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的高中体能模块设计

2020-11-02 02:46石建峰刘锋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外延心肺耐力

石建峰 刘锋

基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体能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等考虑,将体能模块纳入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必学内容,凸显了国家层面對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视,凸显了体能对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凸显了体能在各项目学习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了体能模块的内容,并详细列出了11条内容要求。那么,体能模块应如何科学设计、如何教?在此,笔者将自己对高中体能模块“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的实践思考作总结陈述,特别是如何基于“知识”设计模块,为高中体能模块教学的有效设计与实施提供思路。

一、高中体能模块层面“教什么”和“用什么教”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体能模块包括体能发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测量与评价体能水平的方法、体能锻炼计划制订的程序与方法、有效控制体重与改善体形的方法等内容,并详细列出了11条内容要求。其为体育教师清晰地呈现了它们的关系,体能模块内容的目标达成,是通过“内容要求”的11条来实现的。这样的关系的梳理,帮助体育教师明确了高中体能模块“教什么”和“用什么教”。体能模块教给学生的是体能发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测量与评价体能水平的方法、体能锻炼计划制订的程序与方法、有效控制体重与改善体形的方法等内容。而为了达成这些内容,需要通过具体的“内容要求”11条实现。然而,这样的思考与梳理,还仅停留在国家课程层面,起到引领的作用,尚未能真正指导一线体育教师在实践层面来设计模块,尚需从具体体能的单元层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二、高中体能单元层面“教什么”和“用什么教”——以心肺耐力单元为例

1.有关心肺耐力内涵与外延的解读

任何事物,都可以从内涵与外延两个层面解释。内涵一般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外延一般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者范围。

图1是对心肺耐力的内涵与外延的综合概括,反映的是心肺耐力体能的核心信息或基本信息。其中既包含心肺耐力“身体练习”所外显的活动模式,也包括隐含于其中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一步看,在内涵上,包括价值、原理与方法、评价、体能锻炼计划等知识。详细阐述如下。

价值:心肺耐力是什么,心肺耐力对人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如,心肺耐力水平低下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原理与方法:心肺耐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多种方法。如,可以选择有氧健身操、跳绳、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以及小场地对抗性球赛等无氧运动发展心肺耐力。

评价:测试与评价心肺耐力水平的科学方法,科学监控心肺耐力锻炼的方法。如,用12分钟跑测试、台阶实验测试等评价心肺耐力水平,靶心率的计算方法及用靶心率控制运动强度的方法等。

体能锻炼计划:根据自身情况制订提升心肺耐力体能的锻炼计划。如,有明确的目标、适宜的运动负荷、合理的时间安排等。

其他:有效控制体重的方法等。如,比起发展心肺耐力,减轻肥胖在靶心率上要稍低,持续时间要稍长,锻炼频率上要稍频繁等。

在外延上,《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以下简称《课标解读》)指出,要采用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体能教学……应避免仅仅采用田径的“跑圈”提升耐力、俯卧撑练上肢力量……基于此,除了田径的“跑圈”之外,还可采用诸如“高强度间歇练习”“莱格尔跑”“篮球斗牛”“战绳”等练习发展体能。因此,在具体内容上(体能“身体练习”所外显的活动模式),依据是否持械,大致可分为徒手类(非位移、位移)和器械类(球类器械、其他器械),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方式发展心肺耐力。

此外,图1中的双向箭头是指内涵是通过外延表现出来的,外延是通过内涵体现其共有特征,反映其本质属性的,它们都是心肺耐力所要学习的内容。这与《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是吻合的。

2.心肺耐力体能单元“教什么”和“用什么教”的确定

心肺耐力“内涵”与“外延”的描述,对心肺耐力这一单元在实践层面,“用什么教”和“教什么”做出了回答。它是用诸如“高强度间歇练习”(非位移类动作)、“莱格尔跑”(位移类动作)、“篮球斗牛”(与球类结合)、“战绳”(与其他器械结合)等具体练习或活动,教给学生心肺耐力发展的价值、心肺耐力发展的原理与方法、评价的方法以及心肺耐力锻炼计划的制订、控制体重的方法等知识。

以上以心肺耐力体能为例,在对“教什么”和“用什么教”的讨论中,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进行了解读,显然这样的解读在任一体能上都存在。同时,体能模块内容的达成,需要通过具体体能的达成实现。

3.心肺耐力体能单元设计

在设计每一个具体体能的单元计划时,都应该包括认识价值、掌握体能发展的原理与方法、掌握评价的方法、制订体能锻炼计划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并根据实际需求安排课时,选择具体的练习或活动实施教学。意即基于体能知识设计体能单元,设计教学内容如下。

第1次课:认识心肺耐力的价值。

第2次课:掌握心肺耐力发展的原理与方法。

第3次课:掌握评价的方法,并能根据评价情况,制订心肺耐力锻炼计划。

第4次课:控制体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案例分析:在单元设计中,以心肺耐力体能的内涵为单元教学设计的主线,以心肺耐力的知识为课时教学内容。同一内容可以由不同的教材承载,为了达成教学内容,可以从心肺耐力的外延中选择具体的活动作为教材。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教材都服务于教学内容的达成。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运动了,还知道为何运动以及如何去运动。

三、高中体能课时层面“怎么教”

1.高中体能课时层面身体实践活动“怎么教”的确定

由图1可知,心肺耐力练习的基本原则,呈现出个体—合作(人数的变化、与其他动作联结等)—游戏、比赛的结构化,共同承载并服务于教学内容的达成。一方面,个体—合作—游戏、比赛,呈现出由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由个人到多人再到小组、大组的逐层递进,最终体现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另一方面,无论是个体、合作抑或游戏、比赛,通过“拓展”,亦体现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满足不同体能差异学生的需求。在这样结构化的组合中,练习的方式生动有趣,但其始终服务于教学内容的达成;在这样的结构化组合中,为学生搭建了复杂的学习情境,服务于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具体实施中,根据课堂的实际、学生的学情,有选择性地运用。案例设计如下。

案例:发展平衡能力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活动描述:平整场地一块,标志桶、标志盘若干。用标志桶和标志盘围成一个正方形,单腿支撑站在正方形中心。身体摆动,用另一只脚接触一个标志桶(盘),还原至单腿站立,注意维持身体平衡。依此方法接触所有标志桶或标志盘并换脚再次进行练习。

拓展练习1:标志桶(盘)不规则地摆放在练习者周围,练习者用脚后跟接触标志桶(盘)(个人练习,难度提升)。

拓展练习2:根据录音或同伴提示,用脚接触指定的标志桶(盘)(合作,与其他信息结合)。

拓展练习3:接住同伴抛来的标志盘,身体前倾,将标志盘套在标志桶上,并依次取回(与传接技术结合)。

拓展练习4:不同的标志桶赋予不同的分值(触标志桶的难度越大、分值越大),依次接住同伴抛来的10个标志盘,套在不同分值的标志桶上并取回。若脚移动或身体其他部位触地,则不得分(游戏、比赛)。

案例分析:該活动在基础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拓展为个人练习难度的提升、与其他信息的结合、与同伴合作、与传接技术的结合、游戏比赛等。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情,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运用练习方法,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该活动的所有练习,都是在“静态—动态”的情境中转换完成的,而这正是平衡能力发展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之一。

2.高中体能模块课堂认知活动“怎么教”的确定

仅仅通过身体实践活动的归纳、总结达成教学内容、习得相关知识可能还不够。此时,可以在课的导入部分,加入5分钟左右的与该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介绍”。该“知识介绍”,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以在上节课结束前,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学习,形成研究成果,并在课的导入部分进行知识介绍。通过该环节的设置,习得知识,并在接下来的身体实践活动中,在知识指导身体的练习中进一步感悟。

综上所述,高中体能课时层面可从身体实践活动的归纳、总结、提炼和认知活动的“知识介绍”两个维度教学,以服务于教学内容的达成。

四、基于知识的高中体能模块设计

1.基于知识的高中体能模块设计思路

对体能模块“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的讨论中,明确了基于知识设计体能模块的思路,即在单元层面,以该体能的“内涵”为主线设计单元,以该体能的相关知识为课时教学内容,用该体能的“外延”、外显、丰富多彩的具体活动教学;在课时层面,以“个体—合作—游戏或比赛的结构化组合”进行身体实践活动,习得知识。通过“知识介绍”环节的设置进一步习得知识,服务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服务于教学内容的达成,服务于核心素养的发展。

2.基于知识的高中体能模块安排

为了避免单一体能的学练带来的单调、枯燥和乏味,基于知识的高中体能模块,课时层面建议采用体能两两结合、一主一辅的双内容的方式进行安排。

基于知识的高中体能模块设计,通过体能的外延承载体能的内涵,帮助学生认识到体能发展的价值,教会学生体能发展的原理与方法、评价的方法以及基于自身的体能锻炼计划的制订等知识。这样设计体能模块,能让学生获得体能的有关知识,知道为何运动以及如何运动,而不只是从事运动,进而做到举一反三。这样设计体能模块,才能不拘泥于18个课时,赋予18个课时以生命力,并向课外延伸,最终指向终身体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季浏,钟秉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外延心肺耐力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心肺复苏纳入学校教育是必要的补课
《老人与海》读后感
硅外延片过渡区控制研究
游戏《穿越小树林》耐力跑教学设计
2017倍耐力年历由彼得·林德伯格掌镜
入坑
关于国际法渊源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
重视科学概念教学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