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歌唱,弘扬民族文化

2020-10-20 06:23彭君萍
大观 2020年6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普通高中美育

彭君萍

摘 要:民族声乐、民族器乐、民族舞蹈是音乐学科中的三大民族音乐文化课程,这些课程在我国的普通中小学校中也开始了有效的推广,民族声乐普遍性远不及民族器乐和民族舞蹈,很少有普通高中开展民族声乐的教学。然而相对来说,民族声乐教学具有经济便捷的优势,且民族声乐教学的开展既符合课程标准又可以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升其核心素养,意义非凡。

关键词:美育;民族声乐;普通高中;课程开展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1]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美育是一切教育的终极目标[2]。因此,音乐学科作为普通高中美育课程主要的内容之一,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应该还有待提升与拓展。其中,中华传统文化在音乐学科中主要体现为民族声乐、民族器乐、民族舞蹈这三个方面内容,而在当今的普通高中,无论是音乐课堂还是音乐社团等的教学活动,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开展均为数甚少。那是否是因为民族声乐不适合在普通高高中开展呢?其实不然,民族声乐在普通高中的教学开展是适合的且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一、民族声乐课程在普通高中的开设具有推广、普及与传承的深远意义

民族声乐、民族器乐、民族舞蹈是音乐学科中的三大民族音乐文化课程。其中,民族声乐是以目前我国音乐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为代表的,既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及发扬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鑒、吸收西方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从我国普通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学开展现状来看,民族声乐教学开展的普遍性远不及民族器乐和民族舞蹈,很少有普通高中开展民族声乐的教学。目前民族声乐课程的开展主要在高等音乐院校里,一般只有进入音乐专业院校的学生才能接触这一唱法,才能了解我们民族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民歌文化等。而音乐高校的教学群体面不广,它主要以培养专业的歌唱人才为教学目标,虽然可以有较好、较高水平的传承效果,但是普及性不够,很难让此项民族文化得到广泛传承。因此,如果在普通高中开设民族声乐的教学课程,必将让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得到较好的推广、普及与传承。

二、民族声乐课程在普通高中的开设符合该学段学生生长的科学规律

民族声乐在演唱技巧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其中需要学生的声带基本过完变声期后再开始学习。普通高中阶段的学生比较具备这一教学的生理要求,所以,在高中阶段开展民族声乐的教学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更为合理。且经过长期发展,当今民族声乐发声方法已经非常科学,刚过变声期的学生通过对民族声乐发声技巧的学习,不仅可提升歌唱的声音美感,还可以潜移默化地美化日常交流对话时的语言发声状态,养成科学的、良好的语言发声习惯。

三、民族声乐课程在普通高中的

开设符合课程标准

《2017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以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模块为必修(选学)课程;以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六个模块为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学校安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为选修课程。必修、选择性必修与选修课程的有机结合及内在联系,构成以培育和发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以上提到学校安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为选修课程,说明普通高中可以开设有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选修课程。普通高中如果在民族声乐、民族器乐、民族舞蹈中选择开设一门作为选修课程,民族声乐课程的开设相对于器乐或舞蹈来说应该是较便利的。我们知道器乐学习需要较多的课后练习时间,且需要一定的经费来购买乐器。普通高中的学生日常学习任务繁重,空闲时间较少,且不是专业学习者,家长一般难以支持乐器的购买,舞蹈专业也需要较多的练功时间或者集体舞合排时间,且舞蹈专业对练功房空间有一定的要求。而普及性民族声乐教学对练习时间的要求较短,一般不需要自行购买乐器,对开展教学的教室也没有特殊要求,一般普通多媒体教室里配备有一台键盘乐器即可开展教学,所以开展民族声乐教学作为选修课程具有经济便捷的优势。

四、民族声乐的教学能促进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现象,深刻反映了一个民族本质的特征[3]。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当今网络时代,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伴随着网络音乐成长起来的。普通高中学生接触的主要是网络中的流行音乐,以致出现了整个班级或者整个年级无人能较好地演唱民族声乐作品的现象,甚至连一首民族声乐作品的歌曲名称都说不上。网络上大部分流行歌曲作品的内容,不是情绪消沉,就是爱恨交错,或者放荡不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易产生不利影响。而现今的民族声乐作品主要包括民族民间歌曲、艺术歌曲、创作歌曲、民族歌剧选段这几类作品。其中,民族民间歌曲主要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歌,一般包含有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等,内容蕴含深厚的民族文化,彰显出地方特色或者民族特色。每首歌曲一般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群众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的一部分,有的甚至成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它们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其内容通常还体现地理、气候、语言、文化等地域特征。艺术歌曲中的大部分作品取材于中国优秀古诗词,这类作品一般旋律优美,词意含蓄,包含了古典文学的精髓。创作歌曲这类作品通常紧扣时代精神,歌词大多为颂扬当代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事迹,描绘当代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弘扬健康向上的时代精神,充满爱国情怀或为我国名著影视剧创作的影视歌曲作品。民族歌剧选段大多体现革命精神,斗志昂扬,蕴含人生哲理,歌颂美好生活。从以上四种民族声乐作品的体裁内容可以看出,民族声乐作品无论是歌词体裁还是旋律调式都是高雅的艺术体现,能很好地陶冶学生艺术情操,规范学生道德行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育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民族声乐的教学与传承意义重大。在普通高中开展民族声乐的教学,让高中学生对民族声乐从几乎无接触到有接触,从不接纳到接纳,最终使他们喜爱上民族声乐并乐于成为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传承者。学生通过聆听、学习、演唱、表演甚至创作,将中华民族这一艺术瑰宝发扬光大,必能陶冶其道德情操,提升其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既承担着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又关系着我国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4]。在普通高中开展民族声乐教学,不仅有必要性,且非常符合《2017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参与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音乐听赏、表现与编创能力,保持并增进对音乐的持久兴趣。通过对音乐艺术魅力的体验和感悟,着力培育和发展审美感知、艺木表现和文化理解三方面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这一课程目标。可见在普通高中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既符合课程标准,又具有非凡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雨嘉.美育视角下小学音乐教学探析[J].当代音乐,2019(4):90-92.

[2]于洁.声乐教学“美育全程”实践方略[J].当代音乐,2018(12):34-35.

[3]范梦妮,曾勤.论多元文化视角下儒家音乐文化的传承[J].当代音乐,2017(19):86-87.

[4]王莎莎.论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J].当代音乐,2016(3):83-84.

作者单位:

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普通高中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