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理心”营造和谐班风

2020-10-20 15:16王佳燕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5期
关键词:同理心教育

王佳燕

摘要:“同理心”也成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与情商相关的方面。本文将从案例入手,解析“同理心”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同理心;同学关系

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个思想活。[1]成功的教育,优秀的教育人,无论他是一位基层教师还是班主任亦或是教育部门的领导,支撑他站在教育沃土上的力量,一定是思想。

“同理心”也成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与情商相关的方面。[2]

一、走进“特殊”学生敏感的内心世界

刚刚接手一批00后初一新生,我提前三天拿到了学生名单,单单就一份印有姓名和性别的A4纸表格。我心想:要尽快了解这些00后的内心世界,我需要做一些额外的功课。

我将每个孩子的基本信息以个人成长档案的形式装订成册。在翻阅档案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一名男生(小羽)与其他同学的不同,在父母工作单位的一栏,只有母亲的信息。职业惯性告诉我,他可能是特殊家庭。为了进一步了解小羽,我特意给他的母亲打了电话,在了解到他确实是单亲这一信息后,我开始在课堂或者课后将自己的注意力多一点转移到这个孩子身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羽是一位内项敏感又自卑的男生,一旦因为他的主观原因造成一些问题时,他便像一只敏感的小刺猬一样,迅速将自己保护起来,“与世隔绝”,很难有人在这个时候能够走进小羽的世界。一次政治课上,老师讲到父爱母爱时,他突然开始啜泣,课后一个人闷闷不乐。

我想,可能是特殊而又单一的家庭环境,使得他的内心缺失一些安全感,变得极其敏感和自卑。对学习没有丝毫的上进心,也几乎没有朋友,寄宿制学校这样的环境中,他成了班里问题最多的孩子。

二、解开“顽固”的家庭教育枷锁

某个周日下午,收到班上小尚父亲发来的微信:“王老师,我给小尚请假,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都不会去上课了,请批准。”我懵了,小尚是一个特别自强,非常喜欢学习的孩子,怎么会突然不来学校了?到底是因为什么事?小尚家里是不是遇到什么意外了? 我打电话给小尚的父亲,接电话的却是母亲,她告诉我,小尚和父亲闹了点别扭,为了惩罚她,父亲让她暂时别去上學了,母亲也无能为力。

在交流中我了解到,小尚六年级之前一直是母亲一个人带着,她似乎早已习惯了和母亲单独相处的家庭模式,进入初中开始,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回来了,父亲极力的想把缺失的父爱弥补给孩子。而小尚开始不习惯了,父亲对她的过分关爱成了一种甜蜜的负担,父亲的嘱咐成了唠叨,父亲的关心成了累赘,这一次小尚说了一句:您别管我太多。父亲失落不已,竟用别上学威胁女儿。

我告诉尚父:“我理解您的心情和处境,其实您是一个有责任感,有爱心的父亲,只是您表达爱的方式稍有问题,您的观念不能再这么保守了,您应该给孩子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设身处地的为孩子考虑,而不应该一味地将自己认为是爱的情感强加给孩子,以爱之名进行道德绑架。孩子需要慢慢说适应新的家庭环境,需要一个过度期。另外,您不应该抓住孩子的“软肋”威胁孩子,更不该用不上学来伤孩子的自尊,这对一个喜欢学习的初中生而言,太难了。可能是因为我的坚持,尚父听完我的一番话,默默抬起来头,说了声谢谢,便离开了。

不久,我收到了一条长长的信息:“王老师,您说的对,我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孩子考虑,更不应该和自己十二三岁的孩子计较,我读书少,脾气暴躁,和孩子妈妈有时候也会闹矛盾,现在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你说的是对的,我要为我的孩子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换位思考,帮助孩子成长,谢谢您!”同理心,家长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或许会少走一些弯路。

三、 营造积极崇尚的和谐班风

刚开学一周,班上就有学生告状了。一个性格外向,调皮的孩子(小颜)成为了班里的刺头,扰乱课堂秩序,课后拽女生的辫子,宿舍里乱动其他同学的东西,一时间,引起大家特别强烈的不满情绪。一个月内,已经陆陆续  续有十几个学生来找我告他的状。我一时竟有些着急,一个晚自习时间,我跟小颜促膝长谈,最后了解到,父母常年在外地上班,小颜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进入中学,直接进入寄宿制学校,他开始“放飞自我”。其实,他平日里就是个特别敏感又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一度认为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心里才会充实一些,了解到这一情况,我告诉他:“我们每一人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某些客观原因,老师或者同学就对你另眼相待,你要做好自己,努力上进,成为集体里的榜样,这样大家才会真正记住你。”他认真的点点头。答应我,一定会“改头换面”,和同学们和谐相处,将学习成绩赶上来。

同理心讲究平等相对,更讲究真诚相待,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会反馈给我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姿态,用心灵赢的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成为教育本身。

参考文献:

[1]朱永新著.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页.

[2]郭伟.关于中学人格教育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猜你喜欢
同理心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道德教育之同理心的培养
我的第一堂“同理心”之课
浅淡“同理心”在高职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爆款青春剧 玩的就是“同理心”
如何成为新时期优秀的班主任
推己及人,事半功倍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