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的声音在场:马赛克研究方法的发展及启示

2020-10-20 06:23倪海燕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倾听

【摘要】马赛克方法是在新童年社会学和儿童地理学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结合传统的观察法与参与式工具让儿童通过多种角度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经验。马赛克方法不是單一的操作框架,它蕴含着“儿童本位”理念、强调儿童研究能力与儿童行动力,正好契合儿童教育的本质。同时,马赛克方法也为当下儿童教育提供了诸多启示:研究中让儿童的声音在场,关注儿童的空间体验,重视营造倾听儿童的环境,从而促进成人对儿童观点和儿童生活的理解。

【关键词】马赛克方法;儿童的声音;倾听;新童年社会学;儿童地理学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20)06-0002-05

【作者简介】倪海燕(1986-),女,江苏常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从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的“发现儿童”开始,人们逐渐意识到儿童是独立的、有自己想法和看法的人,特别是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的颁布让人们清晰、具体地看到儿童应当享有的权利。同时,随着新童年社会学和儿童地理学的兴起,在儿童研究领域,儿童视角、儿童参与等方面逐步受到学界的关注。由英国学者克拉克(Alison Clark)与莫斯(Peter Moss)提出的马赛克方法(Mosaic Approach)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本文通过回顾马赛克方法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实施步骤及蕴含的主张,为儿童研究过程中聆听儿童声音、让儿童声音在场提供一种途径与思考。

一、马赛克方法的产生背景

自从历史学家菲利普·阿里耶斯(Philippe Aries,1962)提出童年概念之后,童年研究开启了新时代。他认为,童年并不是自始存在,而是在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建构的[1]。阿里耶斯考古式的童年概念对儿童研究,特别是童年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新童年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尽管爱伦凯在其著作中声称“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2],但传统的童年研究大多局限于时间框架内,强调以生物学发展的线性视角看待童年和儿童的存在价值。正如英国学者所言,对儿童的测量、分阶段、评等级和评价的方式,对我们当代的儿童研究注入根深蒂固的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影响[3]。对于成人世界而言,儿童是非理性的、被动的、依附成人并需要成人照顾的弱小个体,儿童是社会化的被动行动者和接受者,童年的存在价值是为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传统的童年研究不仅忽视儿童作为独立个体存在,同时也造成儿童与成人的二元对立局面。以英国学者艾伦·普劳特(Alan Prout)为代表的新童年社会学家认为,儿童主动建构和决定他们的社会生活,以及与他人的生活方式;儿童并不是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被动对象[4]。新童年社会学对儿童与童年的本质与特征进行反思与探讨,认为儿童是积极的,是社会行动者;童年是真实的存在,存在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5]。新童年社会学认为,童年的研究焦点应转向“真实的儿童或作为儿童的经验”[6],提倡把童年看做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并反思童年如何在社会中建构。

(二)儿童地理学的推动

作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早期的儿童地理学主要研究儿童的空间感、空间认知等能力的发展,强调实证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童年社会学开始影响儿童地理学研究方向,关注儿童的观点、儿童独立的想法[7]。儿童地理学的研究视角由抽象的心理学转向更具现实意义的儿童与环境的关系。空间和地方是儿童地理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包括宏观的儿童空间研究,主要有社会、学校、家庭、街道、各式游戏场等与儿童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环境,还有移民、旅行等空间的变化对儿童的影响;也包括微观的身体移动和儿童环境体验等。宏观与微观双视角的研究拓展了研究的深度,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到不同阶层儿童公共活动空间与时间的不同[8]。与此同时,受到新童年社会学的影响,在儿童地理学研究过程中,大部分研究以“儿童视角”“儿童是研究者”为指导理念,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儿童的空间体验、儿童空间的建构能力,促进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研究方法的兴起,重视儿童参与研究。这一方面是为了实现民主的参与和社会公平,另一方面相对于分析档案、自传等二手资料而言,儿童的直接参与能使研究者获取第一手资料,儿童的需要、意愿也能直接得到表达[9]。

二、马赛克方法的具体内容、实施步骤及蕴含的主张

从上述两大背景可以看出,马赛克方法发展于一个倾听儿童、尊重儿童的研究氛围中。马赛克方法是指一种倾听5岁以下儿童的具体框架,所谓倾听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听取过程,它不但包括听见儿童的声音,而且关切到对所听到内容的理解、意义建构与行动回应。之所以称为马赛克是因为通过丰富多样的工具获得每个儿童的信息就如一个个色彩缤纷、镶嵌式的“马赛克”。

(一)马赛克方法的具体内容

根据克拉克(Alison Clark)的阐述,马赛克方法是多种方法的框架,其结合了传统的观察法和儿童访谈法,访谈法使用的参与式工具包括:照相机、旅行、制作地图、绘画和角色扮演等,每一个方法都是马赛克方法的一部分[10]。其中,照相机和制作地图是儿童的无声语言,儿童可以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拍下来;旅行由儿童主导,对自己生活的环境与空间进行走访,并解释环境中发生的具体事情;制作地图主要是指用绘画或照片的形式把自己所处的空间布局可视化[11],以了解儿童的空间认识、对空间的体验和建构,制作地图是儿童表达意义的有形工具,是倾听儿童的有效手段。另外,家长和其他从业者的意见也是马赛克方法的重要内容。

(二)在实际研究中的实施步骤

马赛克方法的实施主要分为三大步骤,一是信息生成与采集,二是信息汇总与处理,三是结论反思及实践改造[12]。

第一个步骤是信息生成与采集。研究者利用各种方法采集幼儿关于某领域的想法、原有经验以及兴趣等。在该步骤中,研究者需要事先告知幼儿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具体的研究内容,并和幼儿一起了解相关研究方法,提醒幼儿可以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研究内容的想法。首先可以使用观察法,因为观察法是了解与倾听幼儿的最重要的部分,通过观察成人可获得幼儿外在的行为内容,然后结合照相机、旅行、制作地图、角色扮演等收集幼儿内在的想法。以照片的使用为例,在使用照相机时研究者可以事先告知幼儿拍照的目的,如“拍出你喜欢的娃娃家的那些材料”“你认为医院哪些材料最重要,可以拍下来”。照片不仅显示了某个区角有什么,而且显示了幼儿在区角里看到了什么,它不仅是一种记录或收集信息的方式,还是一种幼儿对环境的评价方式。拍完照片后,儿童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照片制作成图书,准备在下一步骤分享交流。

第二个步骤是信息汇总与处理。这一步骤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儿童访谈,访谈的内容主要针对上一个步骤收集到的信息,包括观察所得的行为信息、幼儿制作的照片图书和旅行地图的作品信息、其他一些间接信息等,引导幼儿做出自己的解释和阐述,让研究者更清楚了解与明晰儿童的经验背景、兴趣关注点等信息。儿童访谈的具体内容包括:参加某个游戏的原因,最喜欢的人物角色是谁,最喜欢和谁一起游戏,喜欢参加什么样游戏等[13]。儿童访谈一般以开放性的问题作为结尾以引导儿童更深入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给予儿童随时增添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空间。当然,访谈的对象除了儿童之外,还有他们的父母、教师以及其他从业者等,增添成人的访谈不是挑战儿童的观点,而是结合成人的观点来丰富“马赛克”的画面,建构立体的、多元的经验与信息。该步骤的重点是反思,儿童是反思的主体。克拉克和莫斯指出,他们采用的反思方法和瑞吉欧使用的“教育记录”有很多相通之处,倾听、观察、收集记录和解释是关键要素[14]。值得一提的是,儿童有拒绝参与访谈的权利和中断访谈的自由,由于个性不同,某些幼儿可能因为害羞、不善于口头表达等情况而不想参与访谈,研究者应尊重他们沉默的权利。

最后一个步骤是结论反思及实践改造。研究者根据前两个步骤收集到的信息对活动环境进行反思与整改,即如何根据儿童的观点来形成新的行动的基点——不管这是作为对已有区域的积极性保留,还是对其予以改变或改造[15]。原有的早期教育服务是否适宜儿童的发展,儿童对原有环境的体验是否积极,儿童认为环境中哪些空间和内容最重要,这些都是研究者调整早期教育服务的依据,同时也是实现儿童视角、让儿童声音在现场的重要环节。

从以上步骤可看出,马赛克方法不仅强调倾听儿童内在声音,同时也强调基于收集到的信息对环境进行整改与调整,这也从另外角度证明马赛克方法的行动性,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洞悉儿童真实的世界。克拉克指出,倾听不仅是一个技术,而且是一种价值的负载,一种相关情境的活动[16]。可见,马赛克方法不仅是一套操作性框架,其背后还蕴含诸多理念与价值。

(三)马赛克方法蕴含的主张

首先是对成人与儿童关系的理解。在尚未建立儿童观的社会里,成人与儿童的生活是混在一起的,年龄的不确定性延伸到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游戏、职业等。在中世纪的时候,儿童一旦可以脱离母亲、奶妈和保姆一刻不停的照料,他就进入了成人社会,与成人没有区别[17]。随着人们对儿童的逐渐了解,在19世纪人们意识到儿童不仅需要关怀,还需要分阶段的教育。传统的观念认为,成人的生活主要是工作,而儿童的生活则主要是学习,同时在成人的眼里儿童的生活是依附于成人生活的,是成人生活的过渡阶段,从而造成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二元对立,童年只不过是成人的预备阶段。马赛克方法的出现不仅限于学术上的意义,还引导成人思考儿童当下生活的价值与定位。马赛克方法采用倾听儿童声音的视角,引导儿童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让成人尊重、重视儿童的经验,减少成人对儿童生活的限制,使得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关系由冲突转变为协商。

其次是关于儿童的理解。克拉克强调,马赛克方法是基于儿童是自己事务的专家,儿童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资源这一理念开展研究的[18]。儿童是自己生活的建构者,有权利与自由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想法;儿童是技巧性沟通者,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和途径来表达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而成人要做的就是收听与适应儿童的观点和经验;儿童是原始信息的提供者,是重要的资源库,儿童利用这些资源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在马赛克方法中,儿童不再是消极的等待者,等待成人吩咐与命令,儿童可以与成人一起承担构建自己生活意义的责任;儿童不再是被动的游戏者,他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游戏环境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整改环境的建议;儿童是积极的行动者与主导者,有参与行动的权利与责任。

最后是对研究过程中伦理道德的理解。不管任何研究,只要涉及人类,那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就应该考虑伦理与道德。成人所具有的儿童观在无形当中会影响自己对儿童的理解,早期的儿童虽然弱小,需要成人的照顾,但并不代表儿童能力也同样薄弱。霍华德·科恩(Howard Cohen)在其著作《为儿童争取平等权利》中指出:除非每个人都拥有某一项权利,否则,无人应当拥有这一权利……我是说,除非展示出实质性差异,否则,区别待人是不正当的[19]。因此,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理应享有和成人一样的权利,如参与权、选择权等。在以往关于儿童的研究中,成人享有绝对控制权,缺乏儿童视野与儿童声音。克里斯坦森(Christense)和普劳特指出,儿童研究应秉持“伦理对称”的理念来进行,即无论研究者是和成人,还是和儿童一起做研究,研究者和信息提供者之间的伦理关系是一样的[20]。马赛克方法强调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重视儿童表达想法的权利。在研究之前,研究者需要和家长做好沟通,获得家长的同意与知情,研究者有责任保护儿童的隐私权和安全;在研究过程中,儿童有权利清楚了解整个项目的研究目的和流程,同时儿童完全可以自主决定研究是否进行下去,儿童有权利拒绝成人的建议,成人应尊重儿童的选择,避免用“有色眼镜”看待儿童;在一个阶段的研究结束后,成人应让儿童了解相应的结果以及处理情况,尊重儿童的知情权,同时成人也应向家长、教師及其他从业者反馈研究的结果。

三、马赛克方法带来的启示

如前文所述,马赛克方法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还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与儿童需求的观念,它蕴含的尊重儿童、聆听儿童,视儿童为研究者、积极的行动者等理念为我国儿童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思考。

(一)研究中让儿童的声音在场

以往儿童研究中,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口头语言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成人与儿童之间是不对等的权力关系,成人作为研究者对整个研究拥有绝对权力,而儿童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儿童的想法被成人的想法所替代,儿童的视角被成人所忽视,在儿童研究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儿童处于“失语”的状态。正如奥尔森德(Priscilla Alderson)指出,如何把握好支持与控制之间的“度”,如何协调儿童的研究时间与研究结果的控制权等,都是实践操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21]。在马赛克方法中,成人的角色是意义的制造者,即聆听、理解、讨论与解释儿童关于世界的所思所想[22]。在运用马赛克方法时,成人与儿童的边界是模糊的,成人与儿童既是研究者、参与者,也是被研究者,双方都扮演着多重角色。马赛克方法是由成人与儿童相互建构的收集资料的一种形式,它强调倾听,注重成人与儿童之间的讨论与相互理解。例如在访谈中,幼儿既是资料的收集者又是资料的解释者,对于自己的资料有着完全独立的自主权,同时成人也是访谈的参与者。马赛克方法这种多主体的研究特点,改变了以往儿童研究的对象性、单向性特点,从而使得儿童研究更具实践意义。原本由成人独占的研究权力,在马赛克方法中由成人和儿童相互分享、相互建构,当然马赛克方法所传递的不仅是教育研究领域中成人与儿童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显示了在现实生活中成人与儿童理应是平等、民主、对话性的伙伴关系。

马赛克方法不仅是一套独立的操作框架,同时与“儿童中心”“儿童本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是杜威的“做中学”教学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意大利瑞吉欧的方案教学等理念的延伸与发展。

(二)重视营造倾听儿童的环境

克拉克认为,运用马赛克方法对机构的效果是产生“倾听文化”,这种倾听文化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儿童有机会通过收集资料、反思与讨论发展自己的理解能力,二是倾听是合作的过程,三是教师、父母与儿童三者之间是相互尊重的关系[23]。倾听儿童能促进成人对儿童生活的理解,倾听越多,成人越可能对幼儿的观点构建一幅清晰的画面。特别是对处于前语言发展水平的幼儿来说,他们还不能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但是他们却有得到成人关注和理解的权利。马赛克方法中多元工具的使用让5岁以下的婴幼儿能够通过多种感官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参与和影响自己的生活领域。与此同时,成人在倾听幼儿之后,准确获取了个体的经验和其他信息,这就有利于成人因材施教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如通过提供新的游戏材料、整改游戏环境等促进幼儿相应的发展,让幼儿教育更具针对性。马赛克方法的参与者包括父母和其他从业者,因此“倾听文化”的产生不仅为幼儿在园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还会影响家庭、社区等环境。如果家庭和社区能够有意识地、有目的地为幼儿提供参与机会,那么幼儿的参与能力也会得到更多发展。

可见,“倾听文化”与儿童的参与机会是相互促进的,在倾听儿童的环境中,儿童才可能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儿童的参与权才能更好地实现。

(三)关注儿童的空间体验

相对于环境而言,儿童的空间体验在以往的研究中占比较少,但空间和地方的感知以及环境体验是儿童生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儿童每时每刻都受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与空间的影响。尽管大部分儿童生活在成人已创设好的环境中,此类环境“规定一种特定的儿童文化,这种文化反映了成人对于童年的期望,而不是儿童自己所期望的”[24],进而导致负荷过重的儿童出现,“他们的每分每秒都被填满了成人预设好的活动,以确保儿童的成功来改变世界”[25]。儿童是如何使用“成人本位”环境的?儿童又是如何根据自身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灵活地调整与重新建构原有空间环境的?儿童不仅有让自己生活的空间转变和延伸的能力,也有积极参与建构自己环境空间的能力,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儿童体验到了私密性、自我控制和安全感,这些积极的情绪体验与空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杉自子认为,幼儿园教育的原点就是让每个幼儿都在幼儿园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场,为了获得存在感和安全感,他们付出努力,当他们感觉到能够无拘无束地表露自我,开展游戏与活动时就会产生充实感与满足感[26]。同样,儿童的现实生活也是幼儿园的教育原点,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就是关注儿童的教育经验,而儿童是生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的,因此关注儿童的空间体验就是关注儿童的成长环境。马赛克方法所秉持的“儿童是自己生活的专家”理念、重视儿童在实际研究中的参与,恰好可作为在幼儿园落实儿童想法的新途径。

四、结语

马赛克方法以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起点打开儿童的世界,释放成人和社会对儿童原有的束缚。尽管在实践过程中,马赛克方法存在研究时间过长、研究成本较高、儿童参与人数较少等问题,但马赛克方法所秉持的“儿童是有行动能力的人”“儿童是自己生活的专家”等理念为成人的生活世界提供启示。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成人的老师”,她提倡成人向儿童学习[27]。向儿童学习,成人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聆听儿童的声音,马赛克方法不仅是儿童研究者的有效工具,而且是家长、教师和其他从业者了解儿童、理解兒童的有效途径。成人如果想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聆听儿童之后还需要把儿童的经验和能力积极地应用于实际行动,为自己的日常教育与工作服务。否则,就会变成空洞的倾听,沦落为浅显的参与,最终失去儿童的信任。

儿童是具有丰富原始资源的宝藏,幼儿内在的、真实的心声是否被成人聆听、理解与接受,这不但关乎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关乎儿童教育的本质。儿童有一百种语言,马赛克方法恰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儿童的语言,来契合儿童的内在需求,让儿童的声音存在于儿童教育的现场,让儿童的声音滋润与呵护儿童。

【参考文献】

[1][17] [法]菲利浦·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M].沈坚,朱晓罕,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16,177.

[2] 刘晓东,卢乐珍.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346.

[3][5][6] [英]艾莉森·詹姆斯等.童年论[M].何芳,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出版社,2014:17,25,185.

[4] Allison James,Alan Prout.Constructing and Reconstructing Childhood:Contemporary Issues in the Sociological Study of Childhood[M].London:Falmer Press,1997:8.

[7][25] Sarah L.Holloway,Helena Pimlott-Wilson.Enriching Children,Institutionalizing Childhood Geographies of Play,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and Parenting in England[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2014(4):614.

[8] Milteer,R.M,Ginsburg,K.R,Mulligan,D.A,et al.The importance of play in promoting healthy child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ing strong parent-child bond:Focus on children in poverty[J].Pediatrics,2012(1):204-203.

[9][21] Priscilla Alderson.Research by children:rights and metho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esearch Methodology, 2001(2):51,55.

[10][11][13][16][18][22][23] Alison Clark.How to listen to very young children:The mosaic approach[J].Child Care in Practice, 2001(4):333-337.

[12][15] Alison Clark.Listening to young children: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the Mosaic approach[M].London: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Third edition.2017:31,79.

[14] Clark,A. Moss, P. Listening to Young Children: The Mosaic Approach (second edition)[M].London:NCB,2011:7.

[19] [美]加雷斯·B·马修斯.童年哲学[M].刘晓东,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5(10):91.

[20] Christense,P,Prout,A.Working with ethical symmetry in social research with children[J].Childhood,2002(4):477.

[24] Pam Foley,Stephen Leverett.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s——Developing Practice[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11:8.

[26] [日]高杉自子.幼兒教育的原点[M].王小英,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1.

[27] [意]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主译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46.

猜你喜欢
倾听
纠错中的意外收获
唤醒倾听的耳朵,打开合作的心扉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及倾听技巧
合作共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