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大陆小麦在澳大利亚的栽种及传播

2020-10-27 13:48肖璐娜
古今农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栽种澳大利亚小麦

肖璐娜 张 箭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几乎所有的农作物都有其特定的起源地,相同的农作物起源于不同区域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农作物在起源地被驯化栽培,并通过各民族之间的商品交换、战争冲突、宗教扩散及人类各种其他活动广泛地传播开来[1](P17),也就是所谓的农业文明大交流。它不仅是技术上、社会经济上的革新,同时也是地域上的伟大革新。欧洲的海外移民将旧大陆的栽培作物和饲养家畜带到了新大陆,却促成了和旧大陆完全不同的农业革命。[2](P215)在欧洲白人到来之前,土著人在至少50,000多年前就开始在这与世隔绝的澳洲大陆上繁衍生息。他们通过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以自然界的天然产物为生,没有真正意义上作物栽培和牲畜饲养。[3](Pix)旧大陆各种农作物广泛传播到澳大利亚是在欧洲白人入侵之后,很多农作物迄今仍对澳大利亚农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小麦。

一、小麦的起源

作为人类历史上首批被驯化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自古就是重要的谷类作物,其产量名列前茅。小麦多栽培种植在温带地区,南北半球一年四季都可以收获,8,000年来一直是欧洲、西亚和北非文明的基本主食,是人类最重要的粮食来源。现在普遍种植的小麦品种起源于公元前50—60世纪太古时期的里海南岸地区,而最原始的小麦品种——“一粒小麦”大约在15,000年前就开始栽培。[1](P31)约公元前8000年以后,栽培小麦开始扩散到新月沃土地区。另有学者谈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存在6,000年前人类栽培小麦的痕迹。[4](P1)新石器时代小麦传入欧洲,公元前3000年传播到不列颠群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前2000年到达中国。

由于小麦是唯一有足够的蛋白质来制作发酵面包的谷物,同时还富含矿物质、维生素,优于同时间段种植的其他谷物,如燕麦、小米、大米和大麦,被迅速推广开来。[5](P60)

二、小麦初传澳大利亚及其育种改良

小麦是澳大利亚最有栽培价值的农作物,是其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澳大利亚农作物品种中种植较早的一种。按照小麦栽种季节分类,有冬、春小麦;按照颜色来看,有赤、白之分;按照质地来看,有硬、软质之别。[6](123)1788年,英国海军上校阿瑟·菲利普首次将小麦带到了澳大利亚植物湾[7](35),同时也带来了种子栽培技术,这是对澳大利亚早期农业发展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但却没有留下关于最早栽培粮食作物的品种记录[3](P5),因此最初传入澳大利亚的小麦是哪一种,尚无定论。要考察此问题,应先从英国18—19世纪栽种的小麦品种入手。1771年,英国人大卫·亨利在《地道英吉利农民》(CompleteEnglishFarmer)中提到:

目前英国普遍栽种的小麦可以分为无芒、有芒两种,或被叫做收获和球果,前者分为红、白、黄小麦,后者分白、灰小麦。其中无芒中的红、白小麦市场需求量很大。除此之外还有夏、软、的黎波里、西西里、士麦那、双耳小麦。[8](P387)

之后总督菲利普起用一名叫詹姆斯·鲁斯的刑满释放犯,给其两英亩土地做定居试验。鲁斯所提到他自己所栽培的小麦品种就是有芒小麦,据1803年金总督所言,“此时殖民地已经栽种了很多有芒小麦,但是大部分以失败告终。”[9](P16)由此笔者可以大胆猜想,最初传入澳大利亚的小麦品种应该就是当时英国普遍栽种的有芒小麦。

从最初定居澳洲开始,小麦种植者和商家就不断地从好望角、智利等地区进口小麦品种,在澳大利亚独特气候环境下测试它们的栽种效果。小麦在澳大利亚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离不开这些专业种植者和育种者的辛勤努力。在之后的十几年间,他们大量地引进了英国和西欧国家的小麦品种,加以测试。1822年成立的新南威尔士农业协会就专门着手小麦新品种的引进、测试和培育工作。起初从国外引进的品种试验并不理想,经过不断地努力研发,他们发现引进小麦品种的原产国气候与和澳大利亚气候越接近,小麦越能茁壮成长。[7](P39)在1800—1850年间,从英国和西欧引进了无芒中的红、白小麦,塔拉韦拉,红、白托斯卡纳等小麦品种,其中的红白小麦在澳大利亚种植较为广泛。它们虽适应澳大利亚高降雨量的气候特点,但因都是晚熟品种,无法应对澳大利亚漫长的干旱期。皇家委员会在1868年从600位农民的问卷调查中统计出56种不同的小麦品种(包含有些相同品种的不同命名)。19世纪中期,从英国引进了一个较为早熟的品种——白艾塞克斯,因产量较大,被迅速推广种植。1860年引进的紫麦秆品种在澳大利亚的小麦育种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最初是由南澳大利亚太巴克区的农民J.弗雷姆(J.frame)从类似小麦的混合物中筛选出来的,因是当时抗锈能力最强的小麦品种,迅速流行于其他小麦高产区。实际上,澳大利亚种植的许多高产小麦也都是由此小麦改良过来的[10](P5—7),如威廉·詹姆斯·法雷(William James Farrer)研发出的澳大利亚最著名“联盟”系列杂交品种。1901年投放市场后,该品种因高产、早熟、抗锈病、粉碎质量好,在澳大利亚种植长达二十余年,并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东部沿海地区广受欢迎。

1888—1889年,小麦锈病爆发,导致小麦收成急剧下降,令人担忧。为解决这一问题,墨尔本殖民地召开了一场会议,呼吁对疾病进行彻查,并努力研发出更具抗锈能力并适合大量商业生产的小麦品种。因此,19世纪90年代,从世界各地进口并在澳大利亚自然条件下测试的小麦品种数量空前。[11](P2—3)在新南威尔士州,法雷于1882年制定了提高小麦碾磨质量和防锈病能力的计划,其改良和育种的小麦品种不仅产量高、抗病性强,且具有较高碾磨质量。在各殖民地的小麦实验改良研究中,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位于前列。

三、小麦在澳大利亚各州的传播及小麦业的发展

(一)新南威尔士和塔斯马尼亚

1788年,海军上校阿瑟·菲利普率领英国“第一舰队”带来了大量的小麦种子,谷物最终栽种在克屋(Cove)农场(今悉尼植物园)的八英亩小块土地上,但因农业环境恶劣、土壤贫瘠,收获甚微,只产出了每英亩六分之一蒲式耳的小麦,这标志着第一次小麦试种全面失败。两年后,外科大夫白特这样写到:“在这两年零三个月里我们所收获的所有谷物,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三个星期。”[10](P1)1788年11月,菲利普总督在帕拉马塔建立了40英亩的政府农场,起用名叫詹姆斯·鲁斯的刑满释放犯给两英亩土地做定居试验。15个月后,鲁斯收获了第一批庄稼。到1791年11月,总共耕种的土地达到920英亩,品种包括小麦、大麦、玉米等。[7](P36)英国人沃特金·坦奇在12月3日的日记中写到:“我开始考察已经开垦的属于公众的土地,庄稼已经收割,人们在割小麦和大麦。”[12](P213)从中可以看到小麦已慢慢开始种植。继第一次成功收获后不久,小麦开始种植在肥沃的霍克斯伯里河平地,到1810年,殖民地超过70%的小麦、玉米和所有燕麦、大麦都在此种植。[3](P7)截止于1850年,小麦种植土地面积最多的两个殖民地当属新南威尔士和塔斯马尼亚州。前者早期人口最多、考察领域最广,后者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似于欧洲,便于小麦种植。[13](P130)

因早期殖民者大都采用英国的栽培种植方法,有史学家将1788—1821年的澳大利亚农业发展模式描述为“新欧式”的农业模式。[14](P21)但由于澳大利亚的特殊环境和地形地貌,小麦种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他们发现想要耕种的土地往往生长着大片硬木树,进行小麦栽种就必须清除掉成片的原始森林,任务艰巨;第二,直到19世纪20年代公牛的出现,新南威尔士的耕畜短缺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第三,早期英国殖民者认为肥料是栽种农作物的必需品,殖民地土壤贫瘠、缺少足够肥料是件令人十分头疼的事儿,托马斯·杰克逊写到:“我们买一英亩土地的价格比在贫瘠的土地上施肥便宜,这是我们缺少肥料的根本原因”[3](P8);第四,没有足够的罪犯来满足公共或私人农场的劳力需求,从旧大陆继承下来的劳动密集型技术变成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第五,各种不知名的植物病虫害相继爆发。英国和爱尔兰的常见害虫和疾病(枯萎病、黑穗病、蛾害和象鼻虫)在19世纪20年代传入澳大利亚,农民对此束手无策;第六,就早期栽种于澳大利亚的农作物而言,小麦不及玉米。玉米产量较高并且栽种方法简单,手持锄头挖刨即可。坦奇曾提到过:“在从其他地区移植过来的植物当中,玉米的产量高过其他所有的谷物。它的种植我想将超过小麦和大麦。”[12](P232)第七,早期殖民者几乎没有关于降雨量和土壤方面的专业知识。以上几点是早期殖民者种植小麦面临的较为棘手问题。

图1 新南威尔士和塔斯马尼亚的小麦种植(资料来源:Ted Henzell,Australian agriculture: its history and challenges,p.10)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新南威尔士的小麦种植面积在前25年增长缓慢,之后迅速扩展,塔斯马尼亚在其小麦种植的15年后面积迅速扩展并逐渐赶上。两州种植面积的总和约占当时澳大利亚小麦播种总面积的80%。早期殖民者在克服了以上困难后,小麦的耕种面积迅速扩大,小麦业之后也有所发展。

(二)南澳大利亚

当新南威尔士和塔斯马尼亚州的农民正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时候,南澳大利亚开辟了小麦种植的新时代。1836年到达南澳大利亚的开拓者发现这里拥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农业发展环境:第一,该地区的红棕色土壤相对肥沃,更适宜农业种植;第二,与新南威尔士和塔斯马尼亚强迫刑满释放犯充当农民不同,该地区的种植者都是自愿耕种的自由定居者;第三,种植地域未被主要山脉链隔断,较为畅通,更有利于农民清理土地。[15](P102)19世纪50年代的“淘金热”更是吸引了大量的移民,促进了澳大利亚的小麦发展,特别是拥有肥沃的沿海土壤、相对容易清理的土地和温和的地中海气候的南澳大利亚地区。[13](P130)

南澳大利亚小麦种植开发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速度快。在迁居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838年,小麦就开始在南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平原栽培种植。当时的栽培面积仅20英亩,之后面积大幅度增加,到1876年增长到100万英亩,1910年上升到200万英亩。[16](P24)南澳大利亚经过短暂的自给自足,商业小麦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劳动力短缺却成为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机械收割技术给南澳大利亚的小麦种植带来了好的开端,由J. W. 布尔发明并经约翰·里德利1844年改装的截穗机,每天可以收获10英亩小麦,而当时一个熟练的农业技工每天最多也只能收获1英亩。[3](P12)在1857年,南澳大利亚50%的小麦都是由机器收割,1866—67年上升为89%。[9](P149)以上数据可以充分说明截穗机和收割机等收割机器对南澳大利亚小麦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一系列的机械创新,使南澳大利亚生产力持续提高,再加上受“淘金热”和南澳大利亚政府政策的影响,1850年后小麦产量持续增长(如图2)。1870年之后,南澳大利亚的小麦几乎每年都会出口到英国,并在19世纪80年代约占澳大利亚小麦总产量的40%。其次,不稳定。在以南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大陆南部地域小麦栽培环境方面,E.邓斯道夫(E. Dunsdorfs)有较为详尽的研究,能准确地反映殖民澳洲以来小麦栽培的实态。[9](P574)南澳大利亚的小麦栽培开始于降水量比较丰富的地域,初期比较顺利,但随着向降水量较少的内陆进展,收获量逐渐出现不稳定状态,从19世纪70年代后半期开始到90年代,小麦收获量连年下降,到1900年前后最为严重,这种现象的产生同时也与1880年野兔的大量出现有关,它们吃麦苗、挖地洞、极大地破坏了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①

图2 南澳大利亚小麦统计资料(资料来源:Ted Henzell,Australian agriculture: its history and challenges,p.13)

从殖民以来到19世纪90年代末,澳大利亚南部小麦栽培地域基本上都是连续反复栽种作物,几乎没有任何增强土壤肥力的农业投入。虽说为连续栽种,但南澳大利亚农民的实际做法是连续种植几种作物,然后休整土地一年左右。但也有资料调查显示,1868—1869年间,有一半的麦农在围场内连续三年以上栽种谷物。[3](P12)麦农的这种做法大大破坏了土壤,使土壤中矿物质严重流失,杂草丛生,收获量也在逐年减少,平均收获量由1870年代的9.04蒲式耳下降到1890年代的4.67蒲式耳,[16](P24)麦农无奈之下只好把土地卖给大土地所有者,远走北方。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是实行小麦休耕制度,人们靠休耕控制杂草,恢复土壤中的地力让土壤得到休息。19世纪后半叶,化肥被人们日益重视。南澳大利亚的罗斯沃斯学院的J. D. 卡斯坦斯率先呼吁在庄稼地里使用过磷酸盐,A. J. 克里尔兄弟将其付诸实践,将少量的过磷酸盐与作物种子混合,然后播种,小麦产量有大幅度的提高。[7](P66)南澳大利亚小麦休耕体系就是先将土地划分为若干耕地进行轮流休耕,然后施种过磷酸肥料以恢复消耗掉的耕地肥力。此方法迅速在南澳大利亚传播,20世纪初,小麦的收获量开始出现上升趋势。②

(三)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的小麦业和南澳大利亚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其小麦业一开始并没有飞速发展,也没有像南澳大利亚一样极具不稳定性。1880年南澳大利亚快速增长的小麦种植面积戛然而止,1884年以后开始下降。维多利亚小麦种植面积的增长率虽在1880年有所减弱,但仍然缓慢增长,并在1897年达到顶峰,成为澳大利亚之最。南澳大利亚小麦种植面积的下降和维多利亚的上升这一现象和马里的开发有间接的关系。[9](P154)为了提高南澳大利亚小麦收获量,麦农开始北上开发极具难度的内陆地区,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土地利用方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长年覆盖的桉树林和低木林景观瞬间变为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农地,马里就是其典型代表。马里的一个大树桩有高达2—8米的多个树干,地下有许多球状根茎,很难清理,影响作物种植,且这里的土壤也较为贫瘠。[3](P14)70年代中叶,R. B. 史密斯专门设计出了跳桩犁,跳桩犁的犁身悬挂在犁座后面三英寸的栓子上,若干刀片固定在犁身上,当刀片碰到地下障碍物如树桩或石头时,就会跳起,通过根部后,复合杠杆借自重再将犁身重新压入地面,这样地面就形成了大量的犁沟。虽然该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足以证明犁耕是十分有效的,E. 邓斯道夫也称之为“种植小麦的独特技术”。[9](P135)跳桩犁和一些创新型农具的出现,方便了马里地区的农耕活动。[7](P65)

劳动力短缺问题一直是19世纪一个挥之不去的关键问题,许多的机器创新都旨在克服这个限制。维多利亚地广人稀,迫切需要用机器代替稀缺的劳力。为了鼓励发明创造,政府和私人团体都出巨资奖励发明更为有效的农用机器。19世纪80年代,詹姆斯·莫罗和麦凯在巴拉腊特和墨尔本发明的截穗机和扬谷机代替了原有的收割机[3](P21),一度解决了维多利亚劳动力短缺的难题,但还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1884年,莫罗发明的联合收割机获得了专利,不久麦凯也为自己发明的“阳光牌”联合收割机提出了专利申请,该品牌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了维多利亚的收割机市场。[7](P64)

缺乏农业技能的农民、贫瘠的土壤、干旱的自然环境、多发性的病虫害等各种难题,严重妨碍了早期农业发展和实现农业自给自足。虽早期提供足够的粮食供应较为艰难,但将谷物转化为面粉却是另外一回事。

四、面粉加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1821年前的早期殖民时期,面粉加工是最重要的,也是占用农民时间和精力最多的第二产业。早期麦农与当地艰苦环境相抗争的这一过程在殖民初期的经济发展史上显得尤为突出。在最初的三十年中,谷物的碾磨从钢制手磨机发展到更大规模的人力磨机,最后发展为由动力、风、水和蒸汽驱动的磨坊。1788年,“第一舰队”带来了40个小型钢制手磨机,但之后并没有很好地进行维护保养。[17](P12)这些机器都是经过表面硬化处理,必须经常进行加工和重磨。若技工没有熟练的操作技术,使用起来就较为麻烦。除了这些钢制手磨机和手推石磨(querns)外,帕拉马塔地区还使用了带有杠杆和研杵的木制研钵(wooden mortars)来研磨玉米。柯林斯评价道:“这些东西磨得比手磨机要精细的多,但需要很大的力气。”[18](P211)实际上,所有的手工设备都比较费力,生产面粉效率低下。早在1791年11月,菲利普总督就指出:“风车磨坊现在已经变得非常必要了。”③其实,在悉尼建造第一台风车之前,政府用人力进行了几次尝试,但因缺乏熟练的磨坊工人,及他们所使用的当地木材质量不佳,没有成功。1795年9月,亨特总督从英国带来了一个大型风车零件,从那时起,大家都致力于建造风车。[19](P215—217)悉尼湾和坦克溪谷(Tank Stream)两侧高出海平面50至100英尺的风脊位置,是建造风车的绝佳地点。新南威尔士第一座风车就在风脊西部于1797年建造并成功投产。这座由半边帆和一对石头组成的风车磨坊,以每小时6蒲式耳的速度研磨。[19](P213)西部山脊上的第二座磨坊于1802年完工,后来被称为“军用风车”。之后,其他磨坊纷纷在新南威尔士和帕拉马塔建成。悉尼的政府磨坊一般建在政府粮仓附近的西部山脊上,而私人制造商就在东部或麦夸里街(Macquarie Street)山脊上建造。到1809年底,七座风车主宰着低层天际线,虽然面粉厂一般都位于居民消费区而非种植生产区,但到1810年,帕拉马塔和霍克斯伯里的主要粮食种植区内就各建造了一座风车。1809年之后,悉尼和内陆磨坊数量都有所增加,并且在靠近种植地而非消费点建立磨坊的趋势也越来越大。尽管如此,到1821年,悉尼仍然是殖民地的磨坊中心,市里及附近有八座风车、两座水磨坊和一座蒸汽面粉厂。[20](P249)谷物还可以从帕拉马塔和温莎(Windsor)周围的主要农业区以合理的价格运到悉尼。由于早期道路较少,而现存的道路又是蜿蜒小径,故从帕拉马塔和霍克斯伯里乘船运输粮食比在陆地上畜力运送更为便宜。1813年在米勒角(Miller’s Point)和1809年在皮尔蒙(Pyrmont)分别各自建造的三座风车。1822年至1850年期间面粉加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工厂数量大幅增加,经营权下放,蒸汽动力增加以及规模扩大。新南威尔士州的工厂数量从1821年的20多个增加到1851年的140多个。内陆地区从1831年的48个增加到1851年的130个,同一时期的蒸汽磨机数量从2个增加到58个。[17](P78)50年代之后,面粉厂数量更是数不胜数。

总而言之,小麦在澳大利亚的传播推广是十分成功的。早期殖民者克服了自然环境恶劣、土壤贫瘠、地广人稀等一系列重重阻碍,将小麦这种旧大陆农作物扎根于澳大利亚,不仅解决了早期殖民者面临的棘手的粮食问题,改变了澳洲土著居民以渔猎和采集为主的原始农业环境,为澳洲大陆带来了西方农业文明,也为后期移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是新旧大陆农业文明交流的宝贵结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全球农业文明大交流”(项目编号:13AZD04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四川大学学科前沿与学术交叉项目(批准号:skqy201215,skzd201407),四川大学“区域历史与边疆学”一流学科群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澳洲本无兔,兔是白人带来,放生和逃逸,慢慢形成的野兔种群。具体参见Brad Collis,FieldofDiscovery-AustraliansCSIRO[M],St Leonards: Allen & Unwin,2002,pp.3—5.

② 可以从萨莫斯的报告中得出20世纪初,休耕地面积急剧增加这一现象。具体参见Summers,W.L,“Fallowing in South Australia”[J],SouthAustralianJournalofAgriculture,Vol. 8,1904,pp.141—143.

③ 1791年11月18日,菲利普总督致英国副国务大臣内皮恩的信中提到的。具体参见F. M. Bladen,HistoricalrecordsofNewSouthWales[M],Sydney: Charles Potter,Government Printer,1893,p.557.

猜你喜欢
栽种澳大利亚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北方落叶果树最佳栽种时间及栽植技术要点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哭娃小麦
澳大利亚将严格限制2,4-滴的使用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在澳大利亚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