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童玩同乐”游戏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20-10-20 02:18沈颖
文教资料 2020年15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

沈颖

摘   要: “童玩同乐”游戏课程的实施在具体行进中为幼儿搭建丰富的游戏环境支架及提供均等的游戏机会。健全游戏运行网路,让具有年龄段差异的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寻找空间自由游戏,拓展园区可利用的空间和场所,把游戏的权利归还给孩子,有效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关键词: 童玩同乐    游戏课程    幼儿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言“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纵观当下幼儿园的办学模式大多以游戏活动为主导,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优化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际运用,则是此次课题研究的重要原因与依据。

(一)幼儿园游戏课程的现状

反思我园现有的游戏课程,幼儿园的游戏缺乏系统性,班级间的游戏缺乏联动性,班级内的游戏缺乏主题性。游戏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其中蕴含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价值没有被较好地体现与运用则是幼儿园游戏课程的现状。

(二)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分析

1.对游戏的定义不清晰。

日常生活中的游戏被分为“本体性游戏”与“手段性游戏”,幼儿在游戏中能获得自我学习体验感。但是教师在实际开展中忽视“本体性游戏”的价值,游戏前的组织与游戏后的评价耗费了太多的时间,留给幼儿自由游戏的时间少之又少。

2.教师缺少支持性行为。

随着自主游戏的开展,老师貌似在一边观察和记录,但游戏后有效的支持性行为没有跟进,很少思考游戏空间场地、时间条件、游戏环境、材料创设如何调整,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三个维度指导如何介入。

3.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

游戏作为一项自由活动开展,没有具体的好坏评价指标。我们的评价落点于游戏本身,有效改善游戏本体可以侧面提升幼儿的游戏行为。游戏结束,根据对幼儿参与兴趣、组织形式、游戏时长等要素的观察,对游戏本体的环境预设进行评价。这项工程无法轻而易举地完成,因此一套较完整的评价系统就显得尤为需要。包括事前对游戏结构的预判评估、游戏中幼儿行为与游戏材料的运用评估及游戏结束后的总体评价。

二、研究的过程与策略

幼儿园“童玩同乐”游戏课程指向于成为一项有利于幼儿发展、适用于班级互动、便利于园所管理的游戏课程。一项成熟的游戏课程需要园所层面的统筹规划、课程本身的科学设置、教师层面的有效支持与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都是此次研究的内容,并且探知较合理的解决策略。

(一)健全“童玩同乐”游戏课程的管理网络

建立“童玩同乐”游戏课程的管理网络,为切实展开该游戏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铺垫了未来行动的可行性。在融合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后,过程中的“开放性”“灵动性”“多变性”等特征会给游戏课程带来更多生成性内容,需要不断完善与修改。

对图分析:

(通过园长——课程开发组——教研组——班级四者间的相互关联关系。起到实时反馈与指导的作用,为“童玩同乐”的游戏课程实施提供第一手的效果资料,做到管理的“一线化”。此管理网络图将课程开展平面化,做到时刻围绕“童玩同乐”游戏课程而行进。)

(二)规范“童玩同乐”游戏课程的内容设置

游戏的内容设置来源于游戏本身,游戏的问题与现象给课程平衡、儿童发展带来的启示。如何更好地优化游戏的内容设置,我们从游戏时间、游戏类型、游戏空间和游戏形式四个维度展开探讨,优化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游戏课程内容。这些客观因素的优良设置就是教师提供的第一道有效支持。

1.保证“童玩同乐”游戏时间。

根据《指南》中对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和游戏时间的明确,我们将从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园内各功能室做一安排。从一日活动作息安排上保证幼儿在客观条件下的充裕游戏时间,同时结合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做出适当的弹性调整。在各功能室的统筹安排上,我们做到专人专管、时间统筹,做到每个班都能在固定周期内体验到不同的功能室游戏体验,同时协调好不同年龄段游戏时段与频率的安排。

2.丰富“童玩同乐”的游戏类型。

我们把“童玩同乐”游戏归结为两类。第一类:自主性游戏。幼儿自主、主动参与可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第二类:有规则游戏:成人为发展幼儿的能力而编制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教师和孩子商讨游戏,准备材料,把选择游戏的权利交给孩子。

3.挖掘“童玩同乐”的游戏空间。

游戏需要不限场地不限空间,才能带给幼儿更大的想象与创造空间。因此,挖掘游戏空间的第一步就是走出班级,思考更多的游戏空间是我们的初步预想。在班级原有环境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利用就餐室、午睡间、小阳台、走廊、幼儿园大厅、户外等游戏场所,为幼儿充分游戏提供无限可能性。

除了挖掘除班级外的活动空间,幼儿园园所的各个功能室也是显性的游戏空间,如童玩同乐生活吧、童玩同乐书吧、童玩同乐涂鸦吧、童玩同乐棋吧等各功能室,丰富的游戏内容带给幼儿更多直观精彩的游戏体验感。我们利用有限条件和资源为幼儿创造多元化的游戏环境,以确保各年龄段游戏顺利开展,满足各类游戏活动的合理配比。

4.创新“童玩同乐”的游戏形式。

在具体实施“童玩同乐”游戏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本园优势条件,挖掘园本资源,拓展游戏区域场所空间,打通年段和樓层,形成结伴、混龄等多种游戏方式。我们从幼儿年龄段、兴趣需求、能力水平差异等要素出发,探讨多重游戏形式。每种游戏有它的优良处与适宜人群,多种游戏形式带给幼儿多重的选择与体验感。

(1)“童玩同乐”趣味平行型游戏

基于不同年龄段幼儿对游戏的需求差异,我们考虑为幼儿营造更人性化与趣味化的游戏环境。如小班幼儿较为喜爱的情境角色扮演游戏,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设立平行多维度游戏,让更多幼儿可以进入游戏体验中。如“娃娃家”中给娃娃洗澡这一情境性游戏,我们将育婴室分为泡泡堂——哈哈堂——呼呼堂三个区块。首先泡泡堂区块配备两名幼儿负责给娃娃洗澡;其次是哈哈堂配备四名幼儿负责接收洗完澡的娃娃,分工合作;最后是呼呼堂配备两名幼儿负责哄娃娃睡觉。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材料的多样化是游戏真正的“兴奋点”,如较完整的一套“洗浴流程”不仅可以带给幼儿真实的生活体验感,还可以激发更多的幼儿参与游戏。形态各异的材料更能吸引和满足幼儿,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专心致志”程度,以玩促学、以带促学。

(2)“童玩同乐”结伴帮带型游戏

同龄和混龄之间都能建立“帮带关系”共同游戏,可以弥补自由交往时频率低的不足,提高幼儿交往频率。与此同时幼儿的动作发展与互助能力得以发展,促进彼此间由独立变合作,加强群体社会性学习和发展。比如:游戏时,教师会有意将活跃主动与内向少语的幼儿安排在一起,促其产生“帮带效应”。在积极主动的幼儿的带领下,内向胆怯的幼儿会试着勇敢表达自己;相反,冲动急切的幼儿在耐心的幼儿的影响下会尝试耐心等待。幼儿间存在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的过程,不需要教师介入就可达成教育成效。

(3)“童玩同乐”以点带面流动型游戏

“童玩同乐”设置的游戏皆以本区域幼儿的兴趣与发展特点为基底,游戏的主题与生活经验有效链接,幼儿以班级为单元互动、流动游戏。例如:在“爱莎公主与城堡”的游戏里,孩子们从设计城堡、保护公主层层深入主题,玩出游戏的闪光点,以点带面让很多孩子自主参与其中,激发游戏的持久热情,推动和丰富游戏情节的发展。

幼儿的学习经验与游戏活动有机融合,并且时刻维持互为循环关系,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游戏形式一定是时常更新的。在了解幼儿的经验背景后,不断调整游戏中的环境因素,达到“游戏随人变而变”的程度。

(4)“童玩同乐”开放混班型游戏

脱班混班游戏:我们在通道设置“小吃一条街”游戏“通道共享”,更新了原有的班级界限固定游戏模式,以“班级单位”间互动的模式,扩宽了幼儿固有的社交圈,提供了更多认识朋友的机会,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脱离班级之后,孩子们火速行动,“店小二”可忙啦,招聘培训店员整理货架、包装货品,忙着介绍新产品。活动范围变大,“小吃一条街”叫卖声此起彼伏,带上小钱包约上个好伙伴买个奶茶聊聊天。为幼儿提供了材料,组合运用自由的方式,提供了社会性发展的弹性空间。

(5)“童玩同乐”以大带小混龄型游戏

混龄游戏:在同一游戏体系中,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安排在一起进行互动活动,提供充分自由与交流机会的活动。

在本园内组织了一连串的混龄游戏。如开学初“大手牵小手”适应性活动,中班的哥哥姐姐带领小班的弟弟妹妹认识幼儿园吉祥物毛毛虫,走廊处乐高玩具墙;六一“金光亮泽小舞台活动”故事表演游戏时,邀请弟弟妹妹来看表演;“沙水区”玩沙游戏时,高年龄幼儿带领低年龄幼儿一起体验挖、掏、垒的乐趣。

“周游小院”这种“以大带小”的混龄活动,以姐妹班预约邀请的形式开展,中班幼儿享受到长大后当哥哥姐姐的乐趣,徒增了责任感,小班幼儿感受到来自哥哥姐姐的关心和爱护。活动中,哥哥姐姐小心细微,本来顽皮的哥哥也会等等慢走的弟弟,问问妹妹还需要什么,是二胎家庭模式下幼儿园真实的模拟游戏。

(三)建立“童玩同乐”游戏实施的评价指标

幼儿园游戏实施的效度最终从幼儿的发展中体现,幼儿游戏水平的高与否需要通过构建各类游戏的评价指标检测。我们通过游戏态度、游戏意识、游戏认知、游戏常规和社会性水平五大评价要素建立评价指标。当下开展中,我们以各类游戏的特征为分水岭,具体而详细地制定评价指标。同时各专用活动室的管理和记录及各类游戏的阶段评价纳入其中,从而更客观地检测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

(四)营造“童玩同乐”游戏有效的支持行为

教师在游戏中的支持行为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材料跟进、游戏中的观察内容与方法、合理的介入与指导及游戏后的分享与交流对游戏的开展与推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丰富的环境创设是开展“童玩同乐”游戏的助燃剂。

在自主娱乐游戏中,通过“取”幼儿生活话题、“扣”幼儿主题活动兴趣点、“切”游戏现场出现热点,教师第一时间跟进游戏环境和材料,保护孩子对游戏的创意火花。

2.有效的观察与反思是开展“童玩同乐”游戏的保鲜剂。

实施指导,观察先行。教师通过观察,走近游戏才能知需求和游戏发展情况,才可以不失时机地给予幼儿帮助和指导。我们通过教研活动和老师一起研讨,梳理游戏中教师观察的内容、方法和流程。让教师明确在游戏中应该观察的内容有幼儿认知、语言、情绪、交往、游戏主题、游戏常规、幼儿对材料的使用等。

三、收获与反思

(一)幼儿园显特色

1.环境营造“童玩同乐”游戏氛围。

从专用活动室入手,建成了结构室、规则游戏棋类区,户外增加了沙水游戏区,过道和转脚随处可见幼儿游戏场景。每一项环境的创设都考虑各年龄段幼儿游戏的年龄特点,考虑游戏的可操作性,真正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2.“童玩同乐”课程设置凸显游戏特色。

基于对《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理念的全方位把握,通过对“童玩同乐”游戏课程的再设置,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与完善自主性游戏的运作模式。除了游戏时间的保证外,我园专用活动室的使用频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教师共成长

首先,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在强化。参与“同完童乐”课程的是全园教师,而且在全程参与的状态下全员投入研究获得全员发展。

其次,教师的理念与行动在转变。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梳理,教师能理清游戏基本概念,把握游戏的本质,对游戏的认识与定位进一步明确。同时,教师在运筹帷幄中组织幼儿游戏。如多类型、多形式组织游戏开展;游戏材料的及时有效的跟进;游戏中会运用有效观察策略关注、了解幼儿的需要;在反思和调整中满足幼儿需求。

(三)幼儿在发展

首先,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充分展现在我们的游戏活动中。其一,游戏的主题发生变化,从教师预设升级为幼儿自主生成;其二,游戏的材料更新,从教师准备升级幼儿自制。

其次,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在游戏中得以体现。我们发现:游戏中幼儿的多维度能力得以展现,如任务达成、规则遵守、创造想象、问题解决等能力均可显现。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受用终生的“宝藏”:在和谐互动中健康成长,在探索发现中增长智慧,在合作交往中享受快乐。喜闻乐见的是,幼儿这样的变化是有益而显性的,家长在各项活动中看到更大方、更自信、更开心的“小天使”。

(四)未来的思考

1.游戏理念落实的跟进。

游戏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教育手段,自主、自发的形式和状态真正体现在幼儿园的游戏课程中。但是,如何将这一理念落实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还需要进一步在其他活动和主题教学中探索和实践。

2.游戏新旧观念的冲突。

虽然教师已经拥有了新的游戏观念,但是在实际指导过程中,教师还是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阶段如何创新教师在创造性游戏中的指导方式,将游戏的权利真正还给幼儿,将成为我们继续探讨的问题。

3.自身研究水平的限制。

本課题侧重于行动研究,受研究水平和视野的限制,在理论方面的探索依然需要继续进行,如何更好地做好全园性的游戏工作,还需要不断努力,更需要专家的指导,对游戏的后续研究进行跟踪评价。

参考文献:

[1]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徐梅.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开展样式的实践研究[EB/OL].https://www.doc88.com/p-7089835899400.html.

[3]洪晓琴,徐则民,主编.快乐玩有效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林玉萍.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手册[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11.

[6]关少英.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