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团队班级管理模式在初中班级的应用浅析

2020-10-20 06:08吴小慧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初中

吴小慧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实施班级制,由班主任包班管理,以班主任的主观意志为中心,管理呈现随意性、主观性。这种“求同”的一言堂管理模式,使得学生听从安排、缺少主观能动性。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班级管理更要注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因此,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先进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采取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以及班级制和选课制的教学组织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班级管理;初中;小组团队

传统的班主任“一言堂”的管理模式存在固有的缺陷,国外团队合作模式的研究正在全面展开,我国在2019年提出要推进教育现代化八大理念,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小组团队模式”越来越受到各级学校领导的青睐,从上到下,推动“小组团队模式”进入班级。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将“小组团队模式”推广到班级中去。那么,当把“小组团队模式”应用到班级管理中时,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它的本质,优点和缺点,如何运作,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我们越是清楚和深思熟虑地思考,实施的效果越是明显。

一、“小组团队模式”的本质

从本质上讲,“团队模式”是班级管理的模式之一。班级根据四到六个人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对小组进行管理、比较和竞争。这种管理模式并不是每个班级必须实施的,因为管理的模式不是唯一的,因人、因班级而异。

对于纪律和学习态度本来就很好的班级,小组模式进行管理效果不会很明显,因为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了自我管理,他们只想投入学习;普通的班级使用小组管理则会效果明显,对于违纪的学生,处罚的不再是个人,而是整个小组,组员不想自己影响别的同學,会自发管好自己,另外,真正违纪处罚的是整个小组,这会引起其他组员对他的关心和教育;外出活动时,无论什么样的班级,小组管理的效果立竿见影,只要管好几个组长就足够了。

“小组团队模式”也是班级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参与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二、“小组团队模式”的优点

“小组团队模式”符合人的心理发展特点,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小组团队模式”的合作学习体现了学习的发展规律,能够使学习效果更加明显。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在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在语言学习方面,举例来说,第一次学习两周后:听讲,可以记住5%的学习内容;阅读,能记住10%的学习内容;用“声音、图片”的方式能够记住20%;通过示范,30%的内容可以被记住;参加讨论,能记住50%;“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和别人交谈,教授给他人,能记住90%。戴尔认为,效率低于30%的传统学习方式是个别学习或被动学习;学习效果在50%以上,包括主动学习、参与式学习和团队学习。由此可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团队模式”的合作学习顺应了时代潮流。小组合作学习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创新的、有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美国。小组合作学习因其能有效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素质的发展等特点,被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三、“小组团队模式”容易出现的弊端

小组团队模式的应用有诸多优点,但也不是一应用就可以立竿见影的,也会出现以下弊端。

(一)照搬抄写,缺乏研究

现实中,部分教师常常陷入“教育的盲从”中,认为只要把“小组合作”搬到自己的班级就能产生神奇的效果,不调查研究,不因地制宜。小组合作,必须结合班级、学生的发展,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虽然是拿来主义,也必须深入亲历一遍过程,在过程中试错,经历艰辛,把小组建设起来。

(二)只有合作形式,没有实际内容

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便不论教育教学的内容是否需要,“小组合作”是必定的流程,美其名曰“把课堂还给学生”。仔细观察这样的团体合作,许多时候只是形式上的学生和教师合作。“时间到,总结发言”,学生的讨论声戛然而止,各组轮流总结,殊不知,这些总结是几天前准备好的。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之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实施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小组合作的利弊,除了小组合作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教育途径。

(三)小组评价,形式单一

谈到小组评价,无论是教学中的小组还是班级管理小组,量化评价似乎是唯一的方式。学生为了量化考核的分数,弄虚作假,把小组积分也当成考试分数。这种用量化代替教育是不可行的,我们的主题活动目标是教育,不是为管理而管理。

总之,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我们应该积极思考:群体合作是班级管理和个体成长的一种形式,小组合作应引导学生学会真正的合作,学会对话,走向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

四、“小组团队模式”在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组

就分组而言,一个班级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组标准,如学科、学业成绩、兴趣爱好和性别等,分为若干组。不同的标准形成不同的群体和成员。因此班级不能进行多种标准分组。最多两种分组,一种按学习成绩和性别分组,这是教师管理常用的分组类型;另一种是室外活动或郊游分组,可以由学生自主根据友情、兴趣、爱好来分组,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由此会发现各个学生的特点。

每个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一些研究专家普遍推崇4人一组,男女混搭。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结成两个学习帮扶对子,互相帮助,互相进步。

(二)小组长是合作学习的关键人物

小组长是教师的助手,要全面负责小组活动,只要把班级小组长培养好,他们会带动全组甚至全班,特别要让组长明白合作的目的、意义和利与弊。教师要给予团队领导进行内部调整,制定团队规则的权力。

(三)要先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好处,愿意合作

在孔子看来,没有朋友的情况下独自学习是无知的。夸美纽斯说过,教导别人的人是在教导自己,通过听和阅读所学到的东西很快就会被遗忘,但如果你教导别人,它就会变成你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没有人能把它从你身上夺走。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们的合作。

(四)要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1. 小组交流要遵循1、2、4、8……合作交流的规则,可以两个人在同一张桌子上完成的,就不提交到四个人组中;四人可以解决的,就不提交到八个人大组中解决。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应在小组内完成,不存疑问、难点、重点问题,不在全班解决。

2.“人人参与,机会均等”。在小组学习时,最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学生懒惰、心不在焉,总是游离小组,在课堂上无所事事,却分享其他成员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多帮助和鼓励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参与小组合作。

3. 学会用两种声音说话。合作学习时班级讨论的声音应该较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讨论,4人或8人小组声音可以略高,而全班交流时声音必须洪亮,口齿要清晰,要让全班同学都听得见。

4. 自主学习,适时讨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必要的。只有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有自己的想法才开展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的出现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5. 我们应该研究有意义的问题,避免无意义的争论。学会倾听,不明白就问,互相帮助,说出自己的想法。

6. 及时反馈,注意评价。合作学习中的反馈修正应该在整个课堂进行。没有反馈的修正是无效的修正,没有修正的反馈是无效的反馈。只有不断地反馈和修正,学生才能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7.“小组团队模式”要经常用才有效,要坚持用,范围要广。比如,可以运用到学科学习上,大胆运用班级管理中,也可以灵活运用于社会实践。

五、结语

“小组团队模式”的应用和管理还需要班主任多观察、多积累实践经验,以探讨出适合本班学生的班级小组合作模式。此外,作为班主任,在实施“小组团队模式”管理班级时,给予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最后,在实施过程中,既要尊重每個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要让小组成员在学习和活动中学会互相合作,以发挥小组团队实施效果最大化。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初中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