人,留下了丰厚的诗词文化遗产,唯亭又是一座千年古镇,阳澄湖、状元桥等诸多名胜古迹,营造了天然的育人场所;最后,我校于2004年8月初高中分设,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19年9月原地重建后启用。古诗词课程基地建设是营造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位、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新契机。除此之外,课程基地建设与学校“融合·发展”“立德树人,为师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目标相吻合。我校师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对古诗词有着共同的认同感,古诗词是联结彼此的纽带。

自成功申报课程基地以来,学校与课程基地一起发展,逐渐明确了比较清晰的基地建设内容,形成我校语文课程基地文化。

一、建设课程基础,保障课程实施

学校制订了相关管理制度,成立了课程基地工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统筹协调各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制订一系列建设、管理和规划实施的细则及方法,确保基地工作有序进行,而且基地由专人负责,保证建设落实到位,按期实施。

在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我校不断审视和调整,细化建設蓝图,邀请高校专家进行指导,对建设方案进行修改,使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程基地的主要开发者和实行者,基地建设伊始就组建了一支以语文骨干教师为主的课程开发小组,充分发挥名优教师、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骨干教师起到很好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也能发挥特长,获得锻炼与成长。同时,诗歌教育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宗旨,以诗歌教育课程基地为平台设置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课程系统[1]。同时,课程基地还吸纳了音乐、美术、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教师,注重学科融合。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2019年6月,我校加入了苏州市语文课程基地联盟,借助这个平台,展示、分享了学校课程基地建设方面的探索与成效,学习和借鉴了课程基地联盟学校的先进经验及举措,这对于基地深化研究和保证课程基地稳步向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物态文化,诗化育人环境

为了增强基地教育环境的专业性、体验性、趣味性、渗透性,学校利用二次重建的契机,将古诗词融入校园文化的整体布局中去,并且在校园文化的统领下,传承和发展了从“和合偕习”到“融合发展”的校园文化内涵。同时,学校精心打造了“吟浦”书院学生活动中心、古诗词教师研发中心、剧场、古诗词文化长廊等,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时刻处在古诗词文化氛围里,浸润在诗歌的意境中,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优秀学生,力争做到以物化来内化学生品质,以诗化来提升办学特色。

(1)在校园文化的统领下,有特色地打造年级、班级文化。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以古诗词中的“扬帆”“修远”作为七、八年级文化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扬帆”(出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句)旨在帮助学生端正态度、培养信念、树立理想、积极向上;“修远”(出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句)意在使学生明白面对人生路上的挫折要勇往直前、奋力拼搏,最终达到胜利的彼岸。

各班利用古诗词积极打造班级文化,以古诗词为主要依托,取班名、树班风、绘班徽,并进行比拼展示。比如,有的班级命名为“修远班”,出处是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句,寓意“青少年要在美好的年华里不断求索、不断追求、不断奋斗”。班名积极向上,听起来音韵和谐、流畅,便于记忆,且富有启示意义。

(2)教育环境除隐性的校园文化外,还有显性的校园景点、古诗词书法、设备设施、功能场所等。学校倾力打造两个“中心”,一个“剧场”,一个古诗词“阅览室”,多条古诗词文化长廊。古诗词教师研发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布置典雅、古色古香,拥有众多的古诗词专业类书籍,方便师生借阅。教室外墙上布置了古诗词发展史,便于学生了解诗词发展脉络。古诗词剧场设备先进,再配以相应的汉服,学生就能演绎一场古诗词的精彩活动。教学楼一至四楼连廊分别以“阳澄风韵”“姑苏形胜”“盛唐气象”“两宋风华”为主题,宣传唯亭、姑苏文化及相关诗词、唐宋诗词文化、先贤思想等。一至五楼的教室外墙上还张贴了古诗词,楼梯墙壁悬挂着古诗词书法,展出学生古诗词手抄报。争取让每一堵墙都说话,每一块砖都传情,使它们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线和鲜活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让学生浸润在古诗词的氛围中,涵养生命,培养美好的情感。

三、创编校本教材,优化课程载体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系统的延伸和补充。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语文校本课程应该是最具个性化特色的课程。

语文组教师以学生学情为依据,注重体现地方特色,传承经典古诗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讨,编写了语文校本教材——《吟浦集》。教材中既有体现苏州地方文化特色的姑苏诗词,又有彰显传统文化的经典诗词名篇,分作“姑苏烟雨话诗词”“经典名篇咏流传”两大块内容。“姑苏烟雨话诗词”由“名胜古迹”和“风俗雅趣”两部分组成,重点介绍吴地的传统节日、时令美食、生活百态等。唯亭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也择优摘录诗歌,以唤起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归属感。对于饱含着先人的智慧、崇高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中国古典诗词,我们在编辑时则以时间为序,既兼顾了诗歌的发展脉络,又兼顾到诗歌的不同流派。此外,我们在选择诗歌时,结合文学史反复推敲,所选诗歌基本代表了该流派、该诗人的“巅峰之作”。

四、推进课程实施,创新教学方式

我校语文教师依托校本教材,积极推动教学研究,从七年级开始,开展每周一节的校本古诗词常态课,每节课备课组都精研深思。在常态课的基础上,学校定期开展以诗人生平、写作手法、诗词吟唱等为主要内容的研讨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国家“一师一优课”等。为了争取让更多的教师关注和投入古诗词课程基地建设中,我们开设了主题为“当诗词遇见苏州”的古诗词四校共同体联盟课。此外,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研讨古诗词,提升了理论水平,更新了教学理念,创新了教学方式。

(1)融合更多学科,开展研究性课程。例如,历史教师在唐宋文化的讲解过程中渗透古诗词,地理教师开设“唐诗中的气象物候”的选修课程等,形成多学科融合的局面。

(2)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学校官网开辟了“课程基地”栏目,展示我校自课程基地建設以来的情况、取得的成果和学生实践等,同时给广大教师及爱好古诗词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学校积极向师生们推荐免费的资源平台,如国家“一师一优课”平台、园区“易加互动平台”,使师生在课余仍能沉浸于古诗词氛围之中。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我校教师依照新课标的要求,深入社区和家庭,搭建了家校互动平台,制订古诗词阅读书目,呼吁亲子阅读,并开展阅读比赛,使广大家长参与到古诗词课程基地建设中。

五、拓展实践途径,促进学生创新

学校充分利用专用室场,成立了吟唱、书画、情境剧等社团,开展各项诗歌活动。除了开展常规的诗歌诵读、鉴赏、手抄报比赛等外,还以诗歌活动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各种诗歌学习的实践途径,让学生与经典作品、与诗人进行对话,在精神滋养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培养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1)学生根据已有的古诗词,想象并创作、表演了古诗词小故事、情境剧。学校注重古诗词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融合,开展了诗歌吟唱、古诗词书法比赛、诗配画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想象力、审美力、诗歌鉴赏水平、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2)充分挖掘、利用地方文化,开设一些实践类活动。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了解唯亭古镇历史,寻访唯亭古镇遗迹及整理留存至今的古镇诗歌。历史上与苏州有关的诗人、词人不胜枚举,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漫步古诗苑”进行综合性教学,循着诗人生活、创作的轨迹,让学生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试着绘制古诗词地图。

(3)进一步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古诗词资源。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调研活动,如查找女鞋品牌千百度的由来、诗的原文意思,商家利用古诗词的好处等,让语文、古诗词和生活紧密相连,以达到活学活用、增强趣味性的目的。

结 语

总之,我校加强古诗词课程基地建设,旨在不断优化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古诗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的特色教育,希望我校的这些探究和实践能给广大同人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徐思源,戚迎庆.诗性教育理念关照下的诗歌教育课程基地建设[J].江苏教育,2015(06):58.

作者简介:赵林林(1980.5—),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诗歌教学。

猜你喜欢
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古诗有意思》(全8册)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猜诗词
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突围
中国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