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调研

2020-10-09 19:09朱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信息化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关键阵地,但目前课程教学存在诸如体系老化、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案例陈旧等现象。本文针对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教学内容与评价开展问卷调研,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以探索创新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并形成系统性规范化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 信息化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关键阵地。目前其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以教师和书本和多媒体课件为中心,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和理论的灌输。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多样化的知识传授方式更受大学生欢迎。因此,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深入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意义重大。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在我国高校中普遍开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但很多高校,尤其是没有心理学专业的高校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体系老化、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案例陈旧等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虽然在课外多数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由于专业师资所限,使得心理咨询的效果不好,甚至容易出现负面效果。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们作为地方高校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强化大学生心理辅导的主阵地,整合丰富的网络资源,构建并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1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调研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针对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545份,其中54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100%。问卷调查对象主要面向学院上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其中男生占比27.52%,女生占比72.48%,年级分布从大一到大四,比例分别为40%,19.63%,28.44%,11.93%。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需求和课程评价两个方面。

在课程需求的调查中,我们侧重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与需求。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学生较多遇到的心理问题类型主要包括职业规划问题(46.6%),学业问题(40.6%)以及人际交往方面(40.2%),另外还会存在情绪管理与调节问题等。而针对上述心理问题的困扰,大学生都会选择寻求心理支持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寻求渠道主要包括寻找要好的同学帮助(60.2%),父母的帮助(41.3%),绝大多数同学会尝试自我调节(80.4%)。值得注意的是,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寻求学校及老师的帮助的同学比例偏低,辅导员8.3%,专业课老师10.3%。仅有5.1%的同学会考虑寻求校内的心理健康中心的专业支持。也暴露了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教学引导的不足。

我们针对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进一步展开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帮助自己提升心理素质发挥自身潜能(69.9%)并能够切实地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67.7%)。在教学内容方面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50.1%),就业技巧(45.3%),学业指导(44.4%),人际交往(43.3%),情绪意志(39.5%)较为关注。对于学习时间的投入,90%以上的学生表明愿意将时间用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心理健康课程的授课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有55.6%的学生认为课外实践环节必不可少,还有48.6%的学生倾向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团体互动与网络资源的整合利用。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调研我们不难发现,信息化背景下成长的当代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范围已经有了较大的扩展,特别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非常关注。在疫情期间,慕课资源以及网络在线教学平台的整合利用愈发成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比其他专业课程有其独特的功能性与引导性,对学生的辅助心理疏导作用更加凸显。

2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调研

在课程需求调研基础上,我们在问卷中还进行了课程评价调研。在被调查学生中,有90.1%的学生表示过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所了解,另有66.1%的学生在过去接触过类似课程。而对于课程内容的评价,有93.6%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内容较为有趣,但对于传统的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有64.9%的学生认为需要改进,特别是需要强化信息资源在实际中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网络平台搜集相关的视频案例或慕课资源结合实际开展教学可以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97.2%的学生倾向优化教学模式,以更有趣的方式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调研结果表明仅有31.4%的学生对当前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方式及内容较为满意,同时对于该课程的考核方式的满意程度也不高,仅有28.1%的学生认同目前的考核方式。而对于课程的实际效果评价也暴露了类似的问题,只有29.0%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切实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3创新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初探

探索创新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形成系统性规范化的研究理论和方法,除优化课程结构外,在大学生课外活动中尽量多穿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在把控本科基本教学过程的前提下,采用多种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更为了解.并进一步培养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同时探索教学改革,形成创新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案例信息化资源的搜集与构建。在明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本项目将进一步从网络上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化案例资源,并加以整合。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化案例資源的形式以短视频为主,图片及文字资料为辅。在完成信息化资源的搜集后,我们力图分章节内容将相应的信息化资源归类整合,形成较成熟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信息化资源库,并保持更新。

(2)创新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探索。以学生为本,强调教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引导作用,同时通过信息化资源充分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科学问题的兴趣,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内教学中尝试和探索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信息化案例资源的整合与更新。在课外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与学校心理咨询室合作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4结论

总而言之,信息化案例资源的整合对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意义重大。在信息化案例资源融入课堂的基础上,尝试和探索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讲授心理学理论以及案例应用。上课的形式也要多元化,为学生提供表达思想和锻炼能力的舞台,使翻转课堂成为上课的新常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总结。考核方式也应更加多样化,采用阶段性总结报告等形式,更加强调心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深入探索学生独立思考的潜力、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与提高。

L芑鹣钅浚罕疚南蹈幽鲜Ψ洞笱Ы萄Ц母镅芯靠翁猓ㄐ畔⒒尘跋麓笱睦斫】到逃纬探萄J降拇葱卵芯浚┑难芯砍晒?

作者简介:朱婧(1990-),女,湖北黄石人,赣南师范大学,助教。

参考文献

[1] 崔灿.新时期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心理月刊,2020,15(12):70.

[2] 严磊,王娟.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应对措施探究[J].科技风,2020(18):76.

[3] 孙保清.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及策略研究[J].科技风,2020(15):223.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信息化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