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情·导思·导学

2020-10-20 06:10陈远海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环节有效性小学数学

陈远海

【摘   要】  课堂导入环节是课下与课上过渡环节,能够帮助学生转换学习思维,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注重学生心理、学习需求变化,强化数学课堂导入技能,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故此,本文将从导思、导学、导情三个方面分析小学数学课导入技巧,旨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能研究,满足学生课堂学习需求。

【关键词】  导入技能;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环节

课堂导入是数学课堂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调节学生学习思维,改善学生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进行课下、课上过渡,构建高效课堂学习氛围,强化课堂学习效果。我国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直接略过数学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开门见山地进入到正课学习环节,学生课堂效率低下。由此可见,探究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能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一、导情

课下休息十分钟,课堂上课40-45分钟,能够让学习张弛有度。但也随之带来一个问题,学生在课下与课上过渡期间,情感、心理、思维都无法及时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尤其在情感方面,数学是小学阶段核心课程,学习难度大,从课下进入到数学课堂,学生的心理转化较慢,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帮助学生调节学习心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

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动画、视频、音乐、数学故事等作为课堂导入环节“调味品”,增加其趣味性,让学生放下学习抵触心理,并对新课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导情目标。教师需要注意,在利用课堂导入环节导情时,教师需要把握以下导入标准:(1)导入时间要适宜,过短起不到导情的目的,过长则会影响教学进度;(2)精选导入素材,导入素材如果过于绚丽,甚至喧宾夺主,将会起到相反的教学作用。

例如,在《时、分、秒》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到学生刚上课时注意力一时之间难以集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则谜语“三个兄弟你追我赶,大哥跑最慢,小弟跑最快,跑来跑去转圈圈”,让学生猜测谜底内容,学生迅速参与到活动当中,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经过讨论认为“时钟”“闹表”是谜底,由此导入新课学习当中。

二、导思

数学与其他学科差异性大,抽象性强,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后才可以得出一定的结论。但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跳过这一过程,直接将数学结论告知学生,并不做过深探究,让学生运用结论直接进行解题。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直接奔入教学重点,却无法真正做到“授渔”于生,学生缺乏数学思维能力,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用课堂导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教师利用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思维,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法,通过问题设置悬疑,激发学生探究欲,为数学学习提供思维切入点。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时需要注意:(1)导课阶段所设置的问题要具备一定的统领性,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思维切入点;(2)设置问题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学生经过努力后可以探究出教师所设置的答案,能够将各个教学环节有效串连,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善用问题导入,才能够发挥其课堂导思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乘法、除法、加法、减法分别如何计算?”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此时教师列出几组式子,检验学生掌握效果。同时,教师将这些式子归为一个整体,成为四则运算式,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由此进入新课学习。教师通过问题有效启发了学生数学思维,并将学生引入到新课学习当中。

三、导学

数学知识学习前后关联性较大,教师在讲解新模块时,往往需要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并由此引出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但部分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忽视了对旧知识的复习,往往是三言两语直接进入到新知识学习,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未学走,先学跑”,学生必然“走不好”“跑不好”。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应该注重导学教学环节,通过思维导图、课堂回顾、知识复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

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需要注意知识点的联系,控制引入知识点难度:(1)承接性,旧知识点与新知识点之间要关系密切,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新课内容;(2)合理性,教师在导课环节引入的知识要难度适宜,避免过难,加重学生学习负担;(3)短时性,教师进行“复旧迎新”时,一定不可时间过长,时间过长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时间压缩,也失去了导课的意义。

例如,在《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与学生共同复习整数加减知识,再进行新课授课。首先,教师为学生列出多组简单的整数算式,让学生以同桌为小组进行头脑风暴训练,让学生在5分钟内说出整式计算方法,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同时,教师列出小数加减式,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既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也启发学生新知识学习思维。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重要环节,给予了学生思维、情感、内容三方面过渡,避免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出现情感不适、思维不适,帮助学生夯实旧知识,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多方准备,提升学生新课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教师在开展新课教学时,要科学把握课堂导入技能,构建高效课堂导入环节。

【参考文献】

[1]王向岩.如何从导入着手上好小学数学课[J].神州,2019,10(36):136.

[2]束红.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的导入[J].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9,01(11):55.

[3]郑昌兵.浅議小学数学课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J].速读(上旬),2019,16(7):68.

猜你喜欢
教学环节有效性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