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延续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效果分析

2020-10-30 10:01朱小玲何红吴凡王鑫蕾
实用老年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出院胰岛素发生率

朱小玲 何红 吴凡 王鑫蕾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习惯的改变,T2DM病人数量逐渐增加[1]。但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居家胰岛素注射病人的血糖指标达标率较低,且治疗依从性较差,病人对出院后的延续性健康教育需求较高[2]。而老年DM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度更低,依从性相对更差。因此,如何实施有效延续性干预以促进病人出院后控制病情具有重要意义[3-4]。信息-动机-行为(IMB)技巧模型能够全面分析各因素对预防行为的影响,其将信息、改变的动机及完成改变的必须技能作为行为改变的三大先决条件[5]。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老年DM病人给予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延续干预,并与常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老年DM病人11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60~76岁,平均(67.63±4.28)岁;平均体质量为(69.75±8.33)kg;平均病程(2.57±0.51)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28例,中学20例,大学及以上8例;无并发症者19例,合并并发症1~2种者26例,≥3种者11例。观察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60~77岁,平均(67.54±4.23)岁;平均体质量为(68.85±8.32)kg;平均病程(2.53±0.52)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26例,中学22例,大学及以上8例;无并发症者18例,合并并发症1~2种者27例,≥3种者11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60岁;初次注射胰岛素且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者;沟通及理解能力正常者。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者;存在精神病史者;不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及护理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出院前对病人开展DM出院后知识讲座,在讲座结束后发放宣传手册。出院后实施常规干预,实施门诊随访及电话随访,门诊随访每2~4周1次,电话随访为出院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分别随访1次,重点解决病人在出院后自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胰岛素注射指导。

1.3.2 观察组:实施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延续干预,具体如下:(1)信息干预。干预人员建立微信群,将病人家属及病人均纳入群中,干预人员于每周五下午通过微信群发送视频、图片、文字等疾病相关知识信息,每周更换一个知识主题(见表1)并循环发生。(2)动机干预。①个人动机:于出院后1 d、1周及1、2、3、4、5个月后通过微信视频通话的方式实施一对一指导,每次干预时间为30 min,每次围绕病人个人动机方向的一个主题(见表2);②病友互助:干预人员组织病人在微信群内进行小组讨论,邀请病情控制较好的病人进行经验分享,相互间交流心得与鼓励,提升控制、治疗疾病的信心。(3)行为技巧。在病人出院1 d、1周及1、2、3、4、5个月后嘱咐病人家属拍摄病人注射胰岛素的视频,干预人员观察其注射工具、注射部位、轮换、进针角度及针头滞留时间等。干预时间为6个月,期间干预人员详细回答病人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或困惑。

表1 疾病知识主题内容

表2 个人动机干预具体措施

1.4 观察指标 (1)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6(SDSCA-6)对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运动、足部护理、饮食、血糖监测、吸烟及用药6个维度,除血糖监测维度为2个条目外,其余维度均仅有1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0~7分,量表总分为42分,分数越高则病人自我管理水平越好[6]。(2)血糖指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后检测FPG、餐后2 h血糖(PBG)及HbA1c水平。(3)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2组干预6个月注射胰岛素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药液渗漏、局部肿胀、皮下硬结、皮肤瘙痒、局部淤血。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自我管理行为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分,n=56)

2.2 2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前,2组FPG、PBG、HbA1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FPG、PBG、HbA1c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2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2.3 不良事件 观察组各种注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注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n,%,n=56)

3 讨论

老年DM病人因为年龄、自身体质等因素而通常伴有其他疾病,且自身记忆、智力均处于衰退状态[7],因此出院后的自我疾病管理不佳。由于DM会伴随病人终生,因此全面性健康教育以提升病人认知具有重要意义[8]。通过科学性、计划性及系统性的出院后延续健康教育能够帮助病人控制自身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尽可能改善其生活质量[9-10]。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延续性护理的方式从过往电话随访、家访的方式,逐渐转变为以网络信息平台为依托的延续护理方式[11],但单纯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并不具有目的性,且不会以影响病人行为的各相关因素为出发点,因此缺点明显[12]。而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延续干预能够从影响老年DM居家胰岛素注射的自我管理因素出发,指导病人正确掌握居家自护技能,从而控制病情[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老年DM病人实施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延续干预可有效提升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分析原因主要为传统延续护理中,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获取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无法得到强化,随着时间推移,在日常疾病管理中所遇到的困难会逐渐增加,病人无法有效解决,自我管理疾病的自信心明显降低,因此,自我管理依从性也会显著下降。而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延续干预通过与病人沟通,定期围绕病人个人动机方向的一个主题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个性化指导,从而使病人明确居家自护目标[14];此外,通过网络平台强化与病人间的沟通,病人能够学习到系统化的疾病相关知识,并通过提问的方式逐渐解决日常自我护理、疾病管理中遇到的难题,使病人促进病情好转的信心提升,主观能动性也得到相应提高,病人更为积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最终提升了自我管理行为能力[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的FPG、PBG、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延续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血糖水平。分析原因主要为该模式下病人能够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与护理人员进行及时沟通交流,随时随地能够得到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使自身胰岛素相关知识及注射技能提升,保障胰岛素的治疗效果;此外,在网络平台定期发送疾病健康相关知识信息、视频、图片等,病人能够在家中轻松管理疾病,促进血糖水平改善[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注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老年DM病人实施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延续干预可有效提升居家胰岛素注射安全性。分析原因主要为该模式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阻碍,对病人实施有效延续指导,病人能够随时询问居家注射胰岛素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此外,通过定期发送DM及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主题,使病人能够提升对注射胰岛素的认知,掌握正确注射方法,因此注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延续干预可有效提升老年DM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改善血糖水平,并降低胰岛素注射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出院胰岛素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胰岛素种类那么多,别再傻傻分不清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第五回 痊愈出院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