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生活”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抓手

2020-10-20 14:06涂春绸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教学

涂春绸

摘  要:数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所以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如何利用生活资源且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与需求,通过积累知识,逐渐构建学生“可能的生活”,满足学生“可能的生活”的相关需求,保证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1-0129-01

小学生对于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所以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需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基于学生实际生活需求去渗透知识讲解,从而为学生今后可能的生活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跳脱出应试的“牢笼”,切实推进新课改工作,明确认识到教育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在生活当中,所以一定要确保学生“可能的生活”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抓手,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1.基于学生经验元素,成为学生的“共同遭遇者”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如何深入学生内心一筹莫展,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需要以学生的经验元素作为本源,站在学生的视角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创设出学生相同的“遭遇”,便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当中获得感悟与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比如,在讲解“按比例分配”相关内容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一块长方形的土地周长为120米,它的长与宽比例是3:2,请问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此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可与学生“比赛”进行解答,而教师在解答过程中可故意答错:长=120÷(3+2)×3=72米,宽=120÷(3+2)×2=48米,所以土地的面积=72×48=3456平方米。当答案算出来之后,向学生讲到“这是老师算出来的答案,有和老师解答一样的同学请举手”。这一句话说出,便会有学生因为答案与老师不同而大声说道:“老师,你的答案错了!”一时之间便能引发其他学生去思考,然后教师点名让这位学生进行讲解,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解释该题的本质。不难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倘若教师能够设身处地去思考学生的思维“遭遇”,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同时也能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其自主探究提供更多机会。

2.基于学生生活需求,构建学生“可能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重点抓好知识技能的教育,还需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把握好数学本质,确定更能满足学生现实生活需求的教学目标,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构建“可能的生活”,对其生活方式给予人文关怀,助力其生活能力的养成与提高,这便是教育的使命。所以,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生活需要去整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可能的生活”,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积累初步的生活经验。

比如,在讲解“吨的认识”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况去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知识的积累去不断形成牢靠的学习经验。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飞机、货轮、坦克等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吨”这一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从而为这一概念的理解积累了更多经验。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认知会更加牢固:对大宗物品的重量进行计量一般会选择“吨”作为单位,如此一来,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会有更多的感悟,为今后“可能的生活”打好基础。最后,教师还可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还看见哪些用‘噸作单位的物品吗?”,引导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去审视现实生活,进一步深化对这一知识内容的感知。一句话,教学要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符合其认知规律,将无声的数学知识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激起他们主动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最终方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力。

3.基于学生知识积累,满足学生“可能的生活”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立刻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数学教学一定要跳脱出教材的条框,将目光锁定学生的切实生活需求,同时要将眼光延伸到学生今后未来“可能的生活”。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再回归到书本上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去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助力学生的科学积累与发展。

比如,在讲解“统计”相关内容时,教师在依据教材主构架展开教学的同时,也需要将眼光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引导学生对学校周边的车辆行驶情况进行观察,并且渗透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危害知识进行讲解,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可创设超市购物、物品整理归类等活动,让学生对文具、玩具、水果等不同种类的物品进行分类。可见,跳脱出教材条框,把知识提炼出来,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认知积累与经验积累的机会,能够满足学生“可能的生活”。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需要将眼光放长远,要看到学生未来生活的切实需求,基于此展开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当然,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还需与学生进行平等、真诚的互动交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自觉参加的活动,并且跳脱出对他人学习的复制,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数学教学需要基于生活为本源,立足少儿视角与思维去展开教学,为学生“可能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树芳.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09)

[2]柳伟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实践现状与提效策略[J].名师在线,2016(12)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生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生活感悟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无厘头生活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